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策略

谢丽
  
大海媒体号
2024年17期
定南县第三中学 江西 赣州 341900

摘要:中学阶段学生大部分处在青春期敏感时期,心理状态容易受外部因素影响。再加上中学生与小学生相比学习科目多,学习压力相对较大,这种特殊时期,学生心理容易出现问题。因此,教师要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的发展规律,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道德与法治课程之中,以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策略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策略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教育方式不当会对学生造成心理影响,甚至使学生出现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面对这种情况,中学教师要经常对学生心理状态进行观察,一旦发现学生心理出现问题,要及时与学生交流,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避免学生心理出现严重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教师可以结合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将心理教育与学生德育教学相结合,教育效果会事半功倍。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初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与小学阶段大有不同,许多学生在进入初中后会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同时,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恰好正值青春期,一些小问题可能便会使他们产生消极的情绪,甚至在学习的时候会感到力不从心。这些因素会使学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如果教师能正确、合理、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能帮助学生准确地认识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通过心理疏导、情绪释放等方法,教师既能够达到强化心理教育成效的目的,又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缓解消极的心理情绪。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策略

(一)充分挖掘教材内容

教材内容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渠道,教师只有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教学,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学生健康成长助力。因此,教师应当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充分掌握教材延伸内容和课程总体知识框架,要注意结合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和心理状态,设置适合学生阶段的教学目标,精确找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间联系,在教学中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这种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两者结合教学的效率。例如,在讲解“感受生命意义”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时事内容引发学生思考,如这段时间的“最火消防员”,年轻消防员为了救治一名想要跳楼的老年人,结果不幸双双坠楼。这一事件引发社会舆论。一部分人认为消防员为了救人意外坠楼不值得,另一部分人认为,消防员是我们的榜样,年纪轻轻敢于救人,体现了生命的意义。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针对这一事件,你认为消防员意外身亡值不值得?”很多学生可能会说:“不值得。”教师接着为学生设置思考问题:“假如跳楼老年人是你的家属,那你会希望消防员去救人吗?”让学生明白“分析问题要全面,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要在人生路上体会生命的意义。在遇到危险时要尽可能先保护自己,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再保护别人”,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发展健全人格。

(二)增强师生间有效交流

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桥梁。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师生之间进行有效交流,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作为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注重对自己沟通能力的培养,遇到事情多方面考虑问题,需要经常对自己的心态进行锻炼。在为学生讲解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时,教师要放平心态,对学生心理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再结合自身专业知识找到问题最优解,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学会多角度考虑问题,在分析问题时要结合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多对学生进行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才能真正做到从学生角度看待问题。这种分析问题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师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速度,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对学生心理恢复健康有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寻找与学生交流的机会,了解中学阶段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认知能力,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与学生交流过程中要放下教师身份,将学生作为朋友,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用辩证心理看待,通过现象挖掘问题实践本质。只有对学生充分了解,才能更好地站在学生角度上了解学生心中所想,有助于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为社会培养心理健康的全能型人才。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

当今,许多家长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重视程度不够,甚至有些家长会认为学生能有什么心理压力,浑然不知学生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仅仅只是在一味地追求成绩,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严重时还会出现心理崩溃等情况。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加大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使其它学科的老师、同学和父母都能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积极担负起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责和义务。

例如,班里的两位女生,她们的关系一直特别亲密。但突然有一天,她们不再说话、不再一起玩了。教师发现这一情况之后,就分别找两位女生沟通和谈心。原来,她们都对失去彼此这个朋友感到非常伤心,但是碍于面子,又不想主动先和对方说话。这使得这两位女生在学习时状态不佳,在课间时也没有玩乐的兴趣。长此下去,教师感到必定会形成一定的心理问题。随后,教师将这两位女生约到一起,帮助她们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办法。几天后,教师看到她们又开始一起玩乐、一起学习了。同时,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例如,老师们可以在学校的网站上建立一个心理卫生版块,让全体同学和父母都注意这个版块的内容。

三、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至关重要。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应深刻认识到教学目标,承担起责任与义务,积极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学内容,从而全方位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助力他们成长为品德优良、心态健康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何玉英.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探微[J].成才之路,2024,(07):45-48.

[2]范春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2023,(34):51-5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