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高质量分层设计浅析

何婷
  
大海媒体号
2024年19期
湛江市第二中学524000

摘要:“双减”政策的实施,为学校数学作业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探讨了在“双减”背景下如何设计高质量的分层作业,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首先阐述了分层作业设计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分层作业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最后提出了具体的设计策略。研究表明,高质量的分层作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促进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双减政策 小学数学 作业设计 分层作业 个性化学习

引言:

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是“双减”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此背景下,作业设计应当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理念,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保持学习兴趣,避免过重或过量作业给学生带来负担。分层作业设计正是学校和教师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举措。本文将探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高质量分层设计的必要性、原则和策略,为更好地推进因材施教、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提供参考。

一、分层作业设计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因材施教

以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圆”为例,由于学生前期几何知识学习基础存在差异,对圆的概念理解和画法掌握程度也有所不同。采用分层作业,可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设置不同难度层次的习题。对于几何知识基础较好的学生,可安排拓展层次的探究性作业,如利用圆规画出各种有创意的图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则可先巩固圆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画法练习,避免一开始就面临过高要求而产生挫败感。通过分层设计,每个学生都可以按照自身水平选择适当层次的作业,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圆”作为抽象的几何概念,如果作业设计单一,缺乏趣味性,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从而失去学习兴趣。采用分层设计后,基础层次作业保证了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拓展层次作业通过设置形式多样、情景贴近生活的探究题,如设计装饰图案、绘制生活中的圆形物体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习动机。不同层次作业相互补充、循序渐进,能够极大程度地吸引并保持学生对数学的兴趣[1]。

(三)有利于培养独立思维能力

传统作业设计常常缺乏开放性,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灌输,难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而分层作业设计中,特别是拓展层作业,会体现较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积极动手实践[2]。比如在巩固加减法的同时,要求学生围绕身边的实际情景提出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决,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艺术性和趣味性较强的作业形式,能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审美情趣,对于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大有裨益。

二、分层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注重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是学习的根基,也是分层作业设计的基石。对于六年级生学习“圆”来说,圆的定义、半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以及用圆规画圆等是需要牢固掌握的基础。因此,无论是基础层还是拓展层作业,都必须包含这些基础知识点的练习。如基础层可以设置简单的周长、面积计算题和画圆练习。提高层可以增加一些复杂情境的计算应用题或组合图形的画法练习,牢牢夯实基础知识。

(二)关注知识迁移

知识迁移是学习内化和发展的关键。分层作业设计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情景的能力。例如,六年级生学习“圆”后,既要能熟练进行相关计算,也要能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在基础层作业中,可设置一些日常生活化的简单应用题,如计算一个圆形花坛的面积;而在提高层可以渗透更多与现实情景相关联的开放式题目,如设计包含多个圆形的复杂装饰图案等,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通过这种设计,可有效培养学生将知识内化并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兼顾难易程度

难易程度是划分分层的重要标准。在设计不同层次作业时,既要注重循序渐进,又要适当拓展深度广度。在统计与概率内容中也可进行难度的分层设计。以学习“统计图”为例,基础层作业可让学生通过简单的数据绘制单一的统计图,如绘制一周每天学习时间的条形图等;提高层作业可让学生绘制和分析较复杂的统计图,如通过收集数据绘制两类数据的折线对比图、不同时间段占比的扇形图等;而拓展层作业可以引入项目探究任务,如对班级同学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调查,绘制统计图并分析原因。

(四)注重实践应用

数学学习最终目标是应用于实践解决问题。因此,分层作业设计不仅要突出知识内化,更要渗透生活实践[3]。比如在基础层设置日常事物的加减法应用题;在拓展层则可设计一些情境化的探究任务,如规划用三年级毕业时剩下的钱买一些小礼物,需要多少钱等,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提升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借助手工制作、信息技术等多种形式,增加作业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三、分层作业设计的具体策略

(一)基于学情分层

科学合理的分层是高质量作业设计的前提。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学习习惯等学情,据此将学生分为基础层、提高层和拓展层。以“圆”为例,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应以夯实概念理解、简单计算和作图为主;对于大部分学生,应兼顾基础练习和综合应用,适度拓展;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重点培养探究创新和迁移应用能力[4]。

(二)层层递进设计

作业内容应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拓展,实现层层递进。以统计图为例,基础层作业可引导学生归纳生活中常见的统计图类型,掌握单一统计图的制作方法;提高层作业可要求学生绘制和分析较复杂的统计图,如两类数据的折线对比图等,并解释其异同;拓展层作业可设置开放探究任务,如对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调查,绘制统计图并撰写分析报告。层层递进的设计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循序渐进地提升统计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生活化与趣味化融合

生活化和趣味化是提高作业效果的两个关键因素。生活化要求作业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比如在学习“圆”时,可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各种圆形物品,并进行测量和计算。趣味化则要求作业形式要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热情。可借助游戏、故事、手工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完成探究。

结语

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设计高质量的分层作业对于落实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当秉持符合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能力培养的原则,采取基于学情分层、层层递进设计、拓展性与开放性并重等策略,为学生提供富有挑战性和发展性的分层作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乐学中掌握知识,促进个性化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志.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实践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4,43(05):133-137.

[2]柴守伟.基于提质增效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读写算,2024,(15):8-10.

[3]郑煦虹.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精准学习对策[J].读写算,2024,(14):11-13.

[4]毛黎明.“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J].文理导航(下旬),2024,(06):70-72.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