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主题式教学的路径探究
摘要:在全球化环境下,英语教学不仅应帮助学生打好英语知识基础,同时应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基于主题意义开展教学活动,采取深挖单元主题内容文化元素、创设主题文化情境、布置文化输出任务等策略,能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整个英语教学过程,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英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式教学
引言: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和构筑家国情怀,促使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提升人文素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应以主题意义统揽教学内容和活动。为此,教师应积极探索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主题式教学的方法路径,引导学生在深入探究和把握主题意义的过程中挖掘传统文化内涵、价值,促进学生英语思维、能力、情感等各方面发展。
明确单元主题,挖掘文化元素
初中英语教师实施主题式教学,首先应明确单元主题,确保围绕主题组织开展英语听、说、读、写等活动,借助主题情境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此,教师应紧扣教材内容展开分析,挖掘其中存在的文化元素,寻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联的切入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教材内容和探寻背后文化,帮助学生把握传统文化内涵,确保顺利向学生传递民族价值观,培养学生文化自信[1]。例如,在学习牛津译林版英语九年级下册Unit 2 Great people时,单元内容属于“人与社会”大主题,重点围绕“对世界、国家、人民和社会进步有突出贡献的任务”子主题展开,通过多个板块介绍了哥伦布、钱学森、曼德拉等中外伟大人物。教师通过梳理各板块中有关中国的名人故事,帮助学生了解钱学森、袁隆平等先辈为世界做出的贡献和其蕴含的民族价值观念,指引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和表明中国立场,能够形成文化自信。教师通过挖掘主题意义,设立“了解中外名人对世界做出的贡献,比较中外伟人思想文化差异,形成国际视野的同时,尝试用英语人物传记形式介绍中国名人,展现民族情怀”等目标,促使学生获得强烈民族认同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探寻和了解传统文化。
创设主题情境,激活文化背景
教师围绕教学主题创设情境,将单调英语叙述内容转化为自然语境,能够激活文本的文化背景,突显其中隐含思想价值观念,促使学生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主动探寻有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尝试掌握相应英语表达方式。教师将学生带入主题情境开展对话,学生能够在尊重文化差异基础上,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促使学生提升文化自信。例如,在学习牛津译林版英语九年级下册Unit1 Asia的Reading板块时,单元大主题为“人与自然”,板块内容围绕“中国城市自然风光和人文景点”开展,介绍了中国北京和桂林两大城市人文和自然景观。为激活主题背景知识,教师可以在导读阶段提出“What special Beijing things do you know?”等问题,促使学生经过头脑风暴后指出北京带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事物,如故宫、长城等,指引学生结合语篇标题预测主题内容,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教师通过创设有意义的语境,指引学生讨论如何描述桂林奇特景观等问题,能够使学生通过“桂林山水甲天下”等谚语感受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语篇学习中深入理解内容承载的文化知识,通过把握文化现象反映的价值取向实现语言知识内化,感悟中华文化精神内涵。
布置主题任务,实现文化输出
在初中英语课堂上,教师围绕主题布置学习任务,在指引学生加强英语知识迁移运用的同时,应促使学生加强传统文化对话输出,帮助学生巩固树立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由对英语文本表象理解上升为价值观认知,形成英语思辨能力,使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获得强烈成就感,最终将传统文化根植于心[2]。例如,在学习牛津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6“My clothes,my style”时 ,单元为“人与自我”主题下的“服饰文化与文化自信”子主题,教师可以确立“探究汉服文化”这一任务主线,设计“汉服藏品标签语音导览”、“汉服展板语音导览”、“介绍设计的汉服”等子任务,构成任务链引导学生运用英语介绍汉服,形成跨文化交际和传播民族优秀文化意识。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过程中,能够整合运用历史、美术等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由浅入深学习服务文化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英语对话沟通中表达民族审美观、价值观,提升文化输出能力。
开展主题活动,塑造文化品格
教师在英语主题式教学中,应结合主题内容组织丰富学习活动,确保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充分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产生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形成积极向上道德观念,珍视优秀传统文化,塑造良好文化品格。例如,在学习牛津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8 Let’s celebrate时,教师可以围绕“节日文化”主题组织学生开展灯笼制作、节日宣传视频设计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探索与春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相关的传统工艺与文化风俗,促使学生将课堂上学习的介绍庆祝春节活动的英语知识迁移运用至生活中,在跨文化交流活动中充分体会传统文化魅力。教师通过组织英语综合性实践活动,能够完善主题式教学文化体系,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拓展学习中文文化知识,在实践中汲取优秀文化精神,逐步转化为内在文化品位,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提升。
结语:在英语教学改革深化过程中,应加强学生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识、行为的培养,确保学生能肩负起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历史重任。为此,教师开展初中英语主题式教学,应结合单元主题深挖教材内容中的文化元素,将学生带入文化语境中增强身份认同感,促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加强英语语用能力锻炼和文化输出,并在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积极传承传统文化,促进综合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曾慧芳.基于主题意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J].校园英语,2024,(17):70-72.
[2]胡玲玲.打好基础,明确主题,立足整体——浅谈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J].安徽教育科研,2024,(08):10-12.
作者简介:陈薇薇,女,江苏省昆山市人,汉族,1980年2月出生,本科,
中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