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安进举 赵文燕
  
大通媒体号
2025年25期
河南省禹州市第二高级中学 河南禹州 461670

摘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系统提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实现教、学、评三者的一体化贯通。本文探讨了“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高中英语教学的现实问题,并提出目标反向定位导学、语用驱动式任务构建、三维评价动态嵌入等创新策略,构建融通教、学、评各环节的一体化实施策略,旨在推动学生核心素养与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同步发展,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实施策略

引言:

教-学-评一体化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实现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习过程的动态评价三要素之间的有机协调。教-学-评一体化强调以学习目标为核心,将教学过程与评价过程一体化设计、同步推进,其中形成性评价机制在调控教学节奏、反馈学习状态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一体化和形成性评价一样,都要求教师以目标为核心,边教、边评、边调整,直至将教学调整到最适合学生学习的轨道上来,从而充分发挥英语学科的育人功能[1]。

一、高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现状

(一)教学目标设定的空泛化倾向

目前高中英语教师在拟定课堂教学目标时,多局限于文本知识点、语言形式的表层传授,对核心素养要求的语言理解、批判性思维和文化意识等内涵性目标少有实质性关注。目标设定的空泛化导致课堂评价标准模糊,无法准确监测学生真实的能力提升状况,使教学过程脱离学生发展实际和新课标倡导的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形成教学内容与素养导向割裂的矛盾局面。

(二)教-学过程互动的机械化困境

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常呈现机械被动的特征,教师受教材进度与考试指挥棒影响,习惯于单向灌输式讲解,学生则被动接受信息,缺乏主动思考和多维度参与语言实践的意愿[2]。课堂活动设计中真实情境与任务驱动不足,互动环节简单重复,未能有效激活学生语言使用的内驱力,致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沦为低效、浅表层次的信息接收行为,严重制约了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评价方式的滞后化问题

现行高中英语课堂评价仍多以终结性考核为主,局限于词汇、语法等静态知识的简单测查,对学习过程与动态发展的关注明显不足,形成性评价与多元化评价策略落实不到位。受限于单一评价手段,教师无法有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学生缺乏自我认知的有效依据,阻碍了师生对课堂教学的适时优化,难以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教学价值追求。

二、高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构建

(一)目标反向定位导学策略:以语篇立意驱动教学目标重构

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选择性必修一Unit 1 Relationships围绕“人与社会”主题,以师生关系为切入,聚焦情感理解与社会互动能力的建构。教学设计宜脱离“文本-词汇-句式”的单一链条,重构为“主题-语境-思维”的目标序列。在目标设定上,应由“语言知识掌握”过渡为“言语功能运用”“人文素养渗透”和“交际情境迁移”。以课文“My Teacher”为例,该文本叙述一位教师如何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与人生走向,情感线索贯穿始终,语义层次由表及里。教师应引导学生识别“语言-情感-价值”三维并联的表达特征,明确阅读目的:不仅理解文本事件,而且还要识别人际互动中情感的表达方式与其背后的动因。

教学起始环节可采用情境式任务导入,如展示中西教师形象对比图片,设置问题“一个好老师应具备哪些特质?”,引导学生借助所学词汇(如 passionate, responsible, humorous)构建语义场。此过程实现“语用目标”前置,为后续语言实践奠定认知底座。在此基础上,教师设定学习任务链:段落划分-情绪标注-价值归纳,引导学生从第一人称视角出发,理解叙述策略中细节描写与情感渲染的配合效应,培养其跨文化人际理解能力。该策略强化了教学目标与语篇意图之间的双向驱动逻辑,使目标设计具备可视性与层级性,破解传统教学中目标空泛、指向不明的弊端。

(二)语用驱动式任务构建策略:重构交际互动场中的学习行为

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系离不开真实情境下的语言使用。基于该单元的交际功能目标,可设计任务链条由“语义激活-问题冲突-立场表述-观点建构”构成,以此驱动学生生成式输出。在听说任务设计中,教师可创设校园项目中因职责不清而产生误解的模拟情景,分配不同角色(如leader、executor、observer),引导学生使用“表达建议与劝说”类句式(Could you consider... / Perhaps we can reach a compromise)完成分歧协调演练。此任务强调观点协商与语言策略匹配,凸显英语交际的社会性特征。

在文本教学延伸中,可引导学生撰写人际反思日志,聚焦某段关系中的误解与修复过程,结构上采用“冲突-思考-行动”三段式推进,语言层面鼓励使用复合句(although, unless)与逻辑连接词(therefore, however)完成情境再现。该任务不再限于语言再现,而要求学生借助语言实现情绪调节与关系重建,突显写作的调控与建构功能。任务的建构以语用为核,语言为器,使学生在情境中表达情感、协商立场、建立联系,从而完成知识迁移与能力建构。

(三)三维评价动态嵌入策略:建立动态反馈机制以调控教学轨迹

“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要求评价机制应覆盖学习全过程,嵌入教学每一关键环节,动态服务于目标达成。该单元涉及情感类话题与交际类输出,传统单一性终结性测试不足以反映学生真实语言能力与交往意识[3]。评价设计需同时嵌入认知表现、交际实践与情感态度三个维度,构建分层分类的动态反馈系统。

在“话题导入-任务输出”阶段,可采用实时观察记录单,从“参与程度、表达清晰度、情绪投入感”等维度由教师进行现场标记;在写作日志任务完成后,组织小组互评,设定标准为“观点表达合理性、语言逻辑连贯性、情感真实传达度”,鼓励学生提供建设性反馈,完成同伴间的多维互动;单元末可引导学生填写情绪温度计与人际成长记录表,反思自我在表达、倾听与共情方面的进步与困境,教师再依据记录结果调整后续教学内容重心。

该策略强调评价的过程性、生成性与多主体性,体现了“评即教”的教学逻辑,也使学习行为呈现可观测、可调控、可改进的循环状态。在系统评价的支持下,教学从终点验收转向过程激励,从而真实地支撑起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同步提升。

三、结语

本文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选择性必修一Unit 1 Relationships单元为例,分析了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目标反向定位导学、语用驱动式任务构建、三维评价动态嵌入等三条实施策略。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校本化研究,以丰富个性化教学实践案例;同时强化教师培训,全面提高一线教师对“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认知与执行能力,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效率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双重提升。

参考文献:

[1]桑紫林,沈怡,邹为诚.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一体化实施研究:策略与挑战[J].基础外语教育,2024,26(4):3-10+108.

[2]赵妍.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探究——以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为例[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4(23):61-63.

[3]覃敏哲.构建高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J].英语教师,2023,23(17):78-80.

注:本文系许昌市重点课题《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施策略研究》(编号:ZL2024G036)研究成果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