
- 收藏
- 加入书签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语文教师育德能力提升的途径与方法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加强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中职语文作为人文素养课程,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职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不断提升自身育德能力,并采取将德育融入语文教学全过程、创新育德方式、完善评价机制等途径,全面推进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改革,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作出应有贡献。
关键词:课程思政;中职语文;教师;育德能力;途径
引言
中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加强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具有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职教育的必然要求,语文作为中职阶段重要的人文素养课程,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职语文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和价值引领者,提升育德能力,挖掘语文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从课程思政的视角,探讨中职语文教师育德能力提升的必要性、面临的困境以及实现路径,以期为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语文教师育德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推动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为新时代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中职语文作为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公共基础课程,承载着培养中职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陶冶道德情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受应试教育观念和就业导向的影响,中职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存在重技能轻人文、重分数轻素养的倾向,德育环节弱化,课程育人功能难以有效发挥。面对新时代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中职语文教师必须树立“课程思政”理念,在传授语文知识技能的同时,主动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提升思想道德素养,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1]
二、中职语文教师育德能力提升面临的困境
尽管新时代以来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受传统教育观念和应试导向的影响,在教师育德能力提升方面仍面临一些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理念陈旧,育德意识淡薄,部分中职语文教师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重视语文基础知识和应试技巧的训练,忽视学生品德培养,对课程思政重要性认识不足。课堂教学将德育内容与语文知识割裂开来,满堂灌输语文知识,缺乏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育德意识淡薄,教学方法单一,德育实效性不强。不少中职语文教师在德育教学中,仍沿用“一言堂”灌输式教学,缺乏生活化和实践性,难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个别教师在课堂上随意插入德育内容,生硬说教,引起学生反感,违背德育教育规律,影响了育德实效,评价机制缺失,育德动力不足。中职语文教师绩效考核侧重教学任务完成、升学就业等硬指标,忽视对教师育德能力和育德绩效的评价反馈,教师缺乏提升育德能力的内生动力。[2]
三、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语文教师育德能力提升的途径
针对当前中职语文教师育德能力提升面临的困境,笔者认为应从转变教育理念、创新育德方式、完善评价机制等方面入手,多措并举,系统推进,切实提升教师育德能力,实现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改革目标。
(一)转变教育理念,将德育融入语文教学全过程 教育理念是行动的指南。中职语文教师要树立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将立德树人放在教学工作首位,深刻认识语文学科德育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语文教学全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德育元素,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知识学习中接受道德洗礼、汲取精神营养,要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因材施教,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二)创新育德方式,采用生活化、实践性强的德育模式
当代中职生成长于信息时代,思维活跃,个性鲜明,传统说教式的德育很难达到理想效果。中职语文教师要根据中职生成长特点,创新德育模式,采取寓教于乐、互动体验式的生活化德育方式,增强德育吸引力和感染力,教师要善于运用中职生喜闻乐见的微课、动漫、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开展德育,用鲜活的案例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熏陶,教师要注重学生的道德实践,通过主题班会、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内化道德认知、提升道德修养。如组织学生走进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引导学生在与老人交流中感悟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演讲活动,引导学生用语文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三)完善评价机制,建立德育效果评估反馈机制
科学的评价机制是保障德育工作扎实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学校应将育德能力作为中职语文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科学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将教学态度、授课内容、教学方法等纳入评价范畴,引导教师树立正确育德理念,改进德育教学方式方法。要加强对教师育德工作过程性评价,完善师生、家长、社会多元评价,及时反馈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不足,督促改进提高。[3]
结语
新时代中职语文教学要主动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广大中职语文教师要以课程思政改革为契机,切实提升育德能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全过程,推动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让德育之花在语文沃土中绽放。这需要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更新德育观念;创新育德方式,增强德育时代感和吸引力;完善评价机制,健全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唯有如此,方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 高红梅,袁文炳.新课标视域下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J]. 2024(8):71-72.
[2] 刘春芹.立德树人视域下中职语文课程思政路径及策略探讨[J].新课程, 2023(12):4-6.
[3] 茅丹丹.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与实践[J].品位·经典, 2024(2):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