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舞蹈艺术的重要性

麻文杰
  
大海媒体号
2024年6期
新疆艺术学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830022

摘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多元一体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这一璀璨明珠,艺术作为文化中的重要存在,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17年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舞蹈艺术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其存在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舞蹈艺术,共有精神家园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有自己的独特的意识形态和社会治理体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中华民族这一概念用以概括整个中国这片领土上的多个民族,彼此间不分你我,互为同胞。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 3 卷[M]. 北京: 外文出版社,2020. ]舞蹈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艺术作为意识形态的产物,对于意识的影响也是深刻且巨大的。

一、感知中华文化,体会古往今来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广袤的土地孕育出了五十六个民族,也正是这五十六个民族构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正如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这是一个自在到自觉的过程,历史像幻灯片一样闪过,不同民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每个民族都是中国这片土地上不能缺少也从未缺少的一部分。每个民族又有其独特的历史和特点,“民族的历史对于民族至关重要,在马克思理论体系中,‘民族有自己的历史,有自己的始末’,‘没有历史的民族’的例子是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 青觉,徐欣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概念内涵、要素分析与实践逻辑[J].民族研究,2018(06):1-14+123.]每个民族其历史发展使得各个民族有其与众不同之处,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是民族间的差异性也更是它存在的珍贵性,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文字、习俗、信仰,更形成了不同的舞蹈文化。不同民族发生的舞蹈带有不同民族的色彩与情感,也是“他者”了解和感知民族的一个形式。

“民族民间传统舞蹈文化是各民族的祖先们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深入了解各民族文化传统的‘百科全书’,是一种可视的、动态的、非物质的“活的文物”是一种‘人类活态文化财产’。”[ 石裕祖.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研究[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7(02):54-61.]我国建国以来大量的民族舞蹈作品创作涌上舞台,例如最为经典的《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丝路花雨》等民族舞剧,除此之外还有藏族的《洗衣歌》、蒙古族的《草原女民兵》等等大量的少数民族舞蹈作品。这些作品都描绘了我国历史发展的轨迹。舞蹈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知民族的舞蹈文化即是了解一个民族的古往今来。

二、深化民族认同,树立文化自信

关于意识,人因为有意识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意识的形成和影响对于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习近平总书记说到:“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01).]而共同体意识是对“我们曾经是谁、现在是谁”的回答,也是对“我们想要成为谁”的回答。[ 王希恩.民族认同与民族意识[J].民族研究,1995(06):17-21+92.]

以舞蹈艺术作为媒介,以肢体动作的方式让每个人心中都有“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信念。艺术,舞蹈艺术,不分国界、不分种族、不分民族,它是人类可以共同感知到的身体语言。正如黑格尔所说:“美的艺术对于了解哲理和宗教往往是一个钥匙,而且对于许多民族来说,是唯一的钥匙。”[ [德]黑格尔 著. 美学(第一卷) [M].朱光潜,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7: 10.]

不同时期的人们对于舞蹈作品有不同的需求,舞蹈作品有不同的内涵,更对人们有不同的影响。人们以文艺作品的方式认识世界、回顾历史,增强人们对于历史的认同感。艺术给予人们以精神上的力量、意识上的强化、思想上的表达,人们也同样在推动艺术朝着符合大众期望的方向前进,例如当下创作的《永不消逝的电波》、《五星出东方》等等作品,正表明新时代观众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强烈需求,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根”与“魂”——中华文化的认同。

有认同才能有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的讲话( 2013年11月24—28日) [N].人民日报,2013-11-29.]文化的自觉与自信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在加强文化自信的同时也在提高文化自觉的敏感度,这是一种双向交互作用和螺旋式的升华。

三、铸牢民族之魂,构建共有精神家园

“精神家园是一个民族在文化认同基础上产生的文化寄托和精神归属,是一个民族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所形成的特有的传统、习惯、风俗、精神、情感等。”[ 高永久,陈纪.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涵与价值核心[J].科学社会主义,2008(02):75-77.]我们要做到共建“共有”的精神家园更要注意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历史的实践证明,国家发展到如今形成一个开放包容的格局,受到我国历史上各民族的交流交往交融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目前、我们更加追求各民族的平等,更加强调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整体,我们的心仍旧像石榴籽一样紧抱成团,但现在我们也更追求强调五十六个民族各放异彩,每一个民族都是这个共有家园的主人,都承担着对家庭负责的责任与义务,我们都有共同的目标,即是让这个共有的精神家园越来越好,为此,各民族都在付出自己的努力,期盼家园安宁幸福。

各个民族多元一体,形成了共有的精神家园,正是因为厚重的历史文化深深浸入在每个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是每个骨子里流淌着中华民族血液的人们共同追寻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提到“着眼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发展史、中华民族始终追求团结统一的奋斗史”,千百年来人民追求的统一,盼望国家强盛,已经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心上的烙印。至真至深的家国情怀,根植于精神的沃土。没有一份精神,人难以立足于天地之间;没有一份精神,民族难以团结互助;没有一份精神,国家难以繁荣发展。

中华民族几千年风霜雨雪走来,在这苦难中延续下来的形成了我们共同的文化基因,是我们共同的精神纽带,正是这些,鼓动着我们建立起、守护好、发展好自己共有的美好“精神家园”。

四、结语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基,在时代飞速发展的当下,文化就是我们向下汲取营养的“根”,舞蹈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中不可缺少重要部分,是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来源,同样是我们回望历史、关注当下、展望未来的一种独特方式。舞蹈艺术蕴含的价值更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彰显,表达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繁荣发展,为深入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 3 卷[M]. 北京: 外文出版社,2020.

[2] 青觉,徐欣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概念内涵、要素分析与实践逻辑[J].民族研究,2018(06):1-14+123.

[3] 石裕祖.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研究[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7(02):54-61.

[4]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01).

[5] 王希恩.民族认同与民族意识[J].民族研究,1995(06):17-21+92.

[6] [德]黑格尔 著. 美学(第一卷) [M].朱光潜,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7: 10.

[7] 李世武.多民族艺术“三维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3(04):156-164.

[8] 钱穆.国史大纲·引论[M]. 北 京: 商务印书馆,1996 : 2-3.

作者简介:

麻文杰(1999,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舞蹈教育),新疆艺术学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83002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