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海丰县红色文旅规划建设研究

朱哲哲 卜瑜鹏
  
大通媒体号
2025年21期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茂名市 525299

摘要:本文以海丰县红色文旅为研究对象,采用SWOT分析法,系统梳理了海丰县红色文旅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海丰县红色文旅发展进行建模仿真,明确协调发展模式为最优模式,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全面把握战略机遇、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推广宣传等建议,为海丰县红色文旅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海丰县;红色文旅;规划建设

1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强调要下功夫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百千万工程”是广东全面推进区域协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海丰县作为重点地域之一、全国著名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其在当前建设中亟需通过挖掘当地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从而进一步弘扬革命精神、增加经济效益,助力实现其高质量建设发展。

2 文献综述

红色旅游在国外尚无明确概念,就同类相近研究范畴而言,国外一般将游客通过博物馆、名人故居、遗址遗迹等旅游活动获取精神力量作为类似主题[1],主要运用质性研究法[2]等对该类型旅游产品[3]、开发潜力[4]以及创新性和品牌性[5]进行研究。国内于2000年前后提出红色旅游这一专有名词[6],研究成果相对丰富,主要包括概念理论、旅游产品、规划开发、市场营销、区域合作、评价体系等方面[7][8],研究方法较为多样,主要围绕实证分析、AHP、GI-熵权法、SWOT分析法、CIS、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等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9-11]展开。

整体来说,现阶段国外红色旅游研究相对较少,国内而言则较为全面,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多样丰富,但由中国知网可见,以海丰县为主体开展红色旅游的研究仅有10篇,且均以定性分析为主,量化分析尚未有见,系统动力学等研究方法更是无从谈及,而海丰县作为百千万工程重点地区,亟需依托红色资源优势,对其红色旅游进行系统化开发、整体性规划、全方位建设,继而赋能红色文旅发展,壮大县域综合实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3 海丰县红色文旅基本情况

根据海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2010年—2023年海丰接待旅客总人数从137万人次增加至1440.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8.47亿元增加至80.7亿元,其间受疫情影响在2020年前后有所反复,但整体呈上升态势。近年来,海丰县也十分重视对红色旅游的开发和打造,具体来说,其红色旅游发展面临着以下现状(图1):

3.1 优势(Strengths)

一是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海丰县是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底蕴深厚,拥有332处革命遗址,如红宫红场、彭湃故居、海丰总农会等。这些资源为红色文旅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二是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通过深化红色文艺创作,如西秦戏《烧田契》、白字戏《赤山记忆》等文艺精品,以及红色故事汇等形式,将红色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增强了红色文化的吸引力;三是旅游市场增长潜力大。近年来,红色旅游市场不断升温,海丰县红色旅游服务业从2016年的空白增长至2019年的10240万元,游客接待量持续增加,2019年新山村接待游客近100万人次;四是政策支持与资源整合。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文旅发展,通过“红色+党建”“红色+旅游发展”等模式,推动红色资源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并积极整合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经典线路。

3.2 劣势(Weaknesses)

一是基础设施有待完善。部分红色旅游景区的配套设施仍不完善,如新山村的接待能力不足,游客多为一日游,难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二是旅游产品同质化。红色旅游产品多以参观革命遗址、听红色故事为主,缺乏深度体验和参与性项目,难以吸引年轻游客群体;三是专业人才短缺。红色文旅发展需要专业旅游管理、文化讲解、创意设计等人才,但海丰县在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相对不足。

3.3 机会(Opportunities)

一是政策机遇。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红色旅游和乡村振兴的重视,为海丰县红色文旅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二是市场需求增长。随着人们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参与热情不断提高,红色旅游市场潜力巨大;三是区域协同发展。海丰县可以与周边地区合作,打造区域红色旅游线路,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

3.4 威胁(Threats)

一是市场竞争激烈。国内红色旅游市场竞争激烈,其他地区也在积极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海丰县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二是文化传承与保护压力。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支持,同时要避免过度开发导致文化内涵的淡化;三是旅游季节性明显。红色旅游的季节性较强,主要集中在节假日和特定纪念日,淡季游客较少,影响旅游产业的稳定发展。

4 海丰县红色文旅系统动力学建模仿真

4.1 海丰县红色文旅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本研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深入研究海丰县红色文旅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构建起海丰县红色文旅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见下图2),具体包括经济发展子系统、资源环境子系统、社会发展子系统和人口发展子系统。

4.2 海丰县红色文旅系统函数关系式界定

本研究利用VENSIM PLE软件对海丰县红色文旅发展中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人口的耦合系统模型建设完成后,利用回归分析法、算数平均法等方法对当地2020年到2023年的历史数据进行运算,得到代表性函数关系式如表1所示:

4.3 海丰县红色文旅系统仿真结果比较分析

本次调研以2020年为起始,以上述函数关系式为依托,对海丰县未来近十年内相关数据指标进行系统仿真,具体指标和数据如图3所示:

根据系统仿真结果可知,协调发展模式位居六类发展模式第一,其次是经济发展模式、资源环境发展模式和社会发展模式。根据模型分析的最终结果,将协调发展模式确定为海丰县红色文旅系统的较合理的优先发展模式。

5 海丰县红色文旅发展的结论建议

5.1 全面把握战略机遇,统筹开发红色资源

海丰要紧紧抓住百千万工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机遇,全面接轨深圳、融入“双区”,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全面推进红色文旅规划建设、长足发展。一是多样化开发旅游产品。注重开发参与性、体验性的红色旅游产品,如穿当年红军服饰、学唱与澎湃等本地红色名人相关戏剧歌剧、设立红色文化体验馆增设模拟手枪射击体验等,同时注重挖掘“红色旅游+”,如将红色旅游与当地特有民俗连结互动,让游客亲身参与当地在清明祭祖时的“鼠壳龟粿”等小吃的制作等,将红色旅游与当地渔歌、戏曲、皮 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结合,增加与游客间的互动性;二是多元化展现红色景点。积极引进利用数字化、AR、VR等,注重结合新时代发展特点对红色文物包装衍化,将景区打造为高品位精品景区,同时,可以采用歌舞表演等形式吸引游客注意力,打破单一静态展示现状;三是全方位加强区域合作。以全域旅游发展为基础,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加强各县、区和开发管理经营单位的交流合作,从政策、经济等层面推进一体化管理,逐步将与域内红色景点“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实现红色旅游规模化、全面化发展。

5.2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优化完善基础设施

一是要维护景区基础设施。统筹分配红色文化遗址开发利用和管理维护经费,专款用于修复历史价值高和损毁严重的红色旧址及各类纪念场馆的日常管理维护和陈列布展开支等,把各个红色旅游景区打造好、规划好、建设好,这也是海丰红色旅游得以赓续发展的基础;二是要完善市内接待设施。围绕旅游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展开布局,以经济发展子系统中各类要素为依托,加大对餐饮、酒店、公共交通、娱乐设施等优化设计和资金投入,如打造一批星级和精品酒店,建设一批度假小镇、特色民宿和文化主题酒店,打造特色购物场所,建设完善游客集散中心,完善旅游咨询和解说服务体系,为游客旅游需求提供咨询服务等,拓展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承载能力和服务质量;三是要注重智慧化设施布局。在发展红色旅游过程中,要重视智慧化建设,提前布局、先人一步,搭建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设施,利用大数据深入分析游客需求,提供独特专属旅游服务,实现信息化管理,定制化旅游,力争实现海丰红色旅游发展走在前列、引领行业。

5.3 加强景区推广宣传,打造知名特色品牌

要结合本地红色旅游资源的类型和特点,加大对红色旅游景区的宣传推介力度。一是构建系统化营销宣传模式。如在微博、视频号、小红书等各大媒体投放广告,以游客视角图文并茂“打卡”海丰红色景点,传递真实旅游体验。同时,也可以依托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如赤心筑梦实践团开展红色文旅专项行动,为当地设计旅游导览图、红色文创、拍摄宣传片等,利用大学生自身及其优质作品,实现双向宣传效应;二是加强红色旅游景区讲解员的培训与提升。讲解员作为红色景点的代表,其自身对当地红色文化具有一定传播推广效应,好的讲解员能够加深游客对红色文化的了解,丰富旅游体验感,是当地红色文化的重要“名片”;三是打造特色品牌活动,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如在革命遗址纪念日开展相关活动、打造红色遗迹开展红色教育研学基地计划等,每年于固定时间段开展系列活动,提高红色旅游市场竞争力,逐步打造海丰特色化、规模化红色旅游品牌。

海丰县应牢牢把握机遇,统一规划布局,加快推进红色文旅规划建设,发挥海丰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保护和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促进其与各大产业全面升级、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海丰红色旅游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和国际化水平,以红色旅游为助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优异答卷。

参考文献

[1] Van Huy N. The role of museums in the preservation of living heritage: experiences of the Vietnam Museum of Ethnolog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angible Heritage, 2006, 1: 35-41.

[2] Tsinopoulou Z M.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The Role of Museums in the protection,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ultural collections[J]. 2017.

[3] Benur A M, Bramwell B. Tourism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product diversification in destinations[J]. Tourism management, 2015, 50: 213-224.

[4] Timothy D J, Tahan L G. Archaeology and tourism: Consuming, managing and protecting the human past[J]. Archaeology and tourism: Touring the past, 2020: 1-25.

[5] Li-fang Q, Lian-fang Y, Tao J, et al. Assessment on the Red-Tourism Development Potential in xian County of China[C]//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Financial Engineering. IEEE, 2009: 55-58.

[6] 冯飞.延安红色旅游研究[M].陕西人民出版社:201810.300.

[7] 邵娜,张斯华,梁宝怡,等.基于组合赋权的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评价模型及实证分析[J/OL].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15[2024-08-3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3.1542.N.20240620.1455.013.html.

[8] 周斌,保德娅.红色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作用机理分析与展望[J].山西经,2024,(11):49-51.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24.11.015.

[9] 丁华,杨超,王鹏飞."红色旅游重点县域的文旅融合评价体系构建与成效评估研究."价格理论与实践 doi:10.19851/j.cnki.CN11-1010/F.2024.06.166.

[10] 王贵海,王宇,朱莉."我国图情档领域的红色文化资源研究现状与趋势."图书情报工作 68.15(2024):141-150.doi:10.13266/j.issn.0252-3116.2024.15.012.

[11] 张亮,李君轶."基于情境实验的红色旅游恢复性效益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延安革命纪念馆为例."旅游学刊 39.07(2024):143-156.doi:10.19765/j.cnki.1002-5006.2024.07.013.

保留基金项目: 项目名称: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海丰县红色文旅规划建设研究。项目编号:GDCP-ZX-2024-044-N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