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中职学校非遗水族马尾绣技艺传承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研究
——以贵州省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民族中等职业学校为例
摘要:针对中职学校非遗极易传承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途径的探讨,本次研究中以贵州省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民族中等职业学校为研究对象,根据该校非遗水族马尾绣技术传承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教学工作实践,总结分析中职学校内非遗技艺传承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可行路径,为非遗技艺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继承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中职学校;非遗技艺传承;创新创业教育;融合
非遗技艺传承是当今社会发展中一项重要的议题。根据非遗技艺传承的现实需要,中职学校将非遗技艺教学内容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利用自身掌握的非遗技艺开展创业活动,让非遗技艺实打实的助力学生个人的发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继承非遗技艺积极性。贵州省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民族中等职业学校围绕当地水族马尾绣非遗技艺传承,针对该项技艺传承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进行了深入探索,由此获得了极为宝贵的中职学习非遗技艺传承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先进教学经验。
1.创建非遗技艺传承情境
学校具体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创建水族马尾绣非遗技艺传承相关的教学情境。具体到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学校积极寻求与当地水族马尾绣非遗传承人、社会机构的合作,共同创建水族马尾绣名师工作室、黔匠工坊、产教融合基地、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为这项非遗技艺传承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源保障,学校根据学生创业进程将教学活动分成不同的阶段,根据不同阶段特征创建对应的教学情境。
第一阶段教学中,学校与本地水族马尾绣非遗技艺传承人开展合作,创建一系列水族马尾绣创业实践体验项目,根据项目开展需要组建专家团队,外聘国家级、省级、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族马尾绣传承人到校教学,让学生在充分了解当地马尾绣技艺发展的完整历史的同时学到更多水族马尾绣的技艺。并根据其提供的历史信息,借助多媒体等先进技术创建水族马尾绣发展历史教育情境。在这一情境中,与学校合作的水族马尾绣非遗技艺传承人以“历史见证人”的角色配合多媒体课件向学生讲述水族马尾绣技艺的发展历程,以此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这些技艺更加全面的认知,为后续学生利用该项技艺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提供支持。
第二阶段:学校与三都水族自治县、黔南州的企业开展合作,由学生根据所学的水族马尾绣非遗技术设计反映新时代风貌的水族马尾绣作品,并指导合作企业进行设计产品的量小批量加工,面向社会进行营销推广,根据产品市场表现对产品设计、产品生产技术水平进行评估,由此形成“产学研创用”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路径。与此同时,在这一阶段的创新创业教学中创设“非遗”文化助推官主题情境,鼓励学生以“助推官”的身份深入走访当地水族马尾绣艺人,在深入感受水族马尾绣艺术魅力的同时了解这些非遗技艺传承中面临的实际困境,自主思考问题成因与解决问题对策,并对所提对策进行实验。由此让学生非遗技艺传承意识与实际能力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2.充分关联非遗技艺传承实践
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中根据水族马尾绣非遗技艺传承的各方面需要创建了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自主寻找水族马尾绣非遗技艺传承与创新创业结合的可行路径。
具体到实际教学中,学校方面根据以上项目式学习活动情境设置,创建了一系列拓展性质的实践活动。例如,学校根据第一阶段活动情境,组织学生开展水族马尾绣非遗技艺发展专题调研活动,活动中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水族马尾绣发展历史相关的内容,根据个人意愿与其他学生结合创新创业学习小组,自行通过网络、实地走访等各种方式,对水族马尾绣发展历史,传说故事等进行更深入的调查。在此基础上,根据创新创业需要,学生结合调查结果提出自己关于水族马尾绣技艺应用的创业构想。第二阶段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学习与当地企业围绕马尾绣非遗技艺传承开展产业合作,根据这一阶段教学情境设置,学校鼓励学生与合作企业进行创新创业相关的交流。这一过程中,学生向合作企业提出上一阶段的创新创业构想,进而与合作企业一同探讨构想的可行性与合理性,进而帮助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获得企业提供的支持,将之前的构想转化为现实。
通过上述实践活动的开展,学校中学生可以真正将水族马尾绣非遗技艺学习成果应用于自身创新创业实践当中,提升个人创新创业能力。再有,上述实践活动真正将水族马尾绣非遗技艺传承与中职学生创新创业结合到一起,从而推动这项非遗技艺传承渠道的拓展。
3.深化信息化教学技术应用
为保障以上各项活动进行,学校高度重视校内信息化教学系统建设,以此构建并不断完善“非遗传承+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体系设计,根据以上各项活动开展的需要建立涵盖学校、合作企业与相关政府工作部门的线上、线下合作平台,共同推进水族马尾绣非遗技艺传承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资源共享与平台联合应用机制。再有,学校根据当下直播经济高速发展的趋势,在第二阶段的教学中尝试“抖音直播+特色产业”的联合发展新模式,以直播形式进行水族马尾绣非遗技艺宣传推广,由此引导学生提出与水族马尾绣传承相关的创新创业新项目,并根据项目内容开展一系列创新创业实践,借助信息技术赋能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研究中根据贵州省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民族中等职业学校水族马尾绣技艺传承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实践措施,探索得到包括创建非遗技艺传承教育情境,关联非遗技艺传承实践及深化信息化技术应用三方面的对策。希望以上内容能够为非遗技艺传承与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提供到实质性的帮助,让非遗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得以存续。
参考文献:
[1]张鹏飞,庞诗艺,田佳禾,等.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非遗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以辽南地区非遗面塑数字化项目创新发展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4,8(30):129-134.
[2]李俊.非遗文化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与策略研究[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24,18(02):15-19.
[3]金龙,袁亮,姬新培.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融入设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3,(19):42-44.
[4]宫婷婷,黄嘉婧.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一种实践范式:互联网+非遗——以江西婺源甲路油纸伞项目为例[J].造纸信息,2023,(05):91-92.
[5]孙茂峰,宋祥勇.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推进非遗活态传承的思考——以柳编为例[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6(02):44-47.
姓名:蒙晓丽
性别:女
民族:水族
出生年月:1982.08
籍贯:贵州三都
学历:大学本科
职称:高级讲师
研究方向:民族服装与饰品
工作单位:三都水族自治县民族中等职业学校
省市:贵州省黔南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