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铁路生态走廊规划与建设:以临哈铁路为例

张吉祥
  
大海媒体号
2023年16期
临哈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临哈铁路的建设历程、路线规划以及运营状况,然后深入分析了沙漠铁路建设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和挑战,特别是高额维护费用和客运限制。随后,聚焦于铁路生态保护与规划策略,包括清淤沙与生态屏障建设、国家战略部署的实施,以及新型建设方法的应用。最后,以临哈铁路为例,详细讨论了生态走廊规划与实践,包括环境评估、技术手段应用和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通过研究,本文旨在为未来铁路生态走廊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临哈铁路;沙漠铁路;生态走廊;规划与建设

1 引言

随着交通网络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对区域经济的重视,沙漠地区铁路建设逐渐成为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哈铁路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连接了华北地区至中亚等国的最短径路,同时衔接了关键口岸和矿区,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国际贸易以及加强国际间合作具有战略重要性。然而,沙漠环境下铁路建设所面临的生态挑战和维护费用问题也不可忽视。

本研究旨在以临哈铁路为案例,深入研究沙漠铁路的生态走廊规划与建设,探讨如何在铁路建设中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对临哈铁路的分析,旨在总结出一套适用于沙漠地区的生态走廊规划理念和建设策略,为未来类似项目提供经验和指导。

2 临哈铁路概况

2.1 铁路建设历程

临哈铁路的建设始于2006年,作为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中临哈线的东段。经过多年的规划、设计和施工,该铁路于2015年正式投入运营。铁路建设历程中,面临了沙漠环境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包括极端气候、恶劣基础条件以及频繁的沙尘暴等。为应对这些挑战,铁路建设者采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环保措施,为沙漠地区的铁路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2.2 铁路路线及连接战略地区

临哈铁路东连京津冀,西接新疆,成为华北地区至中亚等国最短径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铁路路线的设计考虑了地理、经济和战略因素,通过有效衔接口岸和矿区,实现了与蒙古国规划铁路网的紧密连通。此外,临哈铁路还具备连接乌兰巴托和欧洲地区的远期发展规划,为国际间的贸易和合作提供了便捷的交通通道。

2.3 运营情况与发展规划

目前,临哈铁路的运营情况主要集中在呼和浩特至额济纳的路段,客运列车服务于这一路段。由于沿线人口相对稀少,客运业务的拓展面临一定的困难。然而,铁路运营管理部门仍然坚持对铁路进行维护和清淤工作,并通过持续的生态屏障建设,保障铁路的运营条件。未来,临哈铁路有望通过国家战略部署实现更广泛的运营,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撑。

3 生态环境与挑战

3.1 沙漠铁路建设的生态环境问题

沙漠铁路建设在面对沙漠地区的特殊生态环境时,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沙漠地区的地形、气候和植被特征使得铁路建设需要遵守严格的环保准则和技术规范。其次,沙漠地区生态系统脆弱,对人为活动的干扰较为敏感,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进行充分的调查和评估,以确保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2 临哈铁路面临的挑战

临哈铁路作为沙漠铁路的典型代表,面临着一系列独特的挑战。首先,沙漠地区的极端气候条件,包括极端干燥和高温,容易导致地基沉降和路基失稳,对铁路的安全性提出了严格要求。其次,基础条件的恶劣,多为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无法提供足够的自然地基,增加了铁路建设的难度。此外,沙尘暴频繁,不仅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还对设备和机器设施造成破坏,对铁路的运营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

3.3 高额维护费用与客运限制

由于临哈铁路沿线人口稀少,客运业务相对困难,仅开通了呼和浩特至额济纳的客运列车。这种单一的业务模式以及来自蒙古国方面的种种限制使得临哈铁路运营面临高额的维护费用和客运限制的问题。铁路运营部门仍在努力维持铁路的正常运营,通过生态屏障建设来缓解沙漠环境对铁路的影响,但维护费用的高昂和客运的受限成为需要解决的难题。

4. 铁路生态保护与规划策略

4.1 清淤沙与生态屏障建设

为解决临哈铁路因沙侵蚀导致的高额维护费用问题,呼和浩特铁路局采取了积极的清淤沙和生态屏障建设措施。清淤沙是针对沙漠地区常见的沙尘暴和风沙侵蚀问题的有效手段。通过定期清理和淤积的沙土,减轻了沙漠风的吹袭,有助于防止路基失稳和保障铁路线的安全性。同时,生态屏障建设采用了多种手段,包括植被覆盖、人工筏式浆柱等,形成一道生态屏障,有效抵挡沙尘暴的侵袭,保护铁路设施免受沙尘暴风害。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也为铁路的稳定运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2 以桥代路等新型建设方法应用

随着国家客运专线铁路的建设,我国铁路桥隧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在沙漠铁路建设攻坚中,新型建设方法逐渐得到采用,其中以桥代路就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方式。这种方法通过建造桥梁来代替在地质复杂区段的路基建设,有效减轻了地基沉降和路基失稳的问题,提高了铁路线的稳定性。

5 临哈铁路生态走廊规划与实践

5.1 环境评估与规划策略

5.1.1 地形、气候和植被特征的调查与评估

在沙漠地区进行铁路建设,首先需要对地形、气候和植被等特征进行详细的调查与评估。这包括采用先进的遥感技术和实地调查手段,获取准确的地形数据、气象信息以及植被分布情况。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全面了解沙漠地区的自然环境,为后续的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5.1.2 生态影响评估与生态保护措施规划

在环境评估中,要重点关注铁路建设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综合评估,明确铁路建设可能引起的生态问题,包括植被破坏、野生动物迁徙受阻等。在规划策略中,制定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例如植被恢复计划、野生动物通道建设等,确保铁路与周边生态系统协调发展。

5.1.3 环保准则和技术规范的制定与执行

为规范铁路建设过程中的环保行为,制定严格的环保准则和技术规范是必不可少的。这涉及到对施工、设备使用、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规范,以确保铁路建设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执行时,需要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和处理。

5.2 生态走廊建设中的技术手段

5.2.1 地基处理技术

沙漠地区的特殊性要求在铁路建设中采用先进而切实可行的地基处理技术,以确保铁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其中,灌浆闷挖是一项关键技术,通过注入特殊的浆液混合物,增强地基的密实性和抗沉降能力。这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路基的承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地基沉降的风险。此外,采用降温降湿技术,通过人工手段调控地下水位,减少地基温度,从而降低路基失稳的可能性。这种技术手段的运用不仅在工程实践中取得了成功,也为类似沙漠地区的铁路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5.2.2 路基支护技术

针对沙漠地区石漠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生态走廊建设采用了一系列创新性的路基支护技术。大型筏式浆柱作为一种新型的支护结构,通过深入地下并固化土层,能够显著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双列预制搪瓷锚杆的运用则加强了路基的抗滑能力,有效防范了沙漠地区多变的地质条件对铁路的不利影响。多层防渗护岸技术在防止地下水侵蚀的同时,也为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了可行方案。这些路基支护技术的整合运用,使得临哈铁路在生态走廊建设中更具可持续性和适应性。

5.2.3 防护设施建设

为了全面防范沙尘暴对铁路设施的危害,生态走廊建设实施了一系列创新的防护设施。超大风沙墙的设置不仅作为屏障阻挡风沙侵袭,还通过调整局部气流,减缓了沙尘暴对线路的侵害。沿线灌绿是一项独特的绿化措施,通过引入适应性植物,巩固土壤结构,减轻了沙土流失的程度。编织荫棚则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沙尘暴对列车和设施的损害,为运营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持。这些防护设施的整合运用,形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生态屏障,为临哈铁路的长期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6 结论与展望

临哈铁路生态走廊规划与建设成功应用了地基处理技术、路基支护技术和防护设施建设等先进技术,为沙漠地区铁路建设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清淤沙和生态屏障建设等措施有效应对了高额维护费用和客运限制问题。展望未来,铁路生态走廊规划与建设应注重技术创新和可持续性发展,强化生态环境监测与管理,推动绿色、环保的铁路交通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永福,唐娟娟,王孟钧等.绿色铁路工程的内涵探析与研究展望[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21,18(01):1-11.

[2]柯尧.磨万铁路绿色通道工程设计实践[J].中国铁路,2022,No.719(05):47-52.

[3]王坤.加强铁路生态建设促进铁路低碳环保发展[J].设备管理与维修,2022,No.515(06):136-138.

[4]柯尧.复杂山区铁路绿色通道设计浅析[J].高速铁路技术,2019,10(01):23-2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