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OBE成果导向理念的高校招生、培养与就业的双循环、三联动机制研究

姜秀芹
  
大海媒体号
2023年7期
江苏理工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江苏 常州 213001

摘  要:OBE是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是该理论的三个核心组成内容。目前高等教育强调用学科逻辑标准来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导致不少高校的招生专业与社会需求结构错位、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招生培养和就业工作环节条块隔离各自为战等现象。因此需要围绕OBE理念的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三个核心理念,结合高等教育育人规律,从内外循环两个方面构建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

关键词:OBE  高校招生  培养  就业

基金项目:2021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重点课题《基于OBE理念的高校招生、培养与就业的双循环、三联动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JCKT-A-20210101);2023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专项《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高校招生、就业与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2023SJSZ0682);2022-2024年度江苏理工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新业态下基于OBE理念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型研究》(项目批准号:SZ202204)

一、OBE成果导向理念的研究现状

OBE理念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OBE理念最早由美国学者威廉姆·斯帕蒂于1979年提出,其全称是Out.come-Based Education,又被称为“基于成果导向的教育”。威廉姆·斯帕蒂把OBE定义为“清晰地聚焦和组织教育系统,使之围绕确保学生获得在未来生活中获得实质性成功的经验。”他认为OBE是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实现了教育范式的转换。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是该理论的三个核心组成内容,具体来说,就是以学生为中心配置教育资源、构建课程体系、实施课程教学;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导向,对照培养目标中的核心素养要求,客观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用评价结果诊断教育教学,精准施策,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进与提升。OBE 理念坚持反向教学设计、正向实施教与学,每个环节都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环环相扣,动态持续改进。 鲁艺(2023)提出成果导向理念 包括一个执行范例、两个关键目的、三个关键前提、四项执行原则及五项通用实践。张男星等(2020)梳理了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缘起与演进,从核心理念、运行机制等方面探讨了OBE的认知边界、理论边界和实践边界。杨长龙等(2019)构建了包括行业专家、企业及毕业生代表参与的双循环培养目标论证机制,提出了综合考虑外部及内部需求的培养目标制定程序。

二、高校招生、就业与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的研究现状

招生、培养和就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三部曲。招生是基础,培养是关键,就业是保障,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目前高等教育强调用学科逻辑标准来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即根据学科先确定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再确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实施模式,导致不少高校的招生专业与社会需求结构错位、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招生培养和就业工作环节条块隔离各自为战等现象。因此需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打破招生、培养、就业工作条块分割状态,建立起招生、培养、就业联动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机制,即以培养高质量的毕业生赢得就业市场,以毕业生高就业质量和较高的就业率吸引高质量生源,以高质量生源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实现三者相互促进、相互渗透、协调发展。蔡迪(2022)探索建立高职院校就业、招生和培养在深度校企合作背景下的联动机制模式。何江霞(2021)探讨了从深化招生制度改革、构建就业招生和培养计划动态调整机制、创新教育教学、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入手,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模式。张静(2020)从对标工程教育认证要求,提高工作精准性;坚持以学生需求为本,关注学生长远;坚持育人成果导向,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发展三个方面探索招生-培养-就业”工作联动机制。

三、高校招生、培养、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

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由招生、培养和就业等子系统构成。目前高校内部的招生、培养、就业工作相互分离,处于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出现以下问题:首先招生专业与社会需求结构错位,高校招生专业的设置缺乏科学性和动态性,不能很好地适应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社会需要主动调整专业设置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专业设置划分过细、有滞后性,适应市场能力较差。其次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当前应用型本科专业低水平重复设置现象严重,导致人才培养的结构失衡;人才培养重理论研究轻实践操作,以理论学习为主,轻社会实践和动手能力的教育方法所造就的人才产品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第三、毕业生就业状况不理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就业难与企业用工荒出现结构性不平衡。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突出问题。大学生就业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稳定,更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结构错位是导致毕业生就业难的症结所在,因此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从招生工作源头抓起,调整专业结构,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就业工作思路,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无疑是高校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题的长远之计和治本之策。

四、高校招生、培养与就业的双循环、三联动机制的构建

高校围绕OBE理念的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三个核心理念,结合高等教育育人规律,从内外循环两个方面构建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内循环机制,以招生为起点,由招生到培养再到就业,环环相扣,形成闭环;外循环机制,以就业为起点,反向设计,由就业到培养再到招生,层层递进,形成闭环。

内循环机制,以招生为起点,由招生到培养再到就业,环环相扣。第一环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招生与培养联动。高校应按照以学生为中心(包括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效果为中心)为原则来设计招生计划方案和人才培养体系。“以学生为中心”是高等教育转型的重要方向,是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衡量维度之一。“以学生为中心”理念虽已成为高等教育界的共识,但应用型高校开展“以学生为中心”范式转型还面临内外部环境的条件约束和现实困扰,需要系统化构建转型实践体系并寻求突破路径。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应该成为高校招生和人才培养的重心和依据,招生专业的设置、人才培养的模式改革等都应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把学生学习做为教育的中心,以促进其发展为目的,把学习效果做为教育衡量依据,将招生与人才培养实现联动融合。

第二环是以成果为导向的培养与就业联动。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注重学习成果,注重产出导向。OBE理念以清楚聚焦、扩大机会、提高期待、反向设计为四个原则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质量就业。清楚聚焦原则要求教育要清楚地聚焦在学生的最终学习成果上,致力于帮助学生发展知识、能力和境界,使他们能够达成预期成果。扩大机会原则要求教育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在时间和资源上保障每个学生都有达成学习成果的机会。提高期待要求教师应该提高对学生学习的期待,制定具有挑战性的执行标准,以鼓励学生深度学习,促进更成功的学习。反向设计原则要求以毕业后的就业目标为起点,反向进行教育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这四个原则推动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并且将人才培养和就业进行了联动和融合,推动高校人才高质量就业。

第三环以持续改进为原则的就业与招生联动,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注重学习效果,注重产出导向,以过程式管理、形成性评价为两个标准,通过就业质量的过程性评价反向倒逼招生源头,推动招生改革。过程性评价是对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三位一体的评价,强调评价主客体融合和互动,强调评价的客体学生也是评价主体。过程性评价重视教育的非预期结果,关注教育过程,重视教育过程的价值,注重对学生学习认知过程、情感动机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指教学过程中能够提供反馈、改进正在进行的教与学,以提高教学和学习预期结果的评价。形成性评价认为教师的反馈作为学习的“脚手架”, 促进学生认知的冲突,提供学习支持,而非给予答案,通过师生互动中实现知识的内化、认知的发展,达到最终学习目标。运用这两种评价方法对高校就业质量进行评价可以反向倒逼招生模式的改革。

外循环机制,以就业为起点,反向设计,由就业到培养再到招生,层层递进,形成闭环。第一环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就业与培养联动。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的专业素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来检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性,用就业质量的高低来反向推动人才培养过程改革。学生专业素养是指学生在特定专业领域内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和发展的一种综合素质。专业素养的核心是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掌握所学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职业能力是指个体在职业领域中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包括专业知识与技能、综合能力、人格特质等多个方面。将学生的学习效果、专业素养、职业能力作为就业质量评价的重要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和教学改进以此来反向推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改革,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应用型高校结合“新工科”背景,实施“反向设计,正向实施”的教学设计,突出四个导向:培养目标要以需求为导向、毕业要求要以培养目标为导向、课程体系和教学要以毕业要求为导向、资源配置要以支撑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达成为导向。

第二环是以持续改进为原则的培养与招生联动。OBE理念的持续改进体现在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评价工具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根据每个学习者学习需求、愿望、基础等进行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师能够基于最好的理论、研究和分析指导学生和改进教学。持续改进的OBE模式,强调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教学等不同层面上的评价与持续改进,持续改进的效果以学生学习效果的改进与提高作为体现。持续改进强调过程式管理,例如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业、考试、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学习日志、个人成长档案、自评与互评等都要留痕,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记录。OBE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人才培养质量达成性评价,过程性管理,反向为高校招生提供原动力。

第三环是以成果为导向的招生与就业联动。高校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教学活动,以知识整合、扩大机会、顶峰成果、包容性成功为四个原则来反向设计招生就业服务体系。知识整合指的是知识的系统化,它的实质是将相互关联的知识组成网络状的知识体系。知识整合是以知识结构出发反向设计,使课程体系支撑知识结构,进而使每门课程的学习都与知识结构相呼应,最终使学生达成顶峰成果。顶峰成果指的是最终学习成果,将学生的学习进程划分成不同的阶段,并确定出每阶段的学习目标,这些学习目标是从初级到高级,最终达成最终的学习成果。包容性成功指的是所有学生都能成为成功学习者,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措施和创造不同的机会,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为不同背景的学生提供平等参与和成功的机会,逐步引导每一位学生都能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和学习成果,成为成功的学习者。将高校招生的入口与就业的出口紧密融合起来,以招生入口正向激励就业出口,提升毕业要求达成度和就业质量,以就业出口反向设计招生入口,优化招生计划和方案。

OBE理念被广泛应用于工程教育认证以及人才培养等领域,事实上OBE教育理念中的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三个核心理念与高校招生、培养、就业不谋而合,相互融合,在此基础上构建双循环、三联动机制可以推动高等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质量就业。

参考文献:

[1]蔡迪,袁涛,刘璇,邵欣.高职院校“就业、招生、培养”三者联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2(11):172-174.

[2]孙远涛,付百学,刘柏森,王亮,徐正芳,张茜.应用型本科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研究[J].中国冶金教育,2022(04):38-41.

[3]程海雨,李擎,李希胜,孟曦.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探索与实践——以北京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为例[J].科教导刊,2021(17):47-49.

[4]苏致莉.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招生与就业协同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20(14):61-65

[5]苏永佳、杨志雄等.高校招生与就业联动机制建设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6):72-73

作者简介:姜秀芹,(1988-)女,山东青岛人,江苏理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