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初中数学教学中落实新课标核心素养培养的案例分析

孙丽丽
  
大通媒体号
2025年63期
广平县第四中学057650

摘要:本文聚焦初中数学教学中新课标核心素养的培养,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深入剖析如何在课堂实践中落实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核心素养。通过对案例的详细阐述与分析,总结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为初中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落实新课标核心素养培养;案例分析

一、引言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初中数学教学目标不再只盯着知识传授,更看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持久性和迁移性的思维品质与关键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通过具体案例有效落实这些核心素养,成了当下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琢磨的重要课题。

二、案例一:在函数教学中培养数学抽象与逻辑推理素养

(一)案例背景

“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教学中,想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里抽象出一次函数概念,再通过逻辑推理探究其图象与性质。

(二)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展示生活中与一次函数相关的例子,像汽车匀速行驶时路程和时间的关系、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等,让学生观察思考其中的数量关系。

抽象概念:分析多个实例后,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变量间的关系,抽象出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 y=kx+b (k,b 为常数, k≠0 ),培养数学抽象素养。

探究性质:让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不同 k、b 值的一次函数图象,观察图象特征,再引导他们通过逻辑推理总结性质,比如 k 的正负决定函数增减性,b 决定函数图象与 y 轴交点位置等。

(三)核心素养落实分析

这个案例里,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培养了数学抽象素养。探究函数性质时,学生自主实验、观察、逻辑推理得出结论,锻炼了逻辑推理能力。整个教学把这两种素养自然融合,学生理解函数概念的同时,也摸到了科学研究的门道。

三、案例二:在几何教学中培养直观想象与数学建模素养

(一)案例背景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教学中,以测量建筑物高度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用相似三角形知识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过程

问题提出:展示一座高大建筑物,问 “怎么测量它的高度?”,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可能的测量方法。

模型建立:回顾相似三角形性质后,引导学生通过阳光下利用影子或标杆等方法,构建相似三角形模型。让学生画示意图,用数学语言描述模型里的数量关系。

问题解决:组织学生到户外实地测量,收集数据,代入相似三角形比例关系算出建筑物高度。

(三)核心素养落实分析

解决测量建筑物高度问题时,学生得用直观想象素养,把实际物体抽象成几何图形,构建相似三角形模型。同时,通过建立模型并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了数学建模素养。整个活动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了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案例三:在统计教学中培养数据分析素养

(一)案例背景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教学中,以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等数据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

(二)教学过程

数据收集:组织学生分组收集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爱好等数据,讲清收集方法和注意事项。

数据整理:引导学生把收集到的数据分类整理,制作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让他们直观感受数据分布情况。

数据分析:让学生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分析数据特征,比如集中

趋势、离散程度等,并提出合理建议,像根据身高数据合理安排座位。

(三)核心素养落实分析

实际的数据分析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了全过程,培养了数据分析素养。分析数据时,他们运用统计知识解读判断,提高了数据意识和应用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据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五、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像讲故事一样勾起学生的好奇心。比如教 “一元二次方程” 时,可设置 “校园改造” 场景:“学校打算把长方形操场扩建成正方形,长减少 3 米、宽增加 3 米后面积不变,原操场长 20 米、宽 10 米,新正方形边长是多少?” 这样的问题既扎根生活,又藏着数学挑战。学生讨论时会自然调动已有知识,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方程的价值,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锻炼,课堂也因这样的情境变得鲜活起来。

(二)开展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就像给学生搭个 “寻宝台”。比如学 “平行四边形性质”时,让学生分组用吸管拼平行四边形,观察边、角、对角线的关系。有人发现 “对边好像相等”,就用尺子量;有人猜 “对角线互相平分”,就用折纸验证。教师不直接给答案,而是引导他们记录发现、争论疑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具体操作到抽象归纳,逻辑推理和直观想象素养在合作探究中慢慢生长,还能尝到自主发现知识的快乐。

(三)强化实践应用

实践应用要让数学走出课本,变成 “生活工具”。比如学 “统计”后,组织 “班级零食消费调查”:学生设计问卷、收集数据,用扇形统计图分析偏好,计算平均消费额。有小组发现 “每周花 50 元以上的同学占 30% ”,还提出 “合理规划零花钱” 的建议。这样的活动让数据分析不再是冰冷的数字,数学建模也成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利器,学生能真切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分量。

(四)多元化评价方式

多元化评价要像给学生画 “成长画像”。课堂上记录谁主动提出问题、谁帮同学解疑;作业不仅看对错,更看解题思路的独特性;小组合作中评谁协调分工、谁贡献创意;实践活动里看谁能把知识用活。比如有学生解题步骤虽繁,但用了多种方法,评价时要肯定其思维的灵活性。及时把这些反馈给学生,他们会更清楚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核心素养的发展也有了明确方向。

结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落实新课标核心素养培养,是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从以上案例分析能看出,教学中创设合适问题情境、开展探究式学习、强化实践应用、采用多元化评价等策略,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各项核心素养。教师要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把核心素养培养贯穿数学教学全过程,为学生终身发展打牢基础。实际教学中,还需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灵活运用各种策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仅收获知识,更提升核心素养,成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 杨宏恩 . 学周刊 ,2025(08)

[2]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项目式教学探索 [J]. 莫妮 ; 莫慧敏 . 读写算 ,2025(03)

[3]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J]. 陈坤大 . 数理天地 ( 初中版 ),2024(2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