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UbD模式的初中生物跨学科大单元教学探索
摘要:跨学科主题教学是近年来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就目前推出的大单元教学,我们可以思考将其与跨学科教学结合。基于UbD理论,以目标为导向,以学生理解知识点为重,根据结果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实施跨学科主题教学模型下的教学内容重组。
关键词:跨学科主题教学;UbD教学模式;河口湿地生态系统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了“学习主题为框架”、“内容聚焦大概念”这两个课程理念,设置了“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学习主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生物学、化学、物理、数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尝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切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明确学习要求,在生物学课程中要求优化课程内容,提炼大概念,精选学习内容,突出重点,让学生深刻理解和应用重要的生物学概念,发展核心素养。单元教学设计从整体出发,将注重零散知识点记忆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从“长时段”视角规划学科教学,形成统整连贯的教学构架[1]。
本研究基于UbD理论,以“生物与环境”大单元教学为基础,探索一种可实施的初中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并自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问题。
一、UbD模式下跨学科主题教学的理论支持
(一)UbD教学模式
UbD模式作为一种以理解为导向的课程设计模式,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这套新的教学设计方式被称为“通过设计促进理解”,是由美国课程与教学专家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提出的逆向的教学设计方式。逆向设计为:先确定教学目标,然后找到评估目标是否达成的证据,最后再根据目标与证据安排教学计划[2]。
UbD理论将理解分为“解释、阐明、应用、洞察、深入、自知”六大维度,构建了学生理解的六个侧面。参照理解的六个维度可以判断学生是达到了解释、阐明和应用的低水平理解,还是实现了洞察、深入和自知的高水平理解[2]。
根据《课程标准》,“生物与环境”这一主题的教学目标,需要学生通过本主题的学习,能够运用系统与整体的思维方式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认同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形成热爱自然,敬畏自然的情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确立生态文明观念。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结合自身地域特色的生态系统,比如深圳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结合相关知识,试着提出保护措施。
(二)跨学科主题教学
分科教学在处理跨学科问题存在一定局限,特别是生物学科是自然科学,和物理、化学、数学、地理等学科都有一定的关联,如果只从本学科分析,对非本学科的内容很少涉及,容易造成教师很难讲透彻、学生难以理解的局面。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初中理科尽量综合,淡化学科界限,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通过各学科交叉知识进行整合,从而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认识和理解跨学科问题[4]。
跨学科教学是指以一个学科为中心,在这个学科中选取一个中心题目,围绕这个中心题目,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对所指向的共同题目进行加工和设计教学。“一个学科为中心”强调了中心学科的重要性,即不能用跨学科主题教学取代学科教学,不能出现“去学科化”的错误倾向[3]。
主题式教学指的是围绕有实际意义的主题进行的教学,它强调引导学生面对真实问题情境,融合不同学科知识,从各个角度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主题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多种任务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形式,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比较、归纳、交流和总结,最终形成结论并展示互评。真实的任务情境更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和创造成果,有利于学生关注生物学与个人、与社会事务之间的联系,培养其责任担当意识[5]。
本文结合深圳地域的特点,以及目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河口湿地所受到的干扰非常严重,退化速度惊人。可以“深圳河河口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为主题,结合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真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基于UbD模式的跨学科主题教学模型架构
基于UbD理论开展的跨学科主题教学,主要关键点在于主题预期目标、主题任务、主题活动实践、主题预期成果,任务评价方案(图1)。该模型通过学生预期学习结果,即以主题任务作为主题学习的起始点。首先,根据主题内容确定核心任务,设置多学科综合性的主题任务。其次,根据UbD理论逆向进行教学设计,将表现性任务评价前置,教师围绕预先设置的评估方案进行跨学科主题内容的整合和主题实践活动的指导。再次,学生参照评估方案,明确主题任务和标准,以主题任务为驱动,进行主题融合学习,包括跨学科知识构建、探究实践活动开展以及各类任务项目成果的生成。最后,以“学习理解六个维度”的理论为基础,开展主题学习的评价,包括主题任务成果的交流与展示、学习过程的反思及主题活动的完善修改等[3]。
三、UbD模型下的跨学科主题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围绕核心主题,创设教学情境
跨学科课程的建构,教师需要选定一个核心主题,在主题下进行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注重将跨学科知识与具体实际情境相结合。“生物与环境”这一单元,除了常规检测之外,还需关注表现性任务的达成评价,将知识学习与真实生活联系起来,打通知识世界与日常生活世界[1]。本文以“深圳河河口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为例,确定了主题,结合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真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
(二)以主题任务为驱动,设计学生活动
在任务群中,学生的活动要突出可操作性和可实践性,要引领学生主动学习,以合作和探究的形式,使主题学习更有深度。教师可将“深圳河河口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主题内容分解成“探究河口污染原因”“河口污染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河口污染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保护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措施”四个主题任务群,再根据四个主题任务群的预期成果设置学生活动体验任务(表1)[6]。
(三)贴合生活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环境保护在义务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素养方面内容中的重中之重。为了让河口保护不停留在口号层面,学生亲自观察、思考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方法,撰写调查报告;进行水污染模拟实验;制作保护水资源及河口污染危害的展板,并在学校内进行展览、讲解。让学生真正动手实践,将学到的多学科知识与方法将用在实处,培养了社会责任感。
(四)基于UbD模式下的评价方案
教学评价与反馈是基于UbD模式的跨学科主题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使用量化的评价方式能够为整个教学过程提供数据支持。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多元化,评价的依据应以“理解六侧面”展开,分阶段评估学生主题知识学习的理解程度与学习活动的实施程度(表2)。
在任务驱动下,学生两两合作完成学习和思考的过程,将课堂学习过程真正还给学生。经过“深圳河河口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保护”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实践,学生能对“生物与环境”大单元内容理解更加深入,能够在讨论、实践中落实环境保护观念。
参考文献
[1]张梨. 例析UbD模式在初中生物大单元教学中的应用——以"生物与环境"单元为例[J]. 中学课程辅导: 教师通讯, 2021, 000(005): 83-84.
[2]李成广. UbD理论:追求理解, 逆向的教学设计——以人教版生物学教材七年级下册"人体的营养"为例[J]. 中小学教材教学, 2017(10): 4.
[3]王思漪, 宣佳琪. 基于UbD模式的初中生物跨学科主题教学探索——以"海洋保护"主题活动为例[J].辽宁教育, 2023(15): 13-16.
[4]曹书梅, 刘霜. 初中化学与生物交叉的分析与思考[C]//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 怀化学院, 2009. DOI: ConferenceArticle/5aa034e7c095d722206a08f9.
[5]刘敏. 初中生物学跨学科实践教学评价设计分析[J]. 教育艺术, 2023(7): 59-59.
[6]姚晓芬. 新中考背景下初中生物学跨学科案例的教学设计与思考——以"湿地生态系统"为例[J]. 生物学教学, 2022, 47(3): 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