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新时代视角下高校思政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探析

刘丽娟
  
大海媒体号
2023年11期
赤峰学院 内蒙赤峰 24000

摘要: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思政工作是教育学生的核心任务之一,思政工作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思政工作,高校可以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加深学生对国家、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文化自信。思政工作还有助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思政工作在高校建设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关系到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国家的未来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新时代下,协同高校思政与课程思政共同育人的意义与措施,针对当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与对策讨论。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政;育人措施

一、新时代高校思政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重要性

思政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可以使学生在课内外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识和道德价值观,课程思政通过专业课程内容的思想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思政工作则通过课外教育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道德塑造,使其能够在实践中运用课堂学到的知识,形成全面的素养发展。思政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思政工作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课程思政通过课堂教学提供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为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实践平台,思政和课程思政相互配合,能够使学生在知识与思维的交融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最后,思政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意识,课程思政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参与意识,思政与课程思政的协同教育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并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为社会作出贡献。

二、加强高校思政协同课程思政的有效措施

(一)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环节之一,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意味着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参与意愿,使其成为学习过程的积极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尊重个性差异,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和开展思政教育活动,使之更具吸引力和实际意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教师牙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育者是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的助手,让学生参与决策、制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责任感。

(二)政治教育整体化

高校政治教育整体化指的是政治教育应该贯穿于学校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形成系统、全面、协调的教育体系。首先,整体化的政治教育要贯穿于学校的课堂教学,在各学科教学中注入政治教育内容,通过教学材料的选择和设计,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人民、国家等政治问题。此外学校还可以设立相关的专题课程,开展政治活动和主题活动,如学生议事会、主题讲座、社会实践等,激发学生对政治问题的关注和参与。学校要制定相关的政治教育方案和政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支持,通过整体化的政治教育使学生在不同学科、不同场景中接受到系统、全面的政治教育,提高政治素养和思想品质。

(三)适应新时代需要

高校政治教育要适应新时代需要,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和适应当前社会和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形势,注重传承和创新,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政治教育要强化国家意识和国家认同,在新时代,国家安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意识不断凸显,高校政治教育应该加强对国家形势、国家政策和国家利益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强烈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当前社会发展快速、波动、复杂,高校政治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应对挑战的能力。最后,政治教育要注重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培养学生开放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让学生具备面向世界、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

(四)创新教学方式

高校思政与课程思政通过协同育人的方式,共同发挥作用,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想、道德和政治教育。首先,高校思政与课程思政可以互相补充和支持,高校思政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引导、价值观培养和党性教育等,通过开展讲座、讨论、社会实践等方式,全面深入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态度,课程思政则注重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融入政治思想、道德伦理等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能力,两者结合起来,既可以强化政治教育的覆盖范围,又可以提高学科教学的政治性。高校思政的目标和理念要贯穿于各门学科的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设计,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全面和有效地融入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共同促进学生的思想品质和综合素养的提高。

总结

新时代思政教育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意义在于通过课程思政的方式使思政理念深入学生的课堂学习和日常生活。课程思政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各门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思想上的启迪和人文关怀,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推动全面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意识。

参考文献:

[1]陈媛媛.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路径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1).

[2]张永芳,郑丹."课程思政"背景下民办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路径探索[J].广东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2022(12).

[3]王久鹏.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究[J].作家天地, 2020(06).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