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OBE理念、数字技术赋能、课程思政融合的广告策划与设计“三阶三融”实践体系构建

李静
  
大通媒体号
2025年20期
文化学院 430074

摘要   在国家“新文科建设”与“教育数字化”战略指引下,广告策划与设计课程紧扣“课程思政”育人要求,以培养“价值引领、技术过硬、产教融合”的复合型广告人才为目标,响应教育部“四新”建设与数字化转型政策。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其聚焦广告策划、创意设计、媒介传播及商业转化全流程知识体系,致力于培养学生从市场分析到作品落地的综合能力。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痛点问题,秉承个性化教学和以学生为中心原则,通过构建“三阶三融”创新模式,以“价值认知→技术应用→产业对接”三个阶段,以“课程思政浸润、数字工具赋能、产教协同实践”三维融合重构教学流程,采用AI辅助设计、企业真题实做等方法,激发学生“文化使命感、技术探索欲、商业实战力”三重内驱力。

关键词:OBE理念、数字技术赋能、课程思政

一、课程教学痛点与创新思路

(一)学情分析

课程认知:课程开设在大四年级,64学时,4个学分,学生对课程有一定了解,期望课程内容丰富实用,涵盖广告行业前沿知识与技术,能够熟练运用AI数字工具,增加课程实习、企业参观,提前适应职场环境。

基础知识:学生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但存在知识结构不完整的问题。对于广告设计的视觉要素、AI数字工具的运用等专业知识,学生理解程度参差不齐。在实践技能方面,对动态广告、数字技术等新兴领域技能掌握不足,缺乏系统学习和实践。

学情偏好:他们关注广告行业前沿动态和成功案例,希望从中获取灵感。同时,他们更关注就业,更倾向于目标导向的学习,希望课程内容能直接帮助他们应对未来的职业需求。

(二)教学痛点分析

1、课情痛点

课程内容更新滞后,新兴广告业态占比较少,传统平面广告案例占比较高。课程思政融合不足,未充分挖掘广告设计中的思政教育资源,课程资源多样化程度不够,缺乏与实际工作相关性高、实用性强的部分。

2、教情痛点

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风格,如AIGC工具的使用,跨学科融合教学等。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学生参与真实项目的机会较少,缺乏实际操作经验。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参与度较低,企业专家、思政教师等参与评价的比例空白。过程性评价指标不够细化,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提升。

3、学情痛点

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对动态广告、数字营销等新兴领域技能掌握不足,缺乏系统学习和实践,难以满足广告行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

从课情、教情、学情三个方面总结以下痛点:

1. 课程目标滞后:培养目标≠岗位能力。课程目标与行业需求脱节,学生商业提案通过率远低于企业期望。需以企业认证标准反向设计课程目标,强化数据驱动与商业实战能力。

2. 技术工具断层:教学技术≠行业工。AIGC工具使用率低,教学技术滞后于行业实践。需构建“AI创意生成—虚拟测试—数据迭代”的全流程数字化教学体系。

3. 价值引领悬浮:专业教育≠价值引领。思政元素误用率高,反映出价值引领的缺失。需开发“商业+公益”融合项目,将文化自信与社会责任融入专业实践。

二、创新思路与理念

(一)核心理念

“三维融合·三阶贯通”育人模型

三维融合:OBE理念引导反向设计目标链,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构建科学合理教学目标体系,确保教学活动精准高效。数字技术重构教学流程,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提升教学效果;课程思政浸润式价值塑造,培养学生品德修养与职业素养,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

三阶贯通:“价值认知-技术应用-产业对接”三阶贯通,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实现课程与产业无缝对接,为学生职业发展铺就康庄大道。实现作品商业转化与价值验证。

(二)创新思路

分析传统教学中存在的“目标滞后于行业需求、技术工具脱节于数字时代、价值引领悬浮于专业教育”三大痛点,实质是“目标—工具—价值”协同链的断裂。秉承个性化教学和以学生为中心原则,提出“OBE理念引领、数字技术筑基、课程思政铸魂”的三维融合育人理念。通过构建“三阶三融”创新模式,以“价值认知(文化解码)→技术应用(智能创作)→产业对接(商业转化)”三阶段进阶路径串联能力链,以“课程思政浸润、数字工具赋能、产教协同实践”三维融合生态重构教学流程,采用AI辅助设计、企业真题实做等方法,激发学生“文化使命感、技术探索欲、商业实战力”三重内驱力。

三、教学创新举措

(一)OBE导向的“三阶三融”教学模式

基于广告行业“策划-创意-媒介-转化”全流程岗位能力要求,构建“文化解码(文化使命感)→智能创作(技术胜任力)→商业验证(商业敏锐度)”三维能力模型。例如,在文化传承项目中,学生需完成本土文化符号提取(价值认知)、AI辅助视觉生成(技术应用)、市场投放效果分析(产业对接)的完整闭环。

课程中将课程思政浸润式融合,以关爱留守儿童、关爱孤寡老人、爱国情怀、保护环境、时事政治、文化传承等内容为素材,分主题融入思政内涵实训,要求学生对 “知识——人——社会”进行反思。同时注重红色美育实践,比如,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我们带领学生全景式回顾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程,走访老红军,让学生用青春与智慧书写党的百年征程。

2、“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教学转换

实施真题实做机制,与企业共建“数字广告工坊”,承接文化推广、乡村文旅宣传设计等真实项目。课程强调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理念相符,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实施双导师制协同,依托校企合作,分小组分层次让学生真实参与项目设计,做到由“课堂”到“企业”,由“实训作业“到”项目成果“的转变。

3、“以赛促学、以赛促产”教学生态

以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学院奖”等权威赛事命题为切入点,构建“线上数据赋能+线下实战优化”的双线协同机制。线上依托AIGC工具快速生成创意方案,利用线上平台对接企业真题需求,通过“竞赛真题→数字创作→产业验证”闭环,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产”的教学新生态。

(二)考核体系改革

在考核体系中,采用多元化考核形式进行过程化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其中,过程性考核占比70%,以线上学习表现40%和线下课堂实践30%为考核指标;终结性考核占比30%,分为期末大作业20%和答辩汇报10%,侧重作品的转化率。

五、教学创新成效

实施“三阶三融”教学模式教学以来,学生的平时成绩和结课成绩都有所提高。在教学满意度调查中,综合调查了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十个指标,各项指标较传统模式都有了较大幅度提升,特别是学生参与度,知识实用性获得了同学们100%的认可。教师由传统课堂主导者转型为“课程设计师+技术导师+价值引领者”,掌握AIGC工具教学、思政文化解码、商业项目孵化等复合能力,双师型教师占比从35%提升至80%。“三阶三融”教学模式主要应用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两届届学生,并在专业其他课程中同步推广,在学生的毕业设计中鼓励“数字工具+传统文化”方向,参与率逐年提高。

总结:

通过对广告策划与设计课程教学创新成果的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验证了基于OBE理念、数字技术赋能与课程思政融合的“三阶三融”实践体系的有效性和优越性。该体系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还能够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为广告行业输送更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