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研究
摘要:随着教育部门“双减”政策的实施,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在此背景下,本研究聚焦于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设计,旨在探索在减少作业量的同时如何提高作业的质量与效率。通过分析当前小学数学作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创新的作业设计理念及实施方案,以期达到优化学生学习体验和提升学习成效的双重目标。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课后作业;作业设计;教学质量
引言
“双减”政策作为国家层面对基础教育的重要调整,对学校教育和教师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一大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设计尤为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学生课余时间的合理利用,也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学科能力的提升。因此,本研究围绕“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设计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数学教学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方案。
一、“双减”政策概述
“双减”政策旨在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教育体系的深刻变革。该政策是在2021年7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提出的。这项政策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以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有效减轻。具体措施包括校内全面减少作业总量,降低考试压力,同时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禁止无限制地煽动教育焦虑,并改革教育评价方式。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课后作业创新设计实践
(一)严格控制作业数量,提高学生作业质量
在“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创新设计实践要求教师严格控制作业数量,从而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这一做法旨在减轻过重的学习负担,同时确保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自我发展和休息。
例如,教师可以将传统的大量做题模式转变为“少而精”的作业布置方式。这意味着每项作业都需经过精心设计,确保能够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布置如下几种类型的数学作业:
第一,探究型作业:提供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寻找答案。比如,给学生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它。第二,应用型作业:要求学生将数学概念应用于现实生活场景中,比如计算家庭一周的饮食开销或者测量并计算家中某个区域需要铺设的地板砖数量等。第三,反思型作业: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或解题方法进行反思,比如让学生描述解决特定数学问题的过程,以及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什么。第四,合作型作业: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共同完成一项数学任务,如设计一个小型调查问卷并分析数据。
这些作业的共同特点是注重深度而非广度,强调学生的理解、思考和应用,而不是机械重复。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学生可以在完成较少数量的题目的同时,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作业的质量。
(二)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合理设置分层作业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合理设置分层作业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实践。这一做法旨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并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具体实施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个性特点,设计不同难度和类型的课后作业。
例如,针对小学数学课程,教师可以设计三个层次的作业:基础层、应用层和拓展层。基础层作业侧重于对课堂知识的基本理解和简单应用,适用于那些需要巩固基础知识的学生。应用层作业则更加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适合已掌握基础知识并具备一定解题能力的学生。拓展层作业设计给那些学习能力强、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包含更具挑战性的问题,旨在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和创新实践。
以“分数的加减运算”为例,基础层作业可能要求学生完成几个直接的分数加减题目,以巩固运算规则;应用层作业可能需要学生解决一些涉及生活中实际情境的分数加减问题,如食谱调整或游戏得分计算;而拓展层作业则可能提出更加复杂的挑战,如探究分数加减的规律,或者设计一个分数加减的小游戏。
通过这种分层作业设计,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水平和能力的层次上得到发展,同时也能有效避免作业过于简单或过于困难而引起的消极情绪和不必要的压力。
(三)丰富课后作业种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创新设计实践旨在丰富作业种类和形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做法不仅遵循了减轻过重学业负担的原则,而且通过多样化的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与真实生活情境相结合的数学问题,如让学生制定一个家庭月度预算计划,计算家庭开支,并思考如何合理分配资金。这样的作业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能培养他们的理财意识和责任感。
另外,可以引入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一个需要调查、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并呈现的小项目。比如,学生可以进行一个关于班级同学身高分布的统计分析,然后制作图表并进行口头报告。这种作业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技巧。
还可以设计游戏化的数学作业,如数学闯关游戏、数独挑战或者数学谜题,这些能够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同时提高他们的逻辑思考和空间想象能力。
此外,创意作业也是丰富作业种类的有效方式,比如让学生设计一个数学节日贺卡,计算并绘制几何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等。这种作业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思考和实践操作。
四、结论
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深入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作业设计策略。这些策略不仅能够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实践证明,创新的作业设计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并为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李蕴华.“双减”政策下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探索[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4,(04):68-69.
[2]马萍,张晓阳.“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24,34(02):67-71+84.
[3]杨静.“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研究[J].亚太教育,2023,(02):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