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历史“以评促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价值

徐峰
  
大通媒体号
2025年23期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中学 江苏苏州 215200

摘要:本文聚焦高中历史教材,深入探讨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以评促学”课堂教学实践价值。通过分析传统教学弊端,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历史思维等多方面论述“以评促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实际教学提出相关的实施建议,旨在为高中历史教师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高中历史;以评促学;实践价值

引言

新时代的教育变革持续深化,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与要求。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模式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对教学评价的重视不足,且教学、学习与评价相互割裂,难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提出,强调教学、学习和评价的有机融合,而“以评促学”则是这一理念的核心体现,它致力于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传统历史教学的弊端

1.教学与评价分离

传统高中历史教学,侧重知识单向传授,教师按教材和大纲授课,把历史事件、人物等内容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评价多在教学结束后,仅用考试成绩衡量学习成果。这导致教学与评价脱节,评价无法及时反馈,难以为学生学习提供有效指导。学生不清楚学习目标是否达成,方向不明,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难以调动。

2.评价方式单一

传统评价方式主要依赖考试检测,着重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以及浅层次理解。对于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在学习期间展现的思维过程、探究未知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等,难以得到全面检测和有效评估。这无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阻碍,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在评价过程中,学生也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参与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机会。这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抑制,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历史“以评促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价值

1.激发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在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模式下,评价不再仅作为终结环节,而是深度融入教学活动的全程,发挥着“引导”作用。教师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比如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互评、作业评价等,精准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及时给予赞扬与鼓励,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例如在学习“辛亥革命”时,教师巧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度思考辛亥革命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在点评时,教师重点关注并肯定学生回答里的独到见解,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思维的价值,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互动,形成良性的学习循环。

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评一体化模式中,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备受重视,模式积极倡导学生开展自评与互评活动。自我评价帮助学生反观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学习方法的优劣,进而调整学习策略,优化学习路径。而互评则让学生得以从他人的视角审视学习成果,拓宽思维边界,收获不同的思考方式。以历史小论文互评为例,在相互审阅与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敏锐地察觉自身存在的问题,还能借鉴他人的写作思路,汲取经验。长期坚持,这一过程将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不断反思与学习中,实现自我完善,提升综合素养。

3.提升历史思维能力

在高中历史教学体系中,历史思维的培育始终占据着核心地位。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注重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学情,精心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评价任务,以此为导向,精准引导学生逐步培养历史思维,并能够在实际学习中灵活运用。以“工业革命”教学为例,教师提供文字、图表、图像等多元化史料,引导学生剖析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评价时,着重关注学生筛选、解读史料的能力,以及能否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习俗等多视角思考。这种针对性评价稳步提升学生历史思维,让他们分析历史时思维更缜密、视野更开阔,实现从知识记忆到能力培养的跨越。

4.助力核心素养达成

当下教育理念不断革新,历史教学也向着学科核心素养导向深度变革。课堂上教师持续动态评价,关注学生在唯物史观、时空观念等核心素养的发展,灵活调整教学策略,让教学契合学生成长需求。以“抗日战争”教学为例,教师通过历史地图分析,引导学生梳理关键战役的时间、地点和战略布局,增强其时空观念;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围绕战争起因、过程和影响深入交流,培育历史解释能力,激发家国情怀。教学中,教师及时反馈学生课堂表现与讨论成果,借助评价推动学生达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实现从知识积累到素养提升。

5.优化教学效果与质量

教学评一体化给教学活动带来科学性与高效性。通过评价,教师能获取学生学习状态的反馈,从而灵活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让教学更有针对性。积极的评价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学习,提升学习效果,实现成绩稳步进步。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教学为例,教师通过测验、作业了解学生的知识薄弱点。之后,在教学中增加大量案例分析,对比讲解相似的政治制度,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有效完善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历史“以评促学”课堂教学的实施建议

1.树立正确理念

教师需深度洞悉教学评一体化的内在含义与重要意义,清晰地认识到评价绝非仅仅局限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判定,更是推动学生学习进步的关键手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将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评价紧密融合,借助精准有效的评价来引导教学方向,凭借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学习,达成教与学的良性互动与协同发展。

2.制定科学标准

依据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标准,制定明确、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评价标准要与教学目标一致,有清晰指标和等级划分。以“美国1787年宪法”教学为例,知识目标设定为学生掌握宪法主要内容与特点;能力目标是通过分析宪法背景和影响,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能力;素养目标则是让学生认识到政治制度是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树立唯物史观。对应评价标准从宪法内容掌握、史料分析运用、历史观点阐述清晰度等方面设定,保证教学与评价协同,助力学生学习。

3.运用多样评价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情,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应采用形成性、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同时注重过程性评价。另外,除传统考试测验,还需增加课堂表现、作业、小组项目评价及学生自评、互评。如学习“世界文化遗产”时,可以组织小组项目,从多方面评价,同时让学生自评互评,全面评估。

4.强化教师发展

为帮助教师紧跟教育变革步伐,从容应对全新教学要求,学校应当主动作为,加大培训投入,定期组织丰富多元的教研活动,搭建各类学习交流平台,助力教师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全方位提升教学设计、课堂组织、评价实施以及反馈指导等核心能力,以适应教学评一体化的新要求。

结语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历史“以评促学”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它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的一些弊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助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优化教学效果。通过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可以为高中历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历史思维和人文素养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文莹.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历史“教、学、评一致性”研究[J].高考,2023(17):42-44.

[2]孙丰鑫.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历史课堂评价研究——以“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一课为例[J].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3(04):75-77.

[3]王汪.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3(14):188-19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