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人工智能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挑战与突破

付超
  
大通媒体号
2025年23期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贵阳市550025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人工智能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应用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突破方法。通过研究数据采集与分析、训练模拟与优化、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等方面,找出数据、技术、人员等层面的问题,给出技术创新、应用模式创新、跨领域合作等解决办法。结合实际案例总结经验,对人工智能在运动训练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为该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引言

如今科技飞速发展,体育领域也深受影响。人工智能作为新兴技术,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无论是运动员日常训练安排,还是比赛战术制定,都开始发挥作用。

(一)研究背景

现代体育与科技融合是必然趋势。在众多科技成果中,人工智能因具备数据处理、智能判断和场景模拟能力而备受关注。例如在田径训练中,高速摄像机结合图像识别技术,能够精准获取运动员跑步姿势、步速、步幅等关键数据,教练依据这些数据可优化训练方案,助力运动员突破成绩。

人工智能在医疗、金融等领域已取得良好应用效果,体育领域也可借鉴。而且运动训练追求精准化、个性化和高效化,对人工智能的需求日益增长。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人工智能与运动训练结合的研究起步较早,成果颇丰。美国部分体育研究机构运用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模拟和改进棒球运动员击球动作,大幅提高了击球成功率。欧洲足球俱乐部引入人工智能系统,收集分析球员身体状况、技术水平、战术思路等数据,实现个性化训练计划制定。

国内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一些大学、研究机构与体育企业合作,在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上开展人工智能应用研究,在运动员动作识别、训练效果评估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不过,与国外相比,在技术创新和推广范围上仍有差距。

国内外在数据整合、技术标准统一方面存在不足,针对小众体育项目和大众体育训练的人工智能应用研究也较为薄弱,这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人工智能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并探索创新应用途径。在实践层面,使运动训练更科学有效,降低运动员受伤风险,提升比赛成绩,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在理论层面,丰富运动训练学与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理论,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二、人工智能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现状

(一)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

运动训练数据采集过程中,传感器至关重要。心率传感器可监测运动员心率变化,加速度传感器能了解身体运动速度变化,肌电传感器可获取肌肉用力情况。这些数据通过无线传输存储至后台,便于后续分析。

数据可视化同样重要。将复杂运动数据转化为直观图表或动画,教练和运动员可直观了解训练进展和身体状态。如热力图可展示运动员在训练场上的跑动位置和速度,折线图能呈现体能指标变化。

(二)训练模拟与优化技术

训练模型构建是人工智能在运动训练中的关键环节。以游泳训练为例,依据水流动原理和运动员身体条件构建数学模型,可模拟运动员在水中的游动姿态和受到的阻力,进而优化划水动作和呼吸节奏。

人工智能算法可优化训练方案。通过分析大量训练数据,遗传算法能找到最佳训练强度、频率和内容组合。例如,根据运动员体能恢复状况和训练目标,智能调整每周训练量,避免训练过度或不足。

(三)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技术

人工智能可预测运动损伤风险。综合分析运动员过往运动数据、身体状况指标、训练强度等信息,运用逻辑回归模型等可预测受伤可能性。当运动员疲劳或关节不稳定时,系统会提醒教练调整训练计划或安排恢复训练。

康复效果评估采用量化方法。三维运动捕捉技术可测量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情况,表面肌电信号检测能了解肌肉力量恢复程度,依据这些数据判断康复进程是否正常,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三、人工智能应用面临的挑战

(一)数据相关挑战

运动数据采集时,受传感器精度、环境因素等影响,数据质量易出现问题。如户外田径训练,光线变化、场地震动可能导致视频采集的运动员动作数据不准确或缺失,影响动作分析结果。

多源运动数据整合困难。不同传感器采集的数据格式、采集频率、精度存在差异,不同运动项目对数据的需求也不同,如何统一数据标准和接口,实现有效整合是一大难题。

(二)技术适配性挑战

不同运动项目技术动作和规则各异,对人工智能应用提出了高要求。体操对运动员身体姿势精准度要求极高,人工智能算法需能捕捉细微姿势变化;足球涉及多人战术配合,人工智能系统要能分析多人运动情况。

多种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训练设备、方法融合时存在兼容性问题。如将先进的人工智能动作分析系统与传统力量训练器械连接,可能出现数据传输不畅、设备无法联动等情况。

(三)人员与认知挑战

既懂运动训练又懂人工智能的专业人才稀缺。这导致在人工智能应用过程中,技术人员与体育人员沟通不畅,技术与训练需求难以有效结合。

社会各界对人工智能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存在误解。有人认为人工智能无所不能,可完全替代教练和运动员的努力;也有人认为其作用不大,忽视了其潜在价值。

四、人工智能应用的突破方向

(一)技术创新策略

研发适配运动训练数据特点的新算法。例如开发能处理复杂干扰数据、对少量数据也能有效分析的算法。

推动多技术融合创新。将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深度融合。物联网实现训练设备互联互通,大数据存储海量训练数据,云计算提供强大计算资源,虚拟现实创造逼真训练环境。

(二)应用模式创新

构建以运动员为中心的个性化训练服务模式。根据运动员身体条件、运动目标、训练经历等,运用人工智能制定训练计划、饮食安排和心理辅导方案。

开拓面向大众体育训练的应用产品与服务。开发智能健身APP,为普通人提供个性化健身指导、运动监测和健康管理服务,让大众健身更科学有趣。

(三)跨领域合作机制

建立体育科研机构与企业紧密合作模式。体育科研机构专注人工智能在运动训练应用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企业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和服务,双方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相互支持。

加强国际间体育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交流与合作研究。积极参与国际体育科技合作项目,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经验,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我国在全球体育人工智能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五、创新实践案例分析

(一)成功案例剖析

某知名网球俱乐部引入人工智能训练系统,旨在提升球员训练效率和比赛水平。网球运动对技术动作精准度和战术决策速度要求较高,具有代表性。

该俱乐部的人工智能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在网球场周围安装多个高清摄像头,采集球员击球动作、跑动路线、球速、球旋转等数据,并实时传输至后台服务器,经机器学习算法分析处理。通过对大量击球动作数据的学习,系统能精准判断球员正手、反手、发球等动作的规范性,并与顶尖球员动作对比,为球员提供个性化动作改进建议。

应用一段时间后,俱乐部球员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在多项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成功关键在于数据采集精准、算法模型优良,且与网球训练需求紧密结合。

(二)失败案例反思

某体育院校在研究人工智能在田径短跑训练中的应用时出现问题。其使用的传感器在采集运动员起跑加速阶段数据时,因安装位置不当、抗干扰能力差,导致数据误差较大,无法真实反映运动员发力情况。

该失败案例表明,应用人工智能时,需充分考虑运动项目特殊性,确保数据采集准确、数据分析算法适用,同时加强技术研发人员与体育专业人员的沟通协作。

六、人工智能应用的未来展望

(一)技术发展趋势预测

量子计算技术发展将加快大规模运动数据处理速度,提升训练方案优化效率。脑机接口技术成熟后,运动员可通过意念控制训练设备,实现更智能化训练。

未来智能训练系统将更加智能、个性化、自适应。能够实时感知运动员身体状态、情绪变化和训练需求,自动调整训练内容和强度,实现真正的个性化精准训练。

(二)应用领域拓展

在新兴体育项目如电子竞技中,人工智能可分析选手操作习惯、反应速度、战术策略等,为选手提供针对性训练提升方案。在极限运动领域,人工智能可帮助运动员评估风险,制定安全训练和挑战计划。

在体育教育与培训方面,人工智能将广泛应用于体育院校教学和青少年体育培训课程。例如开发智能体育教学课件,自动评估和反馈学生体育技能学习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七、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总结

人工智能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已取得一定进展,在数据采集分析、训练模拟优化、运动损伤预防康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面临数据质量、技术适配性、人员认知等诸多挑战。通过探索技术创新、应用模式创新和跨领域合作机制等突破方向,结合案例经验教训,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对策与建议提出

在技术研发方面,加大对运动训练专用人工智能算法、硬件设备的研发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在应用推广方面,加强对教练和运动员的培训,提高其对人工智能的认知和应用能力;制定政策法规,保障数据安全隐私,规范人工智能应用;促进跨领域合作交流,整合各方资源,加速人工智能在运动训练中的普及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卫国. 人工智能在体育领域的应用与发展[J]. 体育科学, 2019, 39(1): 84 - 94.

[2] Gunes H, Nasirahmadi A, Ambikairajah E. A review on computer vision techniques for athlete action analysis[J].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2017, 35(13): 1225 - 1239.

[3] 李建英, 李金龙. 运动训练学[M].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12.

[4] 周志华. 机器学习[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6.

[5] Miller L A.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sports analytics: A review[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rformance Analysis in Sport, 2018, 18(1): 202 - 220.

作者简介:付超(2002年——),男,汉,重庆万州,研究生,研究方向:运动训练。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