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五育并举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环保教育
摘要: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环保意识的培养需从儿童时期开始,本文探讨在五育并举教育框架下,如何将环保理念与小学数学教学相融合,以此培育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这种教育方法的探索,符合现代教育对全面发展的要求,更是对未来社会的责任担当。
关键词:五育并举;环保教育;小学数学
在当今五育并举的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已经超越单纯的数学知识传授,转而成为提升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途径,环保教育作为现代教育核心组成部分,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影响深远。小学阶段是孩子们行为模式定型的关键期,将环保教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之中,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更能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环保,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助力,本文旨在深入探索环保与小学数学的结合点,以期为教育实践注入新的活力与方向。
一、五育并举理念的内涵
“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深植于中国传统教育的肥沃土壤中,汲取了我国对教育全面发展的深刻洞察与坚定信仰,超越“德智体美劳”各教育领域的单一均衡发展观念,进一步揭示了五个要素间相互交融、互补共生的深层关系,不仅是对教育元素的简单枚举,更是一种全面、系统的全新教育生态观,展现了教育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五育融合”是“五育并举”的进阶表达,着重强调教育领域间的内在联系与动态互动,德育作为塑造人的道德品格的根本;智育构建人的认知体系的基石;体育夯实人的身心健康的基础;美育提升人的审美情趣的源泉;劳育锻造人的实践能力的砥砺,五者之间并非各自为政,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共同构筑全面发展的个体成长蓝图。
“五育融合”核心精髓在于培育全面发展的人,远胜于单纯的知识灌输或技能磨练,而是致力于雕琢完善的人格,这一理念的终极目标是凝聚社会共识,引领人们向往和追求共同的价值观;完善每个人的个性特质,促进知识、情感和意志的全方位和谐发展;充分挖掘并释放每个人的潜能与创造力。
二、五育并举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环保教育路径
(一)加强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能力
“五育融合”教育理念为现代教育开辟了新的视野,特别是在小学数学与环保教育的交融中,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创新与重要性,在这一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数学教育不再囿于传统课堂讲授,而是积极向更广阔的实践天地进军,尤其是深入到环保的实践中去。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数学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教室的局限,亲身感受和探索学校及其周边的环境。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得学生有机会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如统计学、图表分析等,真实地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去,而且能够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深刻理解到环保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以《小小设计师》这一实践活动为例,学生可以通过对比不同学校的环保措施和成效,利用数学工具为打造更环保的校园提供科学化的数据支撑。
不仅如此,课外活动也是促进数学与环保教育相结合的关键环节。数学竞赛和数学建模等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和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环保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数学建模活动中,学生需要在团队中协作,针对具体的环境问题,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和有效解决,极大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
(二)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践行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应将环保教育与数学知识紧密结合,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深刻体验和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进而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环保的意识和行动。
教学“求平均数”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设计一道与环保相关的数学问题。例如:“三(1)班的四个小组分别开展了废纸回收活动,回收量分别为18千克、20千克、21千克和20千克,请问平均每个小组回收了多少废纸?”这样的问题设计,旨在锻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让他们深刻感受到集体回收废纸这一环保举措的意义,激发其环保意识。
在教授“年、月、日”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巧妙穿插环保话题。例如,可以让学生列举一年中值得纪念的与环保相关的节日,如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等,并探讨这些节日的设立意义和环保价值。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能丰富数学知识,还能深刻理解环保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进而培养起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趣味数学,解析环保重要性
小学数学课本完美融合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利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使得抽象的数学概念在具体的实际情境中得以生动展现。课本内容既包含丰富的数学知识,又与生活紧密相连,其中不乏对环境保护的深刻教育。举三年级的《小树有多少棵》和《我们一起去游园》两课为例,这两节课的设计不仅传授基础数学知识,更在无形中植入了环保理念,在《小树有多少棵》的课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统计小树的数量,锻炼了他们的数学技能,还引导他们关注身边的自然环境,深刻理解树木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和学生们探讨保护树木、防止滥砍滥伐的重要性,从而在他们心中播下环保的种子。
在《我们一起去游园》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的游园情境,教导学生观察和计算园内各种植物的数量,让他们在实际体验中感受自然的魅力,可以结合游园中的环保设施,如垃圾分类箱和节能灌溉系统,教育学生如何在游园过程中实践环保,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这样的课程设计,提升了学生的数学能力,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实现了数学与环保教育的双赢。
结束语:
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引领下,将环保教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深度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环保元素,精心设计环保主题的教学情境,以及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将环保观念自然地融入数学课程,有效培育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这种方法不仅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还在无形中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应积极探索更多元、更生动的环保教育方式,使其与小学数学教学更加有机融合,为培养具有高度环保责任感和行动力的新一代青少年贡献我们的教育智慧,共同助力社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海芳.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J].考试周刊,2022,(22):71-74.
[2]胡耀昭.浅析环保理念在小学数学中的有效渗透[J].环境教育,2021,(08):46-47.
[3]王铁成,孙秋红.双一流背景下“五育”并举助力环保人才培养的思考[J].大学,2020,(12):72-73.
作者简介:
吴周雄(1975年3月—),男,壮族,广西崇左市人,广西崇左市江州区江州镇中心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