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双减"背景下自制乐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自制乐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自制乐器的概述,包括定义、特点和不同种类的自制乐器。随后分析了“双减”政策对传统音乐教育的挑战,强调了减少考试压力对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积极影响。接着详细探讨了自制乐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以期为相关教师优化自制乐器的应用提供更多灵感。
关键词:双减背景;自制乐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引言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中国实施了“双减”政策,即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和考试压力。这一政策对音乐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面临着困境,但同时也为创新教学方法提供了机遇。本文将重点讨论自制乐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探索如何通过自制乐器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音乐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1]。自制乐器具有独特的声音和外观,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双减”政策的落实使学生有更多参与音乐学习的机会,这为自制乐器教学提供了更多新的可能性。
一、自制乐器的相关概述
自制乐器是指学生利用现有材料或废旧物品创造出的乐器。它们不仅具有独特的声音和外观,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自制乐器,学生可以亲身参与乐器的设计、制作和演奏过程,体验音乐的魅力和乐趣。首先,自制乐器的定义和特点使其在音乐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价值。自制乐器是学生自己动手创造的,因此每个乐器都是独一无二的[2]。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想法选择材料,并通过实际操作将其转化为乐器。这种个性化的乐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自制乐器的制作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创作。此外,自制乐器还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自制的乐器与传统乐器相比可能声音不够完美,但它们却展示了学生的独特创意和个性。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乐器,亲身体验到了音乐的魅力和乐趣,这对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认知和审美意识非常重要。最后,自制乐器教学也能够提供一种实践性的学习体验。学生在制作乐器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际操作,这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的原理和技巧。同时,学生还需要通过演奏和表演来展示自己的创作,这培养了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舞台表现力。总之,自制乐器在音乐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引入自制乐器教学,将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和富有创意的音乐学习体验[3]。
二、双减政策对小学音乐教育的影响
结合当今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现状而言,首先,减少课程时间和资源投入是双减政策对音乐教育的一个主要挑战。由于学校需要将更多的时间和资源用于核心科目的教学,音乐课程往往被压缩或边缘化。这导致音乐教育的时间和资源不足,限制了学生在音乐领域的深入学习和发展。其次,减少考试压力可能导致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降低。在以考试成绩为导向的教育体制下,学生往往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追求高分和应试技巧上,而忽视了音乐的艺术性和情感表达。当考试压力减轻后,学生可能对音乐学习失去兴趣,从而影响他们在音乐教育中的积极参与和投入。此外,双减政策还对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供了空间,鼓励教师采用更加多样化和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如自制乐器和合作音乐创作等。因此,在双减政策下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现状而言,教师应积极探寻"双减"背景下自制乐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此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三、"双减"背景下自制乐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构建灵动空间,提升学生探究兴趣
构建灵动空间,提升小学生探究兴趣是在“双减”背景下应用自制乐器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构建灵动空间,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互动、富有创造性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以人教版小学音乐《大鼓和小鼓》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先介绍鼓乐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然后引导学生制作“小鼓”这样一个简单的自制乐器。首先,在构建灵动空间中,教师可以播放一些鼓乐演奏视频,让学生欣赏和感受不同类型的鼓乐曲目,激发他们对鼓乐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分享一些关于鼓乐的有趣故事和背景知识,增加他们对鼓乐文化的了解和认知。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小鼓”。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材料,如纸板、橡皮筋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小鼓。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尝试不同的材料和装饰方式。完成制作后,教师可以根据本课音节奏型,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小鼓的演奏活动。学生还可以学习基本的敲击技巧,并尝试演奏一些其他的简单节奏。激发学生对本课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供更加多样化和富有创意的音乐学习体验。
(二)丰富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可以有效提升"双减"背景下自制乐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具体内容来丰富教学形式:其一,组织学生参加自制乐器的设计和制作比赛。教师可以设定一些创意和技术要求,让学生在比赛中展示自己的想法和创造力。这样的比赛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其二,组织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乐器,并进行演奏和表演,以此增强他们的舞台表现力和自信心。为了有效应用自制乐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首先提供充足的资源和支持:为学生提供所需的材料和工具,以及必要的指导和支持。教师可以与学校、家长和社区合作,共同为学生提供制作自制乐器的资源和环境。其次,鼓励学生思考和尝试不同的设计和装饰方式,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艺术表达。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正面的反馈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力,使他们学好音乐。
(三)挖掘学生潜能,优化课堂生命力
为了挖掘学生的潜能并增强课堂的活力,在人教版《小雨沙沙沙》的教学中,可以利用自制沙锤的方法来学好本课音乐。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自制沙锤。沙锤是一种简单的打击乐器,可以使用易得材料制作,如空心塑料球和细砂。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制作沙锤的过程,并给予必要的指导。通过制作沙锤,学生不仅能够亲身体验乐器制作的乐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沙锤的演奏。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如何使用沙锤演奏《小雨沙沙沙》的节奏和伴奏部分。学生可以跟随教师的指导进行演奏,或者在小组内进行合奏。这样的演奏活动将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参与度,增强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演奏中展示个人的特长和潜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天赋和表现方式,教师可以给予他们机会展示个人才华。例如,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在沙锤演奏中加入自己的创意和变化,以此挖掘学生的个人潜能,并增强课堂的活力。
结语
自制乐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体验。
参考文献:
[1]杨春琴. 自制乐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02):173-175.
[2]吴珊. 自制简易“打击”乐器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 格言(校园版),2021,(19):60-61.
[3]李荣吉. 引导自制乐器,构建魅力小学音乐课堂[J]. 黄河之声,2020,(0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