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以苏教版课例为依托构建小学数学 “备、学、思” 一体结构化教学设计体系的探索?
摘要:文章依据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对“备,学,思”一体的结构化教学设计体系进行深入探索,具体探索该体系在优化教学流程,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能力,深化知识理解等方面的价值,同时指出实施时存在教学设计系统性缺乏,教师理解不深入等问题,从系统性规划,提升教师能力,分层教学,构建评价机制等方面给出应对策略,旨在打造优质课堂,提升教学质量,全方位培育学生数学思维和核心素养。
关键词:苏教版小学数学;“备、学、思” 一体;结构化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育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至关重要,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编排上偏重系统性与逻辑性的构建。备课,学习与反思的结构化教学设计体系通过有机整合教学环节,为教师精准掌握目标与内容,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强化了助力,同时促进知识反思与内化,连贯性与有效性在整体中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与知识掌握也达到强化。
一、“备、学、思” 一体结构化教学设计体系的价值
(一) 优化教学流程以提高教学效率
“备,学,思”一体结构化教学设计体系为教师全面规划教学流程,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例,教师在备课时,依据课程标准与学生学习的特征,明确教学目标并进行活动设计。课堂中通过观察,测量与折叠等活动,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习目标清晰且主动,课后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同时对知识点进行总结,教学的盲目性减少,效率提升,整段教学流程扣环相扣。
(二)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培育自主学习能力
该体系以学生为中心,创造主动学习环境,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时,备课环节教师设计探究活动,课堂中学生借助折纸,涂色等操作自主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探究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以获取知识,课后反思时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三) 深化知识理解与数学思维培养
“备,学,思”一体结构化教学设计体系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度思考,在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教学中,教师备课时设计实验活动,课堂上学生测量不同大小圆的周长和直径并计算比值,从而发现圆的周长公式,课后学生反思实验与公式推导过程,对知识的理解深化,数学思维像归纳,推理等也一并培养。
二、“备、学、思” 一体结构化教学设计体系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设计缺乏系统性
部分教师在构建“备,学,思”一体的结构化教学设计时,整体规划存在缺陷,备课阶段中,教学活动与学习,反思环节的衔接考虑不充分,比如在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教学中,教师备课设计的活动与学生课后反思没有形成联系,教学环节的脱节现象就无法使整体教学体系形成。
(二)教师对体系理解不深入
部分教师对“备,学,思”一体结构化教学设计体系的理念理解不够深入,实施时存在偏移,教学中仍然以讲授为主,学生主体地位没有有效落点,在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的教学过程中,乘法口诀的总结直接通过灌输完成,学生自主探究的引导完全移除,知识的生成性与思维的层次性都存在忽视现象。
(三)学生参与度不均衡
该体系实施过程中,学生参与度的差异性表现形式不一,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而部分学习困难学生在课堂中表现被动,课后反思也缺乏深度参与。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混合运算”教学时,学习困难学生对运算顺序理解存在困难,在课堂活动和课后反思阶段都与教学节奏不完全同步,这在课堂和课后反思中都可找到相关依据。
三、构建 “备、学、思” 一体结构化教学设计体系的策略
(一)强化教学设计的系统性
教师树立整体教学观念时,备课阶段应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以及学习和反思环节进行系统规划,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教学为例,备课阶段依据目标设计分层活动,课堂中引导学生通过计算与比较等活动理解算理,课后任务让学生总结方法与易错点,教学环节紧密相连形成体系。
(二) 增强教师对体系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学校构建系统且长期的教师培训机制,定期开展“备,学,思”一体结构化教学设计体系专项内容,培训前段,教育专家通过理论讲解与案例剖析,使教师深入理解体系的核心思想,设计原则与实施步骤。组织观看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优秀教学视频,借助虚拟现实(VR)技术,让教师沉浸式观摩示范课,全面体教学氛围,理解环节设计意图,观摩后安排线上线下互动交流,教师与授课教师深度剖析流程,引导反思实践,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设计能力。
(三)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以促进全员参与
教学设计阶段中,教师使用评估工具的多元化特征,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分析,自评与互评以及一对一交流等,了解学生学习能力,兴趣和知识掌握,以苏教版三年级“认识分数”为例,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除完成探究分数应用任务,还进行项目式学习,比如调查家庭收支中的分数应用并形成报告。针对困难学生,教师通过智能设备结合实物教具,分步骤游戏化讲解分数概念,并开展一对一辅导,此类行为不仅分层次进行教学设计,也提高了教学具体性与可应用性。
(四) 构建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
学校通过建立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进行分析,课堂观察和学生作业的分析等,为教学信息的收集与反馈的生成过程进行助力,发现问题并及时提出改进建议,例如教学评估定期进行,对教师在“备,学,思”结构化教学设计体系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这些都为教师优化教学,提高质量施加了不断强化的动量。
四、结束语
构建小学数学“备,学,思”一体的结构化教学设计体系,依托苏教版课例,对提升教学质量存在重要意义,实施过程中尽管存在部分问题,但通过关注教学设计的系统性,强化教师能力培养,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并构建评价反馈机制等策略,能够对相关问题进行有效应对,推动这一体系统一深入地在课堂中实施,高效数学课堂的建立不仅提升了学生核心素养,也使教学设计体系的实施具有了可依托的实例。
参考文献
[1]邱婉娥.新课标视域下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4,(32):127-129.
[2]纪丹丹.结构化视角下小学数学单元复习教学设计策略探究——以“圆”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32):142-145.
[3]朱艳艳.指向结构化思维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探究[J].江苏教育,2023,(40):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