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AIGC视域下壮锦纹样的创新设计与数字化推广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现代工业化生产模式的冲击,非遗传承陷入困境。壮锦是我国四大名锦之一,壮锦纹样更是其精华的提炼凝结,却因其资源整合不到位、传播渠道单一,无法满足大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壮锦文化纹样的发展与传承迫切需要与时俱进。近年来,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借助现代科技对传统工艺做了技术的革新,融合了国内外的各民族文化对内容做了创新,传统民族文化因此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1]。文章以人工智能AIGC的设计应用融合壮锦纹样的文化特色来开发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及数字化推广,使美育融入现代年轻人的时尚生活,成为触手可及的生活美学,为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生机。
关键词:人工智能AIGC;壮锦纹样;创新设计;数字化推广
1.AIGC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流程
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利用深度学习、虚拟现实等生成、合成类算法制作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数字推广内容。作为AIGC内容生产平台的核心引擎,常见的生成模型有GAN、VAE、Flow Models等,扩散模型则有Diffusion Model等[2]。其中,生成模型通过给出一组随机噪声,借助某种概率模型下的变换,可随机输出大量具有一定语义信息的数据(如图像、文本等)。
AIGC具有高度人工智能化、多样化、个性化和多模块结合等特点,其中高度智能化是指其借助深度学习、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等先进技术,使得艺术设计的生成过程能够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AIGC作为一种迭代设计过程和方法,主要依托生成器程序,程序依据算法或规则,将满足需求的参数设计进行可视化输出,而设计者通过修改参数值来改变设计方案。通过深入学习和分析大量图像、艺术品和设计工作流程作品,AIGC能够感知并学习各种风格和创意元素,进行创新设计与数字化推广[3]。
2.壮锦纹样传承与作品创新困境分析
2.1壮锦纹样设计传统,缺乏活力创新
壮锦纹样图案多为“回”、“卍”、“田”、“米”、“寿”等字纹样,简约概括的几何纹样如菱格纹、回形纹,八角纹、太阳纹等,以及大量的动物和植物图案,这类纹饰的蓬勃发展主要源自于与壮族共同繁衍而生的稻作文化[4]。这些传统的纹样图案既是先民们生产生活实践的象征,也是先民们文化记忆的表现。这些传统的纹样图案虽具有独特魅力,但难以与具有现代审美观念的社会大众产生情感共鸣。这使壮锦纹样作品在面对追求异质性、个性化的现代审美观念时,缺乏调动和吸引他人欣赏的活力。
2.2壮锦纹样传播形式单调
从应用上来看,当前市面上流传最广泛的壮锦纹样文创产品,大多都是由壮锦纹样组成的挂件、服饰、明信片、手机壳、公仔、抱枕、帆布袋等日常化的实体商品,且大都为旅游特色伴手礼来进行制作与售卖,这虽然也是其有力传播的一种特色模式,但形式过于单一。可借助现在数字化平台及媒介进行融合创新,使越来越多人也可以借助新媒体这样简单快捷的模式来更加了解壮锦文化及纹样的内涵意义,促进发展。
3.AIGC视域下壮锦纹样的创新发展实现路径
3.1以AIGC实现壮锦纹样创新的人机共创
将壮锦传统纹样图案输入 AIGC软件应用中,让AIGC在持续大量的自主学习中实现其“创新”能力的训练,并反过来为设计者提供创新的原始素材及灵感,做到人机之间的交互促进,由此实现将壮锦传统纹样和都市化生活中的动植物建筑、风景等元素进行融合创新设计,利用造型抽象的点、线、面等平面元素表现极简生活的理念,为其纹样赋予新的内涵和生命力,使设计品位得到提升,在打破传统繁琐绣艺的同时,通过 AIGC的二次创新设计赋予壮锦纹样作品新的生命与意义,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3.2以AIGC实现壮锦纹样的数字化存储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推广已经成为非遗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数字化推广,可以将蜀绣作品的设计理念和针法技艺以更加直观、生动和多样化的方式呈现给更多文化受众。通过AIGC与时尚、家具等其他领域进行跨界合作,例如将壮锦纹样元素与时尚设计结合,创造出兼具现代感和实用性的服装配饰;或将其应用于家居装饰中,以跨界合作推动其市场拓展。此外,还能利用AIGC,制作相关宣传资料和广告进行数字营销,通过精准定位目标用户和个性化推荐,提高宣传效果和转化率。数字化传承可以为非遗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数字化传承可以将非遗文化进行数字化记录和分析,从而发现非遗文化中的创新点和发展方向,还可以为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5]。
上述这些传播媒介和渠道也是在摒弃传统的、单向传播形式的基础上,借助了数字化推广形式使壮锦纹样作品传播和发展得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传播。
4. 结语
本文先介绍AIGC的工作特点、原理、设计流程,为其在“AIGC”视阀下对壮锦纹样作品进行创新设计和数字化推广作理论铺垫。将壮锦纹样在AIGC应用下进行创新设计与数字化推广相互促进,其AIGC创新设计可以为数字化推广提供更具吸引力、更加丰富、更多样化的推广内容,而对其纹样的数字化推广则可以为其AIGC创新设计的作品提供广泛而多样的传播渠道。进一步满足现代大众的“审美”需求,提升现代大众对“壮锦”的吸引力以及“壮锦纹样”的新鲜感,拉近其与大众的距离,从而使新作品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董艳丽,赵静.浅析民族心理视角下的传统壮锦工艺及图案纹样的传承与创新思路[J].西部皮革,2022,44(09):70-72.
[2]吕杰锋,孙荦.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赋能创新产品设计流程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艺术,2024,(01):28-37.
[3]李默尘.AIGC技术+动画对非遗文化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J].特区经济,2024,(01):145-148.
[4]宾薇薇,潘济华.广西传统壮锦纹样探析[J].牡丹,2022,(14):98-100.
[5]闫昌凤.非遗文化背景下壮锦纹样的数字化传承[J].西部皮革,2023,45(17):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