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浅谈多媒体资源在小学思政课中的实践探索
——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五一农场中学为例
摘要: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多媒体资源已成为小学思政课创新教学的重要抓手。本文以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二师五一农场中学小学部(以下简称“五一农场小学”)为案例,结合兵团红色文化资源与新兴技术应用,探索多媒体资源在小学思政课中的实践路径。通过分析该校在情境创设、互动教学、资源整合等方面的具体举措,结合时政热点如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科技创新等,总结多媒体赋能思政教育的经验,并提出优化建议,为边疆地区小学思政课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模式。
关键词:多媒体资源;小学思政课;新疆教育;
一、引言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二师五一农场中学地处兵团文化腹地,承载着传承红色基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使命。然而,传统思政课面临教学内容抽象、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近年来,该校结合多媒体技术与兵团特色资源,创新开发了“红色教育+多媒体”的思政教学模式,实现了历史与现实、课堂与社会的深度融合。本文从该校实践出发,探讨多媒体资源在边疆地区小学思政教育中的创新应用。
二、多媒体资源与小学思政课的融合优势
多媒体资源凭借其直观性、互动性和沉浸性,能够有效解决思政课“抽象化”与“单向灌输”的痛点,具体优势体现为:
1. 打破时空限制:通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学生可“亲历”历史场景。例如,利用VR技术还原“老兵垦荒造田”的兵团历史,让学生在虚拟场景中感受老一辈兵团人的奋斗精神。
2. 增强情感共鸣:动态影像、互动故事等多媒体形式能激发学生情感认同。如结合新疆民族团结主题,播放《天山南北一家亲》微纪录片,通过真实案例深化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解。
3. 促进自主探究:多媒体资源的可拓展性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平台。例如,该校依托“兵团云课堂”开发了“线上红色研学”项目,学生可通过互动地图自主探索兵团历史事件,完成学习任务并生成个性化报告。
三、五一农场中学的多媒体思政课实践路径
(一)情境创设:虚实结合打造“沉浸式课堂”
1. 虚拟仿真还原兵团历史
五一农场中学结合兵团特色,开发了“兵团精神VR学习馆”,通过全景影像再现“老兵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戈壁变绿洲”等场景。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任务闯关等形式,身临其境地体验兵团建设历程。此外,该校与新疆师范大学合作,引入“红船精神”沉浸式教学模块,通过VR技术模拟中共一大场景,将党史教育与本地红色资源结合。
2. 动态影像激活时政热点
针对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等时政主题,五一农场中学制作了《我们的农场新变化》系列微视频,记录五一农场从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的过程。通过无人机航拍、动画演示等多媒体手段,学生直观感受科技创新对家乡发展的推动作用,激发“强国有我”的责任感。
(二)互动教学:智慧平台赋能“双向参与”
1.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
五一农场中学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开展“云端思政课”,例如在“全国生态日”期间,组织学生在线观看《新疆生态保护纪实》纪录片,并通过弹幕互动、实时答题等功能深化学习效果。线下课堂则利用“希沃”平台中的课程活动资源,学生可通过触屏操作参与“民族团结拼图”“法治知识竞赛”等互动游戏,实现“玩中学”。
2. 短视频创作与传播
结合青少年对短视频的喜好,五一农场中学鼓励学生参与“思政微剧场”创作。例如,学生自编自导短视频《我的兵团爷爷》,通过采访老兵、拍摄垦荒老照片等形式,展现兵团精神的传承。作品通过走出学校、走进社区进行表演宣传,以及借助公众号、微信视频号等平台传播,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模式。
(三)资源整合:校本化与时代性并重
1. 红色基因与多媒体融合
五一农场中学开发了校本课程《兵团少年的红色记忆》,将老兵口述史、历史影像资料与AR技术结合。学生扫描课本中的图片即可观看3D动画,例如“老兵楚志敏的垦荒故事”通过AR重现,增强了教材的生动性。
2. 跨学科联动强化思政渗透
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他学科:数学课上,通过分析农场粮食产量数据图表,渗透“粮食安全”教育;科学课上,结合新疆光伏产业案例讲解“双碳”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战略;在语文课上,讲述兵团历史与新疆地方史,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在音乐课上,教授红色经典歌曲,让学生在歌声中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思政课的内涵,也让学生在不同学科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思政教育,提升了思政教育的效果。
四、实践挑战与优化策略
(一)现存问题
1. 技术应用不均衡:部分班级多媒体设备老旧,VR/AR等高阶技术尚未普及。
2. 资源开发能力不足:教师缺乏专业培训,多媒体素材资源依赖外部支持。
(二)优化建议
1. 共建共享区域资源库:建议与新疆师范大学、兵团红色教育基地合作,建立“新疆小学思政云平台”,整合优质VR课程、微视频等资源。
2. 强化师资培训:开展“新媒体素养提升计划”,重点培训视频剪辑、虚拟场景设计等技能,鼓励教师参与“首课思政负责制”以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集体备课。
3. 对接国家战略热点:结合“一带一路”倡议、新疆自贸试验区建设等时政主题,开发《丝路少年看世界》系列多媒体课程,拓宽学生国际视野。
4. 鼓励家校社合作:推动“家校共育”模式,利用家长会、微信群、公众号等平台,分享多媒体教学资源,促进家长参与孩子思政学习;同时,与社区合作举办“红色文化月”等活动,让思政课走出校园,融入社区生活,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思政教育生态,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教育合力。
五、结语
五一农场中学的实践表明,多媒体资源能够有效激活边疆地区小学思政课的活力。通过虚实结合的情境创设、智慧互动的教学形式、校本化的资源整合,思政教育实现了从“抽象说理”向“具象体验”的转型。未来,随着5G、元宇宙等技术的发展,思政课可进一步探索“数字孪生校园”、“AI虚拟导师”等新模式,为培养“扎根边疆、心系祖国”的时代新人提供更强支撑。
参考文献:
1. 十二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宣讲+视频”模式实践
2. 新疆师范大学沉浸式思政课设计与应用
3. 短视频赋能中小学思政教育的路径探索
4. 兵团红色资源与校本课程融合案例
5. 跨学科思政教育策略分析
6. 乌鲁木齐市第十二中学“行走的思政课”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