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字幕翻译研究

——以电影《心灵奇旅》为例

党昔诺
  
大海媒体号
2024年4期
天津大学外国语学院 300072

摘要:当今时代,电影逐渐成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将异国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传递给了更多的群体。从默片到有声电影再到3D电影,电影包含的模态越来越丰富,极大地调动了观众的感官体验。本文以多模态话语分析为视角,从文化、语境、内容、表达四个方面对电影《心灵奇旅》字幕翻译进行研究,探讨多种模态如何在不同文化和语境中准确地传达电影的情节,提升国外观众的观影体验。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分析,字幕翻译

1 研究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交际活动从语言这个单一模态变得复杂多样。上世纪90年代,多模态话语分析在西方兴起,国内学者也纷纷展开了探索。在知网检索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分析”并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近年来基于多模态理论的研究总体仍然呈上升趋势。张德禄教授提出(2009)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并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框架,  形成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包括文化、语境、内容、表达四个层面。

电影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雅俗共赏、老少皆宜。随着越来越多的优质电影从国内走出去、从国际走进来,电影逐渐成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多的群体从电影中了解到了异国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电影传递信息的方式包含字幕、音乐、画面、动作等多种模态,多种模态互为补充,帮助观影人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影视作品。因此,本文以多模态话语分析为指导,从四个层面分析《心灵奇旅》的字幕翻译,以期为字幕翻译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2 影片《心灵奇旅》概要

《心灵奇旅》是一部奇幻动画电影,一经上映就获得好评无数,收获全球各大电影节的青睐。影片中,中学音乐教师乔伊高纳酷爱爵士乐,一次机遇使他获得了梦寐以求的与音乐大师同台演奏的机会。他激动无比,却乐极生悲,意外跌进了下水道,灵魂坠入了“生之来处”——小灵魂只有在这里集齐自身的“火花”才能在地球出生。乔伊遇见了孤僻且厌世的22号灵魂,二人在好友的帮助下重返地球,二人开启了一段奇妙的生命旅程。从中乔伊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或许并不在于功成名就,而在于生活中细碎的美好瞬间;生活并不是一心冲向目标的赛跑,而是珍惜当下的旅程。

3 多模态下的《心灵奇旅》字幕翻译

本文字幕资源来源于优酷视频网站,具有字幕翻译的普遍特点,即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语言的通俗性、图文的融合性等,具体到影片《心灵奇旅》还体现出其他一些特点。电影主角是非洲裔美国人,对话中常出现俚语,如“gig”、“you're nuts”、“Close-But-No-Cigar”等,在翻译时应充分考虑文化背景,充分理解源语文本。此外,电影为奇幻主题,影片中常出现新颖的名词短语,如“the Great Before”、“the You Seminar”、“the Hall of You”等,译者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电影情节和目标语群体的语言特点进行翻译。本节试从多模态理论框架的文化、语境、内容、表达四个层面研究《心灵奇旅》字幕翻译。

3.1 文化层面

文化层面是使交际成为可能的关键层面(张德禄,2009)。电影的灵感源于生活,电影制片人和当地观众往往生活在同一社会环境下,共享着很多不言而喻的背景信息。但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国外观众并不了解这些背景信息,阻碍了其对电影的理解。因而,译者应识别这些信息,灵活运用翻译方法弥补文化差异;应结合国外观众的语言特点,满足其审美期待,确保国外观众能够在观影时顺畅地欣赏电影情节。

例1

原文:Soul

译文:心灵奇旅

对于电影片名的汉译,应精简概括,有学者统计,“四个字的电影译名出现的频率最大” (杨洋,2005)。影片译名“心灵奇旅”采用四字结构,相较于港译版“灵魂奇遇记”、台译版“灵魂急转弯”知晓度更高、传播效果更好。从内容来说,四字词语言简意赅,“心灵”是对片名的直译,但比译成“灵魂”温暖治愈;“奇”字暗示了这是一部奇幻电影,给观影人留足了遐想空间;“旅”表明影片内容,故事线缓缓围绕画报中的男主人公展开。从形式来看,西方人则崇尚语言的简洁美,常采用单个词语作影片名称,而汉民族讲究求偶对称,和谐统一(阮红梅,李娜,2006),如将“Flipped”、“Interstellar”、“Inception”分别译为《怦然心动》、《星际穿越》、《盗梦空间》,片名《心灵奇旅》符合国人的传统审美。从语音上讲,四字结构顺口悦耳,“灵”为平声,“旅”为仄声,具有平仄相对的音韵美,加深观影者记忆。

例2

原文:Hey, everyone, look here. Quiet coyote.

Quiet coyote.

译文:嘿 大家注意 看这儿 小鸟不说话喽

安静手势

一群小灵魂围着突然出现的乔伊吵吵闹闹,当老师说出“Quiet coyote”,小灵魂们就立刻安静了。查询《牛津词典》可知,“coyote”指生活在北美洲的郊狼,观影者很难联想到“安静的郊狼”是什么意思。考虑到文化背景可知,“Quiet coyote”通常是老师哄低年级学生安静下来时使用,往往会配合形状像狼的手势,如画面中杰瑞老师展示的那样。例句采用了意译,用可爱的“小鸟”代替凶猛的“郊狼”,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文化差异、有助于观影者理解。尽管如此,译文还是略显生硬,因为在我们的文化传统,并没有用口令“小鸟不说话喽”使课堂安静下来的语言习惯。此外,“安静手势”是名词短语,而中文喜动态,且观影者往往不懂得杰瑞老师手势的含义,多个关联性不大的信息很可能让观影者感到疑惑。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套译的方法,通过借用目的语的惯用语来替换原文词句(熊兵,2014),如将其译为“小嘴巴闭上啦,安静安静”,更贴近源语文本的语言风格和目标语读者的生活。

例3

原文:22 has been at the You Seminar for quite some time

and has had such notable mentors as Gandhi

Abraham Lincoln, and Mother Teresa

译文:22号已经在心灵学院呆了相当久

很多杰出人物都指导过她 包括圣雄甘地

林肯总统 和特蕾莎修女

人们常常认为名师出高徒,影片中提到22号灵魂的名师有“Gandhi”、“Abraham Lincoln”等等,但她还是找不到自己的“火花”。然而由于影片是动画电影,面向的观影人多为青少年群体,可能缺乏相关人物的知识储备。译文增译了“圣雄”、“总统”等称谓,让观影人直接了解到这些杰出人物的社会地位,体会到22号灵魂的“无可救药”,与影片结尾她对生活产生希望形成对比。

3.2 语境层面

在具体的语境中,交际要受到语境因素的制约,包括话语范围、话语基调、话语方式所决定的语境因素(张德禄,2009)。词语的含义高度依赖于语境,很可能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字幕翻译时要充分利用语境信息,帮助观影者在图文之间、情节之间建立联系。

例4

原文:Forget class. I’m in different class.

译文:还教什么课啊 我身份不一样了

影片开头讲到,乔伊是一名临时音乐老师,刚收到转正的好消息。好事成双,紧接着他得到了和音乐大师同台演奏的机会,对比之下,第一个好消息黯然失色。乔伊迫不及待地打电话同朋友分享,连用两个“class”,巧妙地使用了双关语。结合语境可知,第一个“class”代表着班级、课堂,第二个“class”代表阶层。为了使译文贴近原文语域,译者采用了更加口语化的表达,更加体现出乔伊的得意洋洋。

例5

原文:I’m sorry. I’m sorry. Excuse me.

Help! I’m not done. I gotta get back.

译文:让让 让让 让我过去

救命 我还没死呢 我得回去

乔伊意外掉进井底,肉体濒临死亡,灵魂来到了通往“生之彼岸”的天梯。但乔伊不甘就此死亡,想要冲出人流,拼命逆流而下。原文直译则是“对不起,对不起,打扰了。救命!我还没做完。我得回去。”在这样的情境中,直译不太符合目标语群体的表达习惯,让人一头雾水。译文连续使用“让让”,不仅贴近目标语群体的表达习惯,也体现出乔伊的急切和慌张。

例6

原文:I’m in the chair.

译文:现在我是老大。

返回地球的过程中,乔伊的灵魂意外进入了一只猫的身体,而22号灵魂则进入了乔伊的身体。22号从难以掌控身体,逐渐变得适应,甚至开始享受地球生活。她不愿意归还乔伊的身体,起身争吵道“I’m in the chair”。然而,短语in the chair并没有掌控、主宰等相关含义,不禁让人质疑译文的准确性。回想前半部分二人去理发的情节,理发师传递了谁坐在理发椅上,谁就是老大的观点,所以“I’m in the chair”的内涵意义其实是“I am the boss”,即现在我说的算、我是老大。再次应证了词语并没有绝对的意义,其词意需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确定。

3.3 内容层面

内容层面分为意义和形式两个层面(张德禄,2009)。在意义层面,主要要求译者把人物对话、独白、旁白等内容准确地传递给观影者,一些语气词、人名、称呼语等可在翻译过程中省略(吕健,吴文智,2012)。在形式层面上,不同模态的形式特征相互关联,共同体现话语意义,在电影语篇中体现为听觉模态的音乐、语言等,以及视觉模态的图像与文本等(陈红岩,2011)。

例7

原文:My boy, Bishop, said he sat in with you

On a set last year in Brooklyn

译文:我朋友说

他去年在布鲁克林和你一起演出过

科利在通话时提到了朋友Bishop。然而,Bishop并没有以具体的形象出现在电影中,对情节推动作用不大,又考虑到字幕翻译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因而在翻译时,完全可以略译“Bishop”,也能减轻目标语读者观看字幕的负担。

例8

原文:Hey pal you’re gonna get hurt!

译文:嘿傻瓜 你活腻了吗

给朋友打电话告知喜讯时,乔伊无暇顾及周围环境,这也为后续他坠入井底做了铺垫。他路过工地,工地砖头落下来差点砸中他,工人立即破口大骂“Hey pal you’re gonna get hurt!”,直译则是“嘿伙计,你会受伤的!”。电影中工人双手摊开、上半身前倾,再结合其愤怒的神情、肢体动作、呵斥的语气可知,比起关心乔伊的安全问题,他更多是生气,翻译成“嘿傻瓜 你活腻了吗”十分贴切。可见,单一模态往往难以充分传达情节,需要借助其他模态补充说明,翻译时应注重各种模态间的互补关系。

各模态的互补不仅体现在同一时间和空间,也可体现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和多茜娅威廉姆斯同台演奏是乔伊梦寐以求的事,科利在电话中向乔伊透露“Oh well this could be your lucky day”,随即对话终止,画面切换到乔伊一路奔跑的画面,通过制造悬念使观影人产生紧张、好奇的情绪。直到来到一家店面门前,乔伊才停下脚步,店门口写着“二分音符爵士吧”以及“乐队演出特邀多茜娅威廉姆斯四重奏”的宣传,以文本和图像的模态向观众揭秘了悬念,实现了听觉模态和视觉模态的互补。

例9

原文:Joey, we didn’t struggle giving you an education

So you could be a middle-aged man

Washing your underwear in my shop

译文:乔伊,我们省吃俭用供你上学

可不是为了让你人到中年

还把内裤送到老妈这儿来洗

例句是乔伊妈妈在抱怨。乔伊妈妈希望他找一个稳定的工作,而不是为了爵士梦到处参加临时演出。画面中破洞的裤衩暗示了他生活的窘迫,为乔伊妈妈的抱怨提供了证据支持。例句属于英文中否定前置,译者应准确理解这样的句型结构。对于例句来说,否定的成分是“so”引导的结果状语从句,因而翻译时应对从句否定。词语“可不是”、“省吃俭用”、“人到中年”、“老妈”都非常贴近中文口语化的表达,准确传达了原文的含义。

3.4 表达层面

根据张德禄教授的多模态理论,声音符号和书写符号是语言传播信息的主要媒介。电影字幕在表达层面上属于书写符号,对应的译文也以字符形式呈现。本文选取的影片《心灵奇旅》是双语字幕,中文在上英文在下,长度均不超过一行,设置在屏幕下方。画面中出现的文字信息多数也被译出,与字幕形成呼应。对传递语言意义起到辅助、补充和强化作用的还包括音响、音调、口音、语气等(张德禄,2009)。22号灵魂的导师之一哥白尼仅有一句台词“the world doesn’t revolve around you,22”,观影者能听到明显的颤音,这是因为哥白尼是波兰人,说英语时带有波兰口音就不足为奇了。可见,电影《心灵奇旅》打动观众的不只有故事情节,还有对细节的追求。

4 结语

字幕的隐形是字幕翻译的最高境界,这意味着字幕不该影响影片的视觉效果,也意味着字幕应该具备可读性,避免观众需要付出额外努力解读文字本身(李和庆,薄振杰,2005)。通过以多模态话语分析为研究框架,分析电影《心灵奇旅》的字幕翻译,笔者认为该影片的字幕翻译较大程度地实现了字幕的隐形和多模态的互动。未来,字幕翻译工作者可以继续探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于不同类型电影的应用,优化字幕翻译的质量、提升观影体验。

文献综述

[1]陈红岩.多模态下的电影字幕翻译——《乱世佳人》字幕翻译的个案分析[J].电影评介,2011(19):71-73.

[2]李和庆,薄振杰.规范与影视字幕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5(02):44-46.

[3]吕健,吴文智.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影片《金陵十三钗》的字幕翻译研究[J].上海翻译,2012(04):36-38.

[4]阮红梅,李娜.电影片名翻译的文化适应[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04):138-142.

[5]熊兵.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混淆——以“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为例[J].中国翻译,2014,35(03):82-88.

[6]杨洋.从《洛丽塔》到《一树梨花压海棠》——初谈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151-15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