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山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学历案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探究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设计提出了总体目标,要求课程设计要通过多样的技术和数字化环境,帮助学生在掌握数据、信息系统、信息社会等学科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并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1】研读课程标准,探索山区学生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大核心素养,是山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当下的重任。
新课标下,帮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学会多少知识”更为重要。以往的学习中学科核心素养较难培养,关键在于对学生学习经验认识的缺位,即学生没有经历有指导、有挑战、高投入、高认识的学习过程,从而获得有意义的学习结果,而如果学习结果对学生而言缺少个人意义,自然不可能内化为素养。核心素养要求让学生学会“做事”,而做事不能光凭知识,更需要经验,因此要求学生要学会在特定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方法与观念去解决问题或完成具体的某项任务(即做事)。这样的学习不仅仅是积累知识,更是建构经验。因此,学习经验促使教学设计从教案走向学历案。
学历案指的是在班级教学情境下,教师围绕某一具体学习单位的主题、课文或单元,从期望学生学会什么出发,设计并展示学生何以学会的过程,以便学生自主建构或社会建构经验、知识的专业方案。一份完整的学历案就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或课程单元。它至少需要包括学习主题/课时、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资源与建议、课前预习、课中学习)、作业与检测、学后反思6个要素,每一个要素都有详细的编写指南。[2][3]
下面,我以粤教2019版必修一《数据与计算》第三章第2节《算法及其描述》为例说下我在山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学历案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几点尝试。
一、大单元跨学科课程设计思路
算法是一节非常经典的课程,想要创新其实是非常困难的。如何诠释好算法基础这单元课,我们选择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数学问题是学生学习中经常接触的知识,能让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算法对学习生活的直接联系,所以我们进行了跨学科融合,选择用程序设计解决计算量大、重复计算等的数学问题为项目进行大单元项目式学习,将其嵌入我们学科的第三章第四章,进行跨学科的大单元学习。
第三章从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数学问题入手,由最初的一元二次方程入手,让学生体验计算机程序解决计算量大、重复计算等数学问题的优势和过程,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再从韩信点兵(1个循环)——鸡兔同笼(2个循环)——百钱百鸡(3个循环)三个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从数学思维逐渐过渡到计算思维,为下一章节的循环及循环嵌套作铺垫,同时也为解决非方程数学题使用的逻辑分析能力作铺垫,过程中使用了自制的简易算法分析表和学历案辅助学生学习。第四章则是将第三章的算法流程图转换成代码,实现用计算机程序解决数学问题的效果。
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路径
1、设计单元学历案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具有阶段性、连续性、整合性的特点。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未能将单元作为整体组织学习,影响阶段性;缺乏课时与课时之间衔接,影响连续性;缺乏一个单元内容的整体架构,影响整合性,导致知识的碎片化。实现素养目标,教学方案可以打破“知识点+课时”的传统设计,从“课时”走向“单元”,“单元学历案”是按单元设计的。
单元学历案是指以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师以单元为单位,为学生的知识点学习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主要包括包括单元任务、单元学习目标、评价任务、辅助资源、学习过程、作业与检测、学后反思等七个要素。学习目标是明确学生要学会什么;评价任务可以用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过程的设计应注意如何让学生在学习、真学习、有深度地学习;作业与检测要全面、系统地考察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一方面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又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提高;学会反思是提供给学生一个支架来管理学习,梳理知识,形成知识脉络,领悟学习思想和方法,最终通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我的《算法基础》单元学历案以运用程序设计解决计算量大、重复计算等的数学问题为大任务,分为“你愿意接受挑战吗?”、“你需要学会什么?”、“你将学会什么?”、“给你支招”、“学习进程”、“作业与检测”、“单元学后反思”七个部分进行设计,任务和作业设计皆为半成品设计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和计算思维。《算法及其描述》一课知识结构如图所示。
2、构建数字化学习资源库
学历案需要丰富的学习资源作为支撑。现代社会学生可以通过课本、课外书籍、网络等各种渠道获得包括文字、声音、视频等各种资源,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资源的构成者、提供者、指导者和咨询者,对于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面对众多资源,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可供选择的学习资源,这样既提高学生根据学历案学习的效率质量,又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避免一些无意义的学习时间浪费。
在实际教学中,我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选择了合适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如我县力推的教育资源云公共服务平台+百度网盘作为补充)和自制数字化学习资源(如结合学生实际自制的微课、学历案等)辅助学生学习,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信息意识和数字化学习能力。
3、基于学历案的教学应用.
基于学历案的教学基本课型主要有五种,分别为对话型(学生根据学历案自学+同学讨论问题+师生交流解答)、合作型(小组根据学历案合作完成任务+全班讨论交流分享+教师点评再提炼)、自主型(学生根据学历案自学+教师或同学过程指导)、指导型(教师根据学历案导学+个体或小组学习+教师总结)和评价型(教师展示结果标准+学生根据标准自我监测学习+学生自评或互评)。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支持下选择了对话型+合作型进行大单元项目式教学,先学后教、以评促学,以学定教、拓展时适时进行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时需注意的信息安全问题教育,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路径如图所示。
三、教学反思
作为山区中学的我校学生基础薄弱,实践过程中也走了一些弯路,但在基于适合学情的学历案和小组合作学习,在任务驱动和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压力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也培养出了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反过来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课程设计能力也提出一定的要求。这让我对如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有了一些心得和体会,未来还需继续努力。另外,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都不一样,唯有结合学情设计适合的教学方式、资源等,细心、多方位、多角度地引导和辅导,方能找到适合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学历案在教学中的应用,让教师的备课从“教之案”转向了“学之案”,进而重构教学方案的“形”与“质”,有效打通了核心素养与教学实施之间的路径。在实践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唯有建构以学为中心、聚焦学习者学习经历的完整过程设计,从而达到“何以学会”,贯彻“教-学-评”一致性,推动学习方式的转变,才能在教学中有效地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20(06):25+10-781.
[2]崔允漷.学历案——学生立场的教案变革[N].中国教育报,2016-6-9.
[3]卢明,崔允漷等.教案的革命: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 资助项目:广东省教育厅 2023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立项编号:2023YQJK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