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大概念的初中音乐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实践探索
摘要:大概念是一种着眼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旨在打破以单一课时或知识点为主要内容的零散教学模式,从而构建起以单元为核心的整体教学模式。与此同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要求教师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有机整合起来,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整体联系和建构,提升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作者在初中音乐教学中,以大概念为方向,确定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原则与实践策略,促进教学和学生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大概念;初中音乐;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原则;实践策略
在建构新的教学模式前,教师对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初中音乐教学中显现出内容零散化且方法单一化,同时还存在着学生缺乏自主性的问题,导致教学良性发展受限。对此,教师在学习大概念理念以及多种优秀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后,确定“做好单元教学衔接”以及“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设计原则,按照 “明确单元主题、引入课外资源、设定情境任务、设计单元作业以及重视单元总结”的顺序,进行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以全面提升学生学习品质和核心素养。
一、初中音乐教学现状与问题
(一)教学内容零散化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对某一课时或者某一具体知识点进行备课与展开教学,可以推动学生做好点滴积累,但是忽视带领学生把单元中知识内容联系起来的价值,这就导致学生无法整体把握单元知识,容易遗忘零散化知识,长此以往,学生学习质量无法获得有效提升。
(二)教学方法单一化
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在目前的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以“讲”为主,适当设计一些学生练习的环节,忽视丰富教学方法重要性,没有创设供学生参与的情境和教学活动,所以学生只能通过被动听讲与机械练习学习知识,无法对学科知识以及音乐内涵进行深入感知。
(三)学生缺乏自主性
教师在总结教学现状时发现,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不高,经常无法专注与集中,并且多在教师要求后才会张口练唱,这就导致课堂氛围整体较为低迷。除此以外,学生也不会在课后主动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与复习,自主学习意识较差。
二、基于大概念的初中音乐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原则
(一)做好单元教学衔接
单元整体教学区别于单一课时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对单元内容进行整合,所以教师首先需要把握单元知识间的联系,梳理出清晰的知识脉络,其次捋顺单元不同模块的教学方法,最后注意按照“单元备课-设计任务-布置作业-单元总结”的顺序逐步推进单元教学,以此做好单元教学衔接,提高教学效率。
(二)强调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着手用大概念指导教学创新,旨在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所以教师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不能再仅仅关注如何更好“讲”知识上,而应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模式,推动学生自主探索与学习知识,从而促使其清晰认知到自己“学习主人公”的角色。
三、基于大概念的初中音乐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明确单元主题,分解教学任务
大概念要求教师立足单元整体展开教学。要想保证单元整体教学顺利实施,教师必须明确单元的主题,为教学设计以及实践指明一个具体的方向,随后根据主题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对教学任务进行分解,以此才可带领学生循序渐进学习知识。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歌唱祖国”为例,教师首先抓住单元题目中“祖国”这一关键词,随后综合分析本单元中六首歌曲,总结出“热爱”这一共性元素,以此明确本单元的主题是“热爱祖国”;其次,教师从宏观角度把教学任务分为知识技能与人文情怀这两个维度,并且确定先知识后情怀的教学顺序,以此既推动学生有序学习乐理知识,又激发学生心中的爱国情感;最后,教师具体分析本单元各个教学模块,在“演唱”模块把重心放置在带领学生练习和学生自主实践练习上,在“欣赏”模块把重心放置在召唤学生爱国情感上,在“知识与技能”模块把重心放置在放置在乐理知识教学,在“实践与创造”放置在推动学生应用所学知识上,以此有所侧重开展教学,保证分解后的教学任务有效达成。
(二)引入课外资源,拓展单元内容
实现课内外结合教学是新课标中的重要要求,这一过程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在接触多样化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开阔视野。大概念推动教师构建体系化、系统化的教学模式,而不是仅仅局限在课本的单元知识中。基于此,教师在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中,引入与单元主题相关以及能够拓展学生眼界的课外资源。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多彩音乐剧”这一单元时,第一步,在教学设计环节,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后,发现教材中选用的都是国外较为经典的音乐剧,缺少对国内音乐剧以及当下流行音乐剧这两个部分的内容;第二步,教师学习与总结国内音乐剧的发展历史,选出《爱上邓丽君》这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音乐剧,并且在此环节插入对中国音乐剧发展历程的介绍;第三步,教师借助网络这一途径,对现代音乐剧进行深入了解后,把“音乐剧之王”——《剧院魅影》融入“欣赏”模块。由此教师引入课外资源,兼顾“古今中外”四个层面,延伸教学内容。
(三)设定情境任务,促进自主学习
设定情境任务是单元整体教学中的核心环节,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其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与记忆,进一步推动其内化与运用知识。与此同时,教师在运用大概念指导教学时,需要把多个教学环节与模块整合起来,若在衔接环节仅仅运用一两句简单语句带过,无法提高教学流畅度,会阻碍单元整体教学顺利推进。对此,教师设定逐步深入的情境任务,一方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做好单元内部衔接。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国乐飘香”这一单元时,首先,在课程导入环节提出问题“国乐是什么?你知道哪些较为经典的国乐曲目?你认为国乐的特点是什么?”随后播放本单元中所包含的歌曲,要求学生结合已掌握的知识,在倾听完旋律以及赏析完歌词后回答教师问题,此过程中教师设计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带着任务进行自主思考;其次,在讲解完单元中的知识后,提出“通过本单元学习,你认为应该如何把国乐发扬光大?”这一问题,在推动学生发散性思考的基础上,重温一遍单元知识。
(四)设计单元作业,推动整体回顾
作业是学生复习知识、查漏补缺的重要环节,并且教师往往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效果评估其学习情况。但是大部分音乐教师因为本科目不是考查学科,便忽视了音乐的教育价值,导致单元整体教学缺失重要一环,无法良性发展。对此,教师着手围绕单元内容,设计作业,推动学生整体回顾。比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完“影视金曲”这一单元后,布置以下三个作业:第一,准确把握影视歌曲的概念、形式以及作用,能够深入理解本单元所涉及的旋律知识,同时运用所学的发声技巧熟练演唱《长江之歌》;第二,知晓本单元五首歌曲出自哪一部影视剧,把握歌曲所宣扬的主题以及传递出的情感;第三,选择一部经典影视剧,运用已经学习的乐理知识,在倾听之后实践练习其中的主题曲。此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元化的单元作业,先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然后推动学生回顾本单元歌曲的人文元素,最后提高学生歌曲演唱这一实践性能力,促使学生在复习环节提升综合素养。
(五)重视单元总结,科学评价学生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最后一环,其结果不仅可以为下一个单元教学提供经验,还可以帮助学生调整与改进学习方法。与此同时,初中音乐课本中,每一个单元的最后一个模块便是“学习评价”,彰显了评价环节的重要性。就此,教师重视单元总结这一步骤,优化评价方式,科学评价学生表现,让教学以及学生发展进入良性循环之中。以“生命之杯”这一单元为例,教师在组织与引导学生学习完本单元知识后,首先,要求学生完成课本“评价”模块中的任务,根据其回答的情况,分别授予答对一道、两道与三道题学生“铜牌”、“银牌”和金牌,以此对学生单元学习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其次,教师评估学生是否在单元整体学习中认真听讲、积极完成任务、主动高效完成作业等,以此从主观角度评价学生学习态度;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任务、课后作业等进行评价,从学生处了解单元整体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转变育人方式、提高育人质量是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要求教师创新教学规划与实践,为学科教学带来新的活力。大概念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理念,不仅要求教师更新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还应关注学生的综合提升与素养发展。为此,教师在初中音乐的一线教学工作中,运用大概念创新教学设计与实践,构建高效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夏周艳.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2023(4):10-12.
[2]孙晓青.大概念下初中音乐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实践尝试[J].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22(7):42-44.
[3]杜旭芬.大概念背景下初中音乐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以《影视金曲》单元教学为例[J].爱人,2022(12):0238-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