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岗课赛证+思政融通的中职计算机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构建
【摘要】在数字经济与职业教育改革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本文从中职计算机人才培养出发,探索“岗课赛证 + 思政融通”多维度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构建。通过分析该体系对中职计算机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提出从明确评价指标、岗课赛证与思政资源的整合、课赛融通机制的重构、竞赛与考证评价的融合等方面构建体系,实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从而改进人才培养质量,使中职计算机人才德技并修,满足行业需求。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岗课赛证;思政融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构建
从目前中职计算机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来看,仍然偏重技能评定,忽视思政课程的比重。然而,思政教育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提升职业素质具有重大意义。构建以“岗课赛证 + 思政融通”为基础的评价体系,可以有效弥补这一缺陷。基于此,本文提出基于岗课赛证+思政融通的中职计算机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构建路径,为提高中职计算机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思路。
一、基于岗课赛证+思政融通的中职计算机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一)促进岗课赛证深度融合
“岗课赛证 + 思政融通”是中职计算机人才培养的关键。此模式下,课程设置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课程为载体,让学生学以致用;以竞赛为驱动,竞赛与课程教学相互促进,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证书为认证,赛证反哺,竞赛能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证书则是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权威认证;以思政为引领,思政融入岗课赛证各个环节,让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全方位培养。通过将四者深度融合,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增强他们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使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的变化和需求。
(二)落实全方位育人目标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落实全方位育人目标。思政教育融入岗课赛证,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在学习计算机知识技能、实习实训、参赛培训及证书辅导的过程中,学生受到思政教育的熏陶,培养出团队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另外,全方位育人还体现在整合校内外资源,学校与企业、行业合作,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形成育人合力,让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优质计算机专业人才。
二、基于岗课赛证+思政融通的中职计算机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构建路径
(一)明确多元评价指标
构建评价体系时,需明确多元评价指标。一是专业技能角度,考察学生对计算机编程、软件操作及网络搭建等核心技能的掌握程度。以编程课程为例,可通过代码编写质量、程序运行效果等进行评估。二是思政素养方面,关注学生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精神、社会责任感。如在小组项目中,观察学生的沟通协作表现,以及对待项目任务的责任心。同时,将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纳入评价范围,查看学生课堂参与度、课后学习主动性等。综合多方面指标,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避免单一技能评价的局限性,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具体来说,教师可制定详细的评价量表。针对专业技能,按照编程规范、功能实现等维度细分等级,给出具体的评分细则;对于思政素养,依据学生在团队项目中的贡献、对他人意见的尊重程度等进行量化评价;衡量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时,记录学生主动提问、自主探索新技术的次数。借助这种手段,让评价指标更具体、可操作,确保评价结果真实反映学生的综合情况。
(二)整合岗课赛证与思政评价资源
整合岗课赛证与思政评价资源是主要环节。学校应突破课程界限,让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师与思政教师共同参与评价设计。在设计评价方案时,挖掘计算机课程及在岗位需求中的思政元素,如数据库课程在岗位需求中,强调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课程考核中,除了专业知识,还应设置与思政相关的题目或任务。以网页设计师考证为例,在辅导过程中选取积极向上的主题进行设计,传递出媒体传播正能量的理念;艺术设计课程在赛项培训中其IP形象设计要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既考查专业技能,又检验思政学习成果。实际工作中,学校定期组织计算机专业教师和思政教师开展联合教研活动。共同研讨计算机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评价任务。这样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强化思政教育效果,真正将思政评价融入岗课赛证评价体系。
(三)重构课赛融通机制
在课程设置中,将竞赛的内容、标准、评价方式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机结合,将竞赛项目转化为课程模块或实践任务。形成教学与竞赛双向驱动的评价机制,通过竞赛反馈调整课程设计与评价方式。建立“校赛-省赛-国赛”三级竞赛体系,设置竞赛学分替代制度。比如: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网络搭建”赛项成绩可替代《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考核。真正实现学练赛考无缝衔接。
(四)融合竞赛与考证评价
竞赛与考证评价的融合可提升评价的实用性。首先,学校鼓励学生参加编程竞赛、动漫设计大赛等各类计算机竞赛。将竞赛成绩纳入评价体系,根据竞赛难度和学生在竞赛中的表现给予相应分值。其次,重视学生的考证成果,像计算机等级证书、平面设计师证书等,不同证书对应不同的评价权重。在评价过程中,还应考察学生在备赛和考证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学习态度。比如,分析学生在备考期间的学习计划执行情况,以此激励其积极参与竞赛和考证,提升专业能力。具体实施环节,学校可设立专门的竞赛与考证奖励制度。对于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并获取高等级的获奖证书或成功考取高含金量证书的学生,提供物质和精神奖励。同时,组织经验分享会,让获奖学生和考证达人分享备考和参赛经验。此外,教师也可结合学生在竞赛和考证准备过程中的表现,给予相应的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专业技能,增强其参与积极性。
(五)建立动态评价机制
建立动态评价机制可及时反馈学生发展情况。一方面,学校定期收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项目实践成果等学习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动态调整评价内容和标准。倘若发现学生在某一阶段编程实践能力提升缓慢,可增加编程实践项目的评价比重,提供更多指导和练习机会。另一方面,激励学生参与自我评价和互评,让他们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借鉴他人经验。教师根据多方评价结果,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发展建议,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为更好地落实动态评价机制,学校可以引入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利用平台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如在线学习时长、作业提交时间及完成质量等。教师借助平台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例如,如果某个学生在软件操作课程中多次作业得分较低,教师可通过平台为其推送针对性的辅导资料,并调整后续评价重点,加强对该学生实践操作的考核,确保学生能及时弥补不足,实现持续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岗课赛证 + 思政融通”的中职计算机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构建打破了传统评估的局限,可以多维度加强人才培育质量。我们应紧跟行业动态,急需完善该体系,使其成为培养高素质中职计算机人才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肖海燕.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及成效--基于“岗课赛证+思政融通”模式的探讨[J].河池学院学报,2021,41(3):71-75.
[2]李欣.“岗课赛证+思政融通”模式的人才培养研究[J].环境教育,2024(8):38-40.
[3]韦昌贵.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广西教育,2023(11):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