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药材生产》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资源开发的思考
摘要: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指引,在中药专业构建《中药材生产》核心课程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从而为本课程在中药专业教学、学习和专业培训中打开更广、更宽的通路。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 课程体系 课程资源
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专业建设的核心,课程资源开发是一个专业中课程建设的关键,二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课程体系建设需要考虑学生的结构层次和企业的需求,课程资源开发需要结合学校的现有资源和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设计和开发。课程的学习效果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就业质量,所以必须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开发优质的课程资源,为该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打开更广、更宽的通路。
一、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药材生产》课程体系建设
姜大源指出,新时代职业教育三大特征是跨界、整合、重构,这一思想打破了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1]。他研究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以典型性工作过程系统重组课程架构、细化知识体系,帮助学习主体更主动、更高效地实现知识获取与技能转化,解决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中的“怎么做”和“怎么做更好”等行动领域的问题[2]。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将现有的学科体系转变为行动体系,让学生通过比较、迁移和内化,从而学会思考、学会发现。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其具备更加适应岗位的技能水平。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将中药专业的药用植物识别技术、中药材栽培、中药生产与加工三门课程进行重构,成为中药专业的核心课程《中药材生产》。课程内容和结构追求的不再是学科知识构架的系统化,而是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代替传统实训项目,以学生行动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关注学习成果输出,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获得并积累工作岗位的实践经验。
课程体系构建中,如以云南盛产的根茎类中药材三七为例:首先,通过假药案例,让学生学会识别三七的真伪,同时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教育,不销售假劣药;其次,引导学生如何进行三七的种植、采收,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后续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奠定基础;最后,是三七的生产与加工,让学生学会用设备,让学生具备对三七生产加工的能力。整个过程即为工作过程系统化,让学生能针对某种中药材进行系统的探究和学习,学生在学习中有了清晰的结构骨架,并与实际紧密结合。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药材生产》优质课程资源的开发
1.建立合理的课程目标 根据“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分类、分层设立课程教学和学习目标。教学目标如达到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思政与价值目标等,学习目标如学会某方面的知识和具备某方面的操作能力、树立某方面的意识和具备某方面的素质。
2.组建优秀的课程开发团队 考虑多方面因素对课程资源建设质量的影响,除了中药专业教师外,需组建课程开发团队。首先,是企业一线专家,将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和先进技术的应用,转换成中药专业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将学习与生产密切结合。第二,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虽然是“课程思政”主要建设者和执行者,但因为缺乏思政教育系统的理念,不能将课程思政做到从表及里、密切联系知识,所以需要纳入具有爱好中药方面的专业思政课教师,对思政案例和思政目标进行把关,将思政内容能够深入、自然地融于教学过程中[3],使对学生的思政教育能够入心、见行,让学生感受到中药深远的文化内涵。第三,专业拍摄公司介入,为高质量的微课视频的录制、加工添砖加瓦,确保理想的视频效果,制作演示动画,解决实践教学资源的不足。
3.整合多维的课程资源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资源充分共享的今天,专业教师应对不同平台和渠道的课程资源加以筛选和整合,多中选优,取长补短。在整合课程资源的同时,也就降低了课程资源开发的成本。
4.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的课程资源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各校有各校的特色,各校有各校的条件,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需要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的课程资源。如文档类的课程资源(除了常见的资源外,还可以有思政案例集、工作任务单、活页式教材等)、多媒体类的课程资源(微课、微视频、微动画等)。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教学设施设备,发挥社团和第二课堂的补充优势,开发“植物角”,从种植到采收,录制过程视频,不仅体现了实际的教学,也增加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能系统地体现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药材生产》教学的全过程。
三、课程体系开发和资源库建设中的思考
1. 完善课程综合评价体系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设计,不仅要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也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不仅要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更要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在课程评价体系建设过程中,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要逐渐建立和完善最优的课程评价体系,要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对课程所涉及的要素进行全面、科学地评价,增加课程评价体系的广度和维度。
2. 增加课程建设经费 课程建设中根据最俭原则,尽可能节约建设成本,但还是需要学院投入一定的课程建设经费,也可以通过课题申请的方式补充开发经费,也可通过校企合作形成产品销售,所有合理解决资金投入的渠道都是为了保证课程资源库的高质量输出。
3.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课程资源开发的最终效益体现,不仅可以在本校使用,也可以与兄弟院校互融互通、共享共用课程成果;也可以对接培训部门,将课程纳入到企业职工的培训和新型学徒制的教学中,让课程开发成果使用更加广泛、收益更加高效。
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药材生产》课程体系的建设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中,老师不仅是课程资源的重要执行者,也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体,课程开发对教师有很大的挑战;学生是课程实施的对象,在使用中是被关注的焦点,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相信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药材生产》课程体系的建设和课程资源的开发成果会落地生根、多方受益。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工作工程系统化: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N].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7月,第12卷第3期.
[2]邱海英.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范式在高职院校的应用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1(7):64-70.
[3]方文清,包成或.中药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0(35):5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