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现代舞蹈与民族舞蹈的创新融合

王一晴
  
大海媒体号
2024年1期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 北京市海淀区 100081

【摘要】以现代舞视角去审视传统民族舞蹈,将现代舞蹈巧妙的融合创新不断探索民族舞蹈全新的可能性,也可以促进传统舞蹈走进新时代走进不同的领域不仅仅局限在民族地区,为传统民族舞蹈创造可持续性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现代舞蹈 民族舞蹈 创新 融合

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开始了对于传统舞蹈的反向运动以邓肯、玛莎格雷姆、肯宁汉等人为首的西方现代舞逐步开始兴起,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传统现代舞被分为先驱者的时期和奠基人的时期,但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现代舞被称为后现代舞分为美国先锋派时期和欧洲舞蹈剧场。从此可以看出西方现代舞学家一直在创新中不断开发不断尝试摆脱传统束缚,这绝大部分是因为历史背景的影响以及二战对于西方的文化震荡。而中国的现代舞萌芽也在西方的影响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吴晓邦为首的中国现代舞蹈才逐渐浮出水面,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达了中国现代舞的发展时期,广东现代舞团以及北京现代舞实验班开始出现,直到二十一世纪时代背景的不同各国之间交往频繁舞蹈也开始有了自主意识,中国现代舞蹈进入了繁荣时期,诸多舞蹈团体也开始出现了。但随着现代舞蹈的到来传统舞蹈也收到了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同的声音。

一、民族舞蹈的特性

首先民族舞蹈具有很浓厚的民族地域民俗风情,在中华文化的不断发展下民族舞具有了非常标志的符号,藏族舞蹈的颤、朝鲜族舞蹈的含、傣族舞蹈的踢都是民族舞蹈在日常生活中提取出来的符号,逐渐将这类符号通过艺术的手段进行发展与传播,人们在田间劳作在庆祝丰收等等都是可以变成民族舞蹈的一种特有风格,只有表现出地域特的民族特点的舞蹈才可以称之为成熟的民族舞蹈,不仅仅是藏、蒙、维、朝、傣这五大民族,还有许多小民族舞蹈也非常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这里不仅仅存在着民族记忆也存在着传承。

(一)民族舞蹈的逐渐融合

其实民族舞蹈在不断的发展下也渐渐开始融汇创新,例如维吾尔族舞蹈中有许多中国舞中的翻身旋转等等。同样在舞蹈创作中也有许多创新的作品出现例如:藏族舞蹈“静静的玛尼石”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现代舞与藏族舞蹈融汇创新的舞蹈,在这个舞蹈中看得出藏族舞蹈民族属性也读得懂舞蹈中所表达的民族情感以及对于“玛尼石”的信仰以及情感,但在不失传统的情况下融入现代舞蹈的技巧以及现代舞的留白手段和写意的手法,将传统作品拉入新时代的队伍。

(二)民族文化对于现代融创的影响

不仅仅是舞蹈也是一种民族文化传承,从《通典.乐序》中:“舞也者,咏歌不足,故手舞之,足蹈之,动其容,象其事,而谓之为乐。”来说,在中国古代舞蹈是一个结合起来的词汇,无论是传统宫廷舞蹈还是民族舞蹈甚至是现代舞蹈都是多种多样的,富有不一样的功能性,民族舞蹈更是具有很浓重的文化记忆,所以在根深蒂固的记忆中想要去添加现代文化的舞蹈语言是非常困难的,民俗风情、民族传统等等都是需要注意的,但在舞蹈编排中舞蹈语言的编创效果决定了舞蹈品质的高低,所以在编创新的民族舞蹈的时不仅仅要拥有民族传统文化的美感也要符合当下人们的审美,既具有美学感受也富有审美价值,民族舞蹈的内核力量与现代舞蹈的新颖开发相继融合会碰撞出并不空洞的艺术作品。

二、现代舞蹈的独特表现

现代舞蹈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革命,也是一种对于舞蹈的全新解读。在尼采开启了现代哲学后为现代舞蹈的发展带来了哲学基础,逐渐的现代舞蹈的独特表现开始涌现,现代舞蹈是一个多元艺术的体现,就像国内外有许多现代舞蹈团体但他们的团体风格是截然不同的,每个现代舞蹈团对于身体的理解以及对于艺术的理解是不相同的,他们只是运用的现代舞这样的结构化的身体去进行艺术创作艺术体现,所以说现代舞是百变的是多元的。

“个人”可以说是现代舞的集中表现,没有特殊的文化特征仅仅是表达个人,可能会有许多人认为个人的表现是无法展现民族性的大文化的,所以民族舞蹈与现代舞蹈的融合是极其困难的,要想将现代舞蹈的个性与民族舞蹈的传统融合在线的话,就要掌握一个度,当然这个所谓的“度”是什么是多少没有一个特殊的定量的,所以说民族舞蹈与现代舞蹈融合的困难也在于此,这就要求编导需要具备的敏锐的艺术直觉和舞蹈审美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民族与现代的碰撞

在我们的舞蹈历史中有许多艺术家进行的民族舞蹈的现代创新,例如贾作光以蒙古族元素为基础去融合现代舞的技法,被许多人称之为“民族舞蹈的领头雁”他自己也以《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现代舞》为标题来展开自己对于中国舞蹈的创造创新的全新理解。及贾作光之后也创作出例如“男子独舞《希望在闪烁》女子群舞《蓝天的诗》”等新现代舞的涌现。同样《雀之灵》的出现也为传统舞蹈与现代融合带来了一大突破,不仅仅与追求传统舞蹈情绪的表现也意图实现物态美、生命美,开始逐渐强调个体意识的艺术表现,但在符合中国当代审美的情况下将传统艺术走进现代视角。我们不仅仅要摆脱传统舞蹈模式也要适当吸取外来文化的影响,对于民族性要持有非常鲜明的革命态度去将艺术思想注入舞蹈灵魂中去将现代舞蹈的技法与反思带入传统文化中去,使得民族与现代会不断碰撞出火花。

参考文献

[1]王芳. 基于现代舞蹈发展的民族民间舞蹈传承与进步[J]. 戏剧之家, 2023, (35): 124-126.

[2]吴欢. 浅析民族舞蹈的民族特性、美学价值与现代编创[J]. 戏剧之家, 2023, (26): 147-149.

[3]董玉芝. 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舞蹈元素融入舞蹈创作中的策略[J]. 尚舞, 2023, (16): 108-110.

[4]谢铮. 现代舞动作元素在民族民间舞蹈表演中的运用[J]. 艺术大观, 2023, (16): 112-114.

[5]路明. 现代民族音乐在传统民族舞蹈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 中国教育学刊, 2023, (04): 148.

[6]李聪. 传统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与现代舞蹈融合的创新研究[J]. 明日风尚, 2022, (22): 13-16.

[7]张钰. 传统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与现代舞蹈融合的创新研究[J]. 戏剧之家, 2022, (06): 121-122.

[8]李一. 关于民族民间舞蹈与现代舞元素的融合路径探寻[J]. 今古文创, 2021, (28): 79-80.

[9]刘杰. 新时期民族舞蹈与现代舞蹈元素的融合研究[J]. 尚舞, 2021, (08): 86-87.

[10]魏树发, 张萌. 浅析民族民间舞蹈编创中融入“现代性”元素的重要性[J]. 今古文创, 2021, (10): 89-90.

[11]王芳芳. 民间舞蹈创编对现代舞蹈文化元素的影响[J]. 艺术品鉴, 2018, (15): 119-120.

[12]陈琪. 浅析舞蹈的民族性与现代性——以双人舞《出走》为例[J]. 西部皮革, 2018, 40 (10): 133.

[13]孟宪忠.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与现代舞蹈元素的借鉴与融合[J]. 大众文艺, 2017, (12): 15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