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正阳县花生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摘要: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因地制宜选准特色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是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正阳县花生特色产业得到大力发展,花生种植经济效益得到了全面提升,为加快正阳花生产业发展,本文作者结合正阳县花生产业发展现状,通过分析正阳县花生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正阳县花生产业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特色;花生产业;经济效益
1正阳县花生产业发展现状
1.1正阳县花生种植规模大、总产量高
正阳县位于我国河南省的东南部地区,地处我国淮北平原,地势地形较为平坦,土壤养分较为充足,极为适合花生农作物的种植。正阳县花生种植事业历史悠久,常年种植面积能保持在170万亩左右,2022年产量达53万多吨,种植面积占正阳县耕地面积的76.58%,占河南省花生种植面积的10.3%,总产量占全省的11.7%。是我国花生农作物的最大种植第一大县,享有我国花生之都以及花生美食之乡的美誉。如表一所示、表二所示2012-2022年11年间正阳县花生种植面积变化不大,产量却由2012年348626吨提高到2022年的530000吨,增幅达到52%。从正阳县花生种植规模和产量来看正阳县都是名副其实河南省花生种植大县、产量大县。
1.2正阳县花生生产机械化水平较高
正阳县是全国首批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正阳县农业机械生产企业达到38家,拥有各种各样类型的花生机械设备16万多台,正阳县花生种植机械化水平达98%以上,高于全国花生机械化水平的63%。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花生收获期也由原来的一个半月缩短为一周天左右。正阳县还研发出花生食品70多种,畅销全国。花生秸秆、果壳、饼粕等副产物综合利用率达100%。
1.3正阳县花生产业链条不断完善
正阳县花生加工的企业规模较大的有鲁花、君乐宝乳业、花生天地、花生牛实业、中坤农业等规上企业,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村集体经济+农户”、“村集体经济+种植大户”的发展模式,在省、市农科院、黄淮学院等科研院校和专家学者的助力下,企业生产的鲁花花生油、花生牛奶、花生食品、花生茶、鲜果花生等产品一经生产出来就订单不断,从以原料形式销售小农经济为主的花生种植、收购、外销,到如今的集科研、推广、加工、品牌、电商、观摩、餐饮为一体的不断延伸、日趋完善的花生产业链。
1.4正阳花生知名度不断提高
正阳县花生种植历史悠久,闻名于清咸丰年间,据《正阳拾遗》记载,先后任山东巡抚和四川总督的丁宝桢,曾路过正阳,点了一道名为“花拌鸡”的菜肴,其原料为正阳三黄鸡和当地珍珠花生炒制而成的,这道菜就是比较有名的宫保鸡丁。近年来,随着正阳花生品牌成效初显,以正阳花生为原料生产的正阳花生米、花生油、花生炒货、花生蛋白、花生奶、生物质燃料等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大城市。据相关数据统计到2022年底,正阳花生品牌价值达124.35亿元,花生产业综合收入达320亿元,花生产量和效益均位居全国第一位。
2正阳县花生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花生产业链条不够完善,龙头企业数量少
正阳县以花生为基础原料的龙头企业仅有鲁花、君乐宝,产品以花生油、花生奶制品为主。本地企业以正阳花生天地、中坤农业、正花食品为代表,主要产品为花生小吃,整体来看正阳县花生生产主要是花生初级加工产品。产业模式过于单一,产业链条较短,缺少更多龙头企业带花生动产业链延申。
2.2正阳县花生品牌知名度较差,市场竞争力较弱
正阳县花生种植历史悠久,花生种植面积和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随着正阳县花生种植和产量规模的不断扩大,其经济效益也在不断提升,正阳花生也在消费群体中取得了一定的认可,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花生产业发展。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品牌发展的问题,如正阳花生相关加工企业基本都是小型企业,投资和生产规模比较小,而且很多是小作坊式生产经营,没有进行商标认证,导致市场上的品牌多而杂,降低正阳花生的市场竞争力。与正阳花生相比而言,如福建龙岩花生、山东花生、开封花生等均较正阳花生知名度高[1]。
2.3花生的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低
虽然正阳县农业生产具有一定资源优势,但在农副产品深加工领域仍存在不足,目前正阳县花生产业仍以销售粗带壳花生、花生仁和初级产品压榨花生油为主。正阳县花生深加工的龙头企业数量较少,主要以君乐宝乳业、鲁花集团等为代表的非本地企业在此设立原料基地或者加工基地,本地企业主要以正阳花生天地、中坤农业、正花食品等为代表。生产产品以花生小吃、花生奶、花生油等产品附加值较低的初级花生制品。比较缺乏高新精加工的企业及高端花生制品,导致花生产品的经济效益通常不高[2]。
2.4花生产业投入不够合理且缺少资金支持
正阳县花生产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政府、社会的重视,2017年至2019年政府分别出资2096万元、3053万元、3508万元给予花生收获机具补贴。从资金投入环节来看,政府将资金用于生产环节较多,对于花生加工产环节、销售环节资金投入较少。金融机构、社会资本虽在花生产业链有一定资金投入,但仍很难满足花生在种植户、收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的资金需求。这就需要政府引导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和产业化经营主体,共同建立资金来源体系,推动花生加工产业快速发展。正阳作为县级平台缺少渠道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难易实现推动花生产业结构中的资金调配,严重阻碍了花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进程[3]。
3正阳县花生产业发展建议
3.1加大龙头企业招商力度,进一步完善花生产业链条
通过内培外引培育龙头企业,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国知名的花生油生产企业进驻,如金龙鱼、中粮、胡姬花、西王等花生油生产企业。加快建设集花生加工、期货交割、花生交易于一体的花生产业园,延伸花生产业链条。加强科研院校与花生相关龙头企业搭建花生产品创新推广平台,研发与花生有关的农副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延伸花生产业链条[4]。
3.2多途径提升正阳花生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花生产业服务组织培养更多的技术型人才,拓宽花生品牌的宣传渠道,打响正阳县花生产品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借助抖音以及快手等APP新媒体平台的用户流量优势,对正阳县花生产品进行宣传,让正阳县花生品牌的知名度全面提升。
3.3提高花生的精深加工,创造更高的产品附加值
政府应加大扶持企业老旧设备的更新换代,自主研发、引进新型加工设备和流程工艺,进一步提高花生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以正阳县花生产业园为依托鼓励园区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研发机构的建设,做深、做强花生高端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培育更多花生加工产品的知名品牌。
3.4拓宽融资渠道,提供多元化的资金支持
强化政策支持各级财政部门要整合涉农资金,加大支持优质 花生发展力度,发挥政策聚合效应。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支持,强化花生种子繁育企业及花生产品加工销售企业融资力度,推动企业做强做大在金融支持体系中引入合作机制,由政府主导,协同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和产业化经营主体,共同为农业产业化建立资金来源体系,强化协作支持能力[5]。
参考文献:
[1]冯真.正阳花生品牌建设问题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22.
[2]刘芳,张哲,王积军.我国高油酸花生种植及应用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0,42(6):956-959.
[3]余明慧,李航宇,李培培等.信阳市花生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J].河南农业,2023(01):28-29.
[4]刘柏杨.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优化途径分析——以河南正阳县花生产业为例[J].南方农机,2021,52(15):104-105+129.
[5]潘婷.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金融支持的经验分析[J].世界农业,2015,(10):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