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产教融合背景下空乘教育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张蕾
  
大海媒体号
2024年4期
云南工商学院 云南昆明 651700

摘  要:随着航空业的快速发展,空乘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挑战。本文从产教融合的视角出发,探讨空乘教育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发现,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可以有效提高空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产教融合;空乘教育;多元化人才;培养路径

引  言:随着航空业的快速发展,空乘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攀升,对空乘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教融合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能够将产业需求和教育资源紧密结合,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本文旨在探讨产教融合背景下空乘教育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的路径,以期为相关院校和产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产教融合在空乘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一)产业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产教融合能够将产业发展需求融入教育过程,使空乘教育更加贴近市场需求。通过与航空公司的合作,学校可以及时了解行业动态,掌握最新的航空服务标准和要求,从而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出符合产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空乘不同于其他一般行业,除了对服务意识、职业道德等有所要求之外,对专业的服务技能要求更严,例如:特殊情况处理、良好的沟通能力、特殊旅客服务、餐饮服务等都具有较高的要求。[1]

(二)实践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

空乘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产教融合,学校可以利用航空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学生可以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实践教学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是影响空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产教融合,学校可以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航空企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将产业前沿知识引入课堂。同时,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这种师资队伍建设模式有助于优化教师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二、空乘教育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路径的构建

(一)优化课程设置

在当今社会,科技的高速发展和产业的不断升级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教融合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尤其在空乘教育专业,如何更好地将产业需求与学生个人发展相结合,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为此,空乘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空乘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紧密围绕产业发展的需求,强化实践性和应用性。除了传统的空乘服务技能课程外,还应增加跨文化交际、紧急救援、民航法律法规等方面的课程。这样既能满足航空公司对空乘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职业发展空间。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空乘教育专业应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跨文化交际课程的设置有助于空乘人员更好地适应多元文化环境,提高服务水平;紧急救援课程则使学生在面对紧急情况时能迅速作出反应,确保旅客安全;民航法律法规课程则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规律,遵循行业规范。产业发展日新月异,空乘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应紧跟时代步伐,及时更新课程内容。教育部门要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动态,了解航空公司对空乘人员的新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此外,还可以引入行业专家进行授课,将实际工作经验融入课程,提高课程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二)创新教学模式

在教育领域,教学模式的改革已经成为当下的重要议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知识的传授,但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我们必须打破这种模式,积极探索并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首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积极参与。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情境模拟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2]

其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他们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导者和伙伴。此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还要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等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提高教学效果。同时,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在我国,教育部门也积极推动教学模式的改革,引导各地中小学积极探索和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不断摸索和完善,我国的教育事业必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为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三)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空乘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除了常规的校内实训外,还应积极开展校外实习活动。学校可以与航空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安排学生到实际工作环境中进行实习,了解航空服务流程和标准。同时,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和志愿服务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学校可以设立空乘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模拟飞行、紧急救援等实践操作机会。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实习和实践项目,使其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

(四)提升国际化水平

随着国际航空市场的不断扩大,空乘人才的培养需要具备国际视野。学校可以通过与国外高校和航空企业的合作,引进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教学资源,提高空乘专业的国际化水平。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结  语:产教融合为空乘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和提升国际化水平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空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未来,随着航空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空乘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空乘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仍需不断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周瑞雪,岳洪.高职院校空乘专业民航客舱服务英语口语教学[J].学园,2023,16(22):23-25.

[2]郭勇慧.高职空乘专业校企合作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J].大学,2023,(22):60-63.

作者简介:张蕾,(1990,11-),籍贯:云南大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空乘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课程与教学。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