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黄庆专 徐致富 杨永乐
  
大通媒体号
2025年28期
1.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泉州 362000 2.山东莱茵科斯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5000

摘要:随着全球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SGAVE)的引入,为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基于SGAVE项目试点的背景,深入探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性、现状与挑战,并结合SGAVE项目的核心理念,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改革策略与实践路径。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师资水平、深化校企合作以及加强国际交流等措施,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为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关键词: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国际交流

一、引言

当前,全球制造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成为发展的新趋势。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制造业的核心技术之一,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制造业的竞争力。然而,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相对滞后,难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SGAVE)的启动,为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带来了新的机遇。

二、SGAVE项目及其试点情况

(一)SGAVE项目概述

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SGAVE)是教育部与德国等欧洲职业教育模式先进国家行业龙头企业联合实施的职业教育合作项目。该项目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借鉴“双元制”办学模式,推动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

(二)SGAVE项目试点情况

自SGAVE项目启动以来,已有多所职业院校入选为试点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其中的重点试点专业之一。试点院校在SGAVE项目的指导下,积极探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引进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师资水平,深化校企合作等措施,有效提高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现状与挑战

(一)教学改革现状

近年来,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各职业院校纷纷调整课程体系,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然而,与德国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仍存在较大差距。

(二)面临的挑战

当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较为严重;二是实践教学资源不足,难以满足学生实践操作的需求;三是师资水平有待提高,部分教师缺乏行业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四是校企合作不够深入,难以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机制;五是国际交流不足,难以引进和借鉴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经验。

四、基于SGAVE项目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策略与实践路径

(一)优化课程体系

结合SGAVE项目的核心理念,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模块化、项目化的课程体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形成“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循环教学模式。同时,引入国际先进的课程标准和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确保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二)强化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的关键环节。通过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完善实践教学设施,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技能。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提升师资水平

师资水平是影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打造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增强教师的行业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

(四)深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推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路径。通过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深度合作机制,学校可与企业共同制定符合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开发基于真实工作场景的课程体系与项目化教材,共建具备生产功能的实训基地,实现教学资源与产业资源的有机整合。在合作过程中,应重点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将企业的技术难题转化为教学案例和科研课题,促进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应用,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通过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组织教师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引进企业技术骨干参与教学,实现人才的双向流动。这种深度合作既能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又能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储备,最终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良性发展格局,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五)加强国际交流

国际交流是提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加强与德国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开展学生交换、教师互访、联合科研等活动,拓宽师生的国际视野。同时,积极参与国际职业教育标准制定和认证工作,提升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国际影响力。

五、教学改革效果评估与展望

(一)教学改革效果评估

通过对比教学改革前后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对基于SGAVE项目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进行评估。评估指标包括学生的职业能力、就业竞争力、教师的教学水平、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等。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数据和信息,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处理和分析。评估结果显示,基于SGAVE项目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二)未来展望

未来,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将继续深化与德国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引进更多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经验。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创新,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优化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我们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结论

基于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SGAVE)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是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师资水平、深化校企合作以及加强国际交流等措施,有效提高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 王甲聚,赵金. 基于中德合作项目对机电工人才培育模式本土化探索 [J].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3, (09): 154-157.

[2] 殷宝荣. 从机电一体化专业内容看中德合作专业教学本土化实践 [J]. 考试周刊, 2018, (65): 36.

第一作者:黄庆专(1979年9月),男,汉族,福建泉州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机电技术及职业教育研究。

第二作者:徐致富(1983年1月),男,汉族,山东淄博人,本科,高级技师,主要从事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本土化研究、活页式教材开发等

第三作者:杨永乐(1996年1月),男,汉族,福建泉州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机电技术研究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