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基于校企合作项目的产教融合一体化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以《数据库管理与应用》课程为例

林浩浩
  
大海媒体号
2023年17期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通过深入分析当前课程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改革目标与原则。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优化和创新,旨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数据库管理与应用人才。

关键词:校企合作;数据库管理与应用;课程改革;行业需求;实践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物联网的广泛应用,数据库管理与应用技能已成为当今社会急需的核心能力之一。然而,传统的《数据库管理与应用》课程在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无法满足行业和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一、产教融合一体化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

1.1 产教融合的理念与模式

产教融合是指产业界与教育界之间的深度合作,旨在通过双方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有机结合。其核心理念在于将产业的需求、技术和标准融入教育过程中,使教育更加贴近实际、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产教融合的模式多种多样,包括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工学交替等,这些模式都强调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1.2 校企合作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校企合作在课程改革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校企合作可以为课程改革提供真实的产业背景和需求,使课程更加贴近实际,更加符合职业发展的需求。(2)校企合作可以为课程改革提供丰富的实践资源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3)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1.3 国内外产教融合课程改革的现状与趋势

目前,国内外都在积极推进产教融合课程改革。在国外,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许多高校也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国内,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产教融合课程改革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的不断升级,产教融合课程改革将更加深入、更加广泛。

二、校企合作项目概述

2.1 合作项目的选择依据

本项目的选择依据主要基于以下几点:(1)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库管理与应用成为物联网专业不可或缺的核心技能。(2)市场对数据库类的软件开发工程师需求量持续增大,这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连。(3)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更好地将产业先进技术、工艺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我们选择了与浙江力德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开发《绿色校园智慧后勤综合管控平台及硬件设备(一期)》项目,并以此为基础展开产教融合一体化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2校企合作模式与项目实施条件

本项目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并依托企业实践基地和技术支持,强化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学校需拥有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企业提供必要的先进实践资源。双方需建立紧密沟通机制,确保共同投入,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 《数据库管理与应用》课程的现状分析

3.1 课程设置的背景与目标

《数据库管理与应用》课程是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其设置背景主要基于当前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库作为信息存储和管理的核心工具,对于物联网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数据库管理与应用技能至关重要。课程目标主要围绕培养学生的数据库设计、管理、维护和应用开发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物联网领域对数据库人才的需求。

3.2 现有教学内容与方法

目前,《数据库管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据库基本原理、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管理、SQL语言应用以及数据库应用开发等方面。教学方法上,通常采用理论讲授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模式,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理解和应用。

3.3 存在问题与挑战

尽管《数据库管理与应用》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首先,课程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的问题较为突出,一些陈旧的知识点和技术无法满足当前产业发展的需求。其次,实验条件和资源有限,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基于校企合作的《数据库管理与应用》课程改革设计

4.1 改革目标与原则

本次《数据库管理与应用》课程改革的目标旨在通过校企合作,实现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的有效对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数据库管理与应用人才。改革的原则包括:一是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确保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二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三是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4.2 课程内容的调整与优化

在课程内容方面,我们将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对现有的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与优化。(1)删除过时和冗余的知识点,增加新的数据库技术、工具和案例,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实际。(2)引入企业实际项目作为教学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3)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和技术更新,确保课程内容的时效性和前瞻性。

4.3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将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引入项目驱动、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课程、虚拟仿真实验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还将邀请企业专家进校园、进课堂,分享行业经验和最新技术动态,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

4.4 评价体系与标准的建立

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实践能力,我们将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和标准。(1)完善课程考核机制,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结合,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掌握和实践能力。(2)引入企业评价标准和行业认证制度,使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加符合行业需求和市场标准。(3)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评价标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符合社会需求和行业标准。

五、 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与教学活动

5.1 教学团队与企业专家的合作

在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教学团队与企业专家紧密合作,共同推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团队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教师组成,他们负责课程的整体设计和实施。企业专家则提供来自一线实践的经验和见解,确保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通过定期的交流与研讨,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案例,确保课程改革的方向正确、内容实用。

5.2 实际案例与项目任务的设计

为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课程改革中特别注重实际案例与项目任务的设计。这些案例和任务均来源于企业实际项目或行业典型应用,经过教学团队的精心设计和改编,使其既符合教学要求,又能体现行业特点。通过完成这些实际案例和项目任务,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据库管理与应用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3学生参与方式与学院的教学支持

在课程改革中,学生以分组讨论、角色扮演、项目实践等方式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院则提供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等硬件设施及在线课程等数字化资源,为学生打造便捷的学习环境,助力教师高效教学。还安排企业参观、实习实训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行业一线,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六、结论:

通过校企合作的《数据库管理与应用》课程改革设计,我们实现了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的有效对接,创新了教学方法与手段,建立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与标准。这一改革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还促进了教学团队与企业专家的紧密合作,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数据库管理与应用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海锋.校企共育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培育策略探析[J].职业,2023,(24):61-63.

[2]孙强,罗美淑,王立梅等.计算机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02):74-77.

[3]李爱英.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运行模式探究[J].甘肃科技纵横,2019,48(12):57-59+87.

作者简介:林浩浩(1996.06-),男,浙江温州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电子与通信工程。

项目名称:基于校企合作项目的产教融合一体化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数据库管理与应用》课程为例

项目编号:JG202323

项目来源:2023年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