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初中语文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与实践研究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初中语文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文章首先分析了该名著的教育价值,随后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包括主题导读、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并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案例,阐述了这些策略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培养人文素养方面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教学实践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经典之作,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成为了初中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部作品,不仅关乎学生的语言文学素养,更关乎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因此,探索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一、名著的教育价值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文学巨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跌宕起伏的情节,深度刻画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这一人物的成长历程与心路历程。保尔的故事以苏联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为背景,生动再现了他们如何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面对重重困难与挑战,始终保持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不屈的精神斗志。
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苏联社会底层人民在革命斗争中的艰辛与奋斗,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精神。保尔·柯察金的故事,不仅是一部文学艺术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社会纪实。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初中生来说,阅读这部作品不仅能让他们领略到文学艺术的魅力,更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坚强的意志品质。通过保尔·柯察金这一形象,学生能够从中学习到面对困难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以及为了理想和信仰坚持不懈的决心。
二、教学策略的提出
(一)主题导读
在引导学生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作品时,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步骤来帮助学生明确作品的主题思想,并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1.介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作品
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本人就是一位经历过战争和艰苦劳动的老兵。他的创作背景深深地烙印着那个时代的痕迹,也凸显了他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这样的背景介绍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主题思想至关重要。这部作品的主题思想,即人的坚强意志和毅力是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锤炼出来的,是作者通过描绘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历程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生动而深刻地传达给读者的。
2.引导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历程
他从一个普通的工人子弟,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挫折,最终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的成长过程,正是作品主题思想的生动体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保尔在面对困难、挫折和磨难时,是如何坚守信念、锻炼意志的。这对于学生自身的成长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保尔的形象告诉学生,无论身处何种困境,只要拥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价值。
3.引导学生关注其他人物形象和情节
作品中除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历程外,还有许多其他人物形象和情节,这些内容都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苏联的社会现实和历史背景。通过了解这些人物形象和情节,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作品,进一步加深对作品主题思想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当时苏联的社会状况和历史背景,对于他们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制度以及其优越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情景模拟
通过模拟《钢铁是怎么炼成的》这部作品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我们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历程。这部小说是以苏联革命历史为背景,描绘了一个普通工人在艰苦的环境中如何锻炼成钢铁般的意志和品质。
为了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保尔的成长历程,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
1.介绍20世纪初的俄罗斯社会背景
包括沙皇的暴政、工人阶级的苦难、社会矛盾的激化等。通过历史资料的展示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到那个时代的艰苦和残酷,为后续的模拟活动做好铺垫。
2.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模拟保尔在工厂中的工作和生活。可以设立一个模拟工厂的场景,让学生穿上旧时的工装,拿起工具,亲身体验保尔所经历的艰辛劳动。同时,还可以设置一些突发情况,如机器故障、工人罢工等,让学生在应对这些挑战中感受到保尔坚韧不拔的精神。
(三)小组讨论
为了深化学生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我组织了一次小组讨论活动。这个活动旨在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们能够分享他们的阅读感受,相互启发,并拓展他们的思维。
活动开始时,我先将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大约为五到六人。这样的小组规模既能保证每个人都有足够的发言机会,又能保证讨论的热烈和深入。接着,我为每个小组分配了一个主题,这些主题都是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内容紧密相关的,如“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历程”、“革命斗争的艰辛与意义”、“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
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们积极发言,分享他们的阅读感受和理解。他们可以从书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角度出发,谈论自己的想法和疑惑。同时,我也提醒他们要尊重他人的观点,学会倾听和接受不同的声音。
小组讨论进行得十分热烈,每个小组都充满了活力和创造力。学生们在讨论中不仅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感受,还相互启发,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想法。他们开始从更广阔的视角去审视书中的内容和意义,深入思考其中的问题和启示。
三、结语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为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名著,其整本书阅读教学需要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和实践方法。通过主题导读、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等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并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应继续探索和完善这些教学策略,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于这部经典之作。
参考文献:
[1]沈艳.语文教学通讯·“整本书阅读”背景下的初中名著阅读教学方法[J].D刊(学术刊),2023(03):23-26.
[2]苟利.三题合一精准导引自读共赏多元建构——整本书阅读“自导式”策略优化[J].语文教学通讯,2023(09):18-21.
[3]余党绪.基于思辨读写的整本书阅读教学[J].语文建设,2022(01):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