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数字化建设路径研究

李国玲
  
大海媒体号
2023年9期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市 401120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教育信息化也在不断深化改革。随着5G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蓬勃兴起,数字化技术推动各行各业的创新融合,其中教育领域的数字化创新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数字时代以新技术赋能教学,探索高职院校思政课数字化转型的有效路径,就要找准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的痛点和堵点,以数字技术赋能教学实践的痛点问题为突破,以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评价协调转型为基本路径,助推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数字化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数字化建设

引言

当前,随着5G、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全社会正迎来数字化转型。在深入实施数字中国战略和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将数字技术与思政课堂深度融合,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思政课教学变革的必然趋势。

1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数字化建设的现状与堵点

在硬件与软件建设方面,多数院校的教学设施都较完善,建设了思政课虚拟仿真实训室、新型智能教室、校园全覆盖的网络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共建了部分在线开放课程和数字化教学资源等。但还是存在着对其使用频率及效率不高的问题。在教学模式方面,高职院校年轻的思政教师已逐步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尝试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学校也通过课程建设项目与教学研究项目来鼓励和支持教师们开展数字化教学模式的创新,如翻转课堂的教学、混合式教学等。但仍然存在着教学模式创新度不够,不能较好地适应思政课程的数字化转型的问题:包括在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方面,存在着我们是否能让教育现代化更好地服务于人的现代化的问题;在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我们现行的教学体系和培养目标是否能够培养出面向未来的高端人才的问题;在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着我们是否能以数智技术赋能教学,以实现思政课的资源提质、教师提能、课堂提效的问题;在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方面,存在着我们的评价与目标是否能够形成完整闭环的问题。在课程资源和教学条件方面,教育部及各省市教育部门都创造性地建设了部分思政课程的网络学习资源平台,但是这些课程资源具有普遍性和宽泛性等特点,多数都是对书本知识的线上讲解,对于不同院校和不同专业的学生来说,没有较好的针对性,也无法产生数字化教学的交互体验。还有部分学校创建了思政课程的虚拟仿真实训室,但主要是用来播放影片或者只是“换个教室上课”,没有真正的将虚拟仿真资源建设好利用好,也未将虚拟仿真实验技术融入到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中。

2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数字化建设的路径

2.1数字技术赋能,拓宽教学广度

高职思政教师应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基于数字化平台的分析数据,精确分析学情、确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案,合理运用平台、技术和资源等组织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根据数字化技术收集反馈的课堂师生互动真实数据,并根据预警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运用数字化技术推动课堂变革,贴近学生,聚焦成长,创设数字化情境,实施沉浸式、项目式、情景化、项目式教学拓宽学生思路,把数字资源的静态势能转化为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强大动能。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课堂活动,真正做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性的统一,真正实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

2.2数字时代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教学模式方面,也应围绕这个侧重点来改革,探索符合时代趋式的多维融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思政课程“成果导向”教育模式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多维融合教学模式:一是体现在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风格、认知能力和行为偏好的多维学情分析。二是体现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多维教学目标。三是体现在“双轨四步三平台”的多维教学法。“双轨”即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轨道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轨道。“四步”即课中教师通过设疑启思、新知初识、深化释义和实践躬行四个环节展开递进式教学,学生通过自我启发、自我立论、自我构建和自我应用进行自主学习,教与学充分融合以实现多维教学目标,产出教学成果。“三平台”即通过学银在线自制开放课程、学习通平台和虚拟仿真资源平台进行辅助教学,以实现学生由初探到巩固的学习闭环。四是体现在主客观评价相结合的多维教学评价。客观评价主要借助学习平台系统进行记录,主观评价主要由课中任务的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两部分组成。五是体现在多维知识体系。教学中教师始终坚持以问题为牵引,以理解为导向,以应用为目标,以一维知识点带动二维知识面形成三维知识体系搭建四维知识结构,并运用到实践中,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2.3课堂与环境的数字化互动:打造和谐课堂环境

在高职思政课程的生态课堂中,教师要努力营造积极、和谐共生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借助数字化技术支持的人机交互仿真环境,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使用智能穿戴设备,打造富有吸引力的、充满时代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环境。综合运用课堂讲授、幻灯片展示、情景体验、角色扮演等多种方法,可以使原本枯燥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采用混合现实、虚拟仿真、无线传感等数字化技术,可以使学生多感官参与变为现实。教师可以通过智慧平台的教学数据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调整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营造生成性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主体的潜能。还可以通过设计多样化的学生协同任务,让学生在思政课堂上体验团队合作的乐趣,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形成协同合作的良好课堂文化。

结语

以数字化技术推进教育发展,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数字化转型视域下以混合式教学模式为主的高职思政课堂,在建构数字化平台和资源基础上,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在拓展教学时间与空间、提供学习资源与工具、增进学生体验与互动、支持数据采集与运用等方面的优势,着力推进数字技术赋能教学改革、提升数字素养、促进师生发展、创新教学内容、提高育人温度,大力助推高职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迪,杨志华.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教学模式创新[J].黑河学院学报,2023(5):82-87.

[2]王春红,刘艳房.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新困境与破解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23(5):122-126.

[3]徐稳,葛世林.数字化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维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21(3):45-51.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