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数智赋能视角下厚植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路径研究

郑青华 指导老师 刘坤新
  
大海媒体号
2024年19期
铜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贵州铜仁 554300

摘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激励各族人民自我超越的强大动力。网络土著的“00后”是当前大学生的主体,以数智赋能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具有积极的正向推进力。因此,利用大数据、新媒体等数智手段来厚植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培育,可为爱国主义教育增添新引擎。

关键词:爱国主义;数智赋能;厚植;情怀;路径

一、数智赋能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培育中的重要价值

(一)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时代性

数智技术具有优化和整合教育内容的功能。利用数智技术,对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进行精细化分类,形成主题鲜明、层次分明的网络教育内容体系。及时融入时代新元素,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系列重要讲话,以及网络热点话题和舆论焦点,增强教育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数智技术也具有创新教育方法的功能,结合新媒体形式,如微博、微信、社交媒体账号等,搭建多渠道新媒体平台,以丰富多样的推文形式和栏目内容输出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利用数字技术,例如通过将线下爱国主义教育展览内容转化为数字化信息,实施爱国主义数字建设工程,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与网络传播有机结合,加强宣传的互动性和体验感。

(二)满足了大学生需要的多样性

首先,互联网具有巨大的数据库,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包括在线课程、教育软件和学习工具等,这些资源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个性化匹配,满足不同学科和兴趣的需求。其次,学习方式的灵活性。互联网教育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学习进度进行学习,不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和地点限制,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最后,互动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通过在线讨论和互动学习,学生可以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积极交流,激发学习兴趣,发展思维和创造力。这样的学习资源不仅能满足学生在知识方面的需求,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提升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爱国主义教育增加了新载体,不但满足了学生的需求,还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实现随时随地学习和讨论,提升了爱国主义的教育广度。针对受众者行为偏好、认知规律、情感需求,大数据技术可有针对性、分层次地推送爱国主义教育元素。通过线上+线下的学习与交流,以情感认同推进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悦纳感。同时,借助数字技术不但可以开发沉浸式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还可以通过智能媒介应用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精准把握目标受众的差异,实现教育内容的智能再造与精准分发,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二、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缺乏时代性创新性

当前的大学生爱国教育内容过于侧重传统理论的讲授,缺乏对现状的深入分析。这种教育方式无法满足大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理解需求,因此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要更新教育内容,加入更多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紧密相关的内容,增强爱国主义的时代性与前瞻性。

(二)爱国主义教育方法单一,以课堂灌输为主

在线上教育还未普及之前,教育的主要形式仍然是单一的课堂灌输。课堂灌输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对爱国情感的实际体验和感悟,难以将抽象的爱国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不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导致爱国主义教育大打折扣。

(三)爱国主义教育形式落后,缺少技术性创新

传统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大多采取死板的宣传形式,缺乏针对学生实际需求的创新教学形式。当下教育形式与大数据技术融合度较低,传统的班级制授课仍在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这种教育形式缺乏吸引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感。

三、数值赋能视角下爱国主义情怀培育可行路径

(一)提升思政教师的大数据技术和素养

新媒体时代,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兼备数智教育技术和数据分析能力已然成为一名优秀高校教师的必然要求。提升数智技术一方面能够帮助高校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同时也提高了教师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掌握力度,有效提升了教师应对新时代教育的风险和挑战的能力。数智技术的不断更新不仅加强了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也在不断更新知识、创新教学教法。提升思政老师的大数据技术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和老师的沟通与互动,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效率,同样也能使教师更好地满足时代的教育需求,高效传播爱国主义精神。

(二)打造数智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作为基础,囊括和传播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和内涵,是多种要素的集合。依托发达的大数据技术,立足红色文化产地,将爱国主义资源虚拟化,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相结合让爱国主义“虚实相映”,打造系统、完整的数智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例如:运用数智技术打造虚拟烈士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在线上构建虚拟的爱国主义基地,将红色文物做成虚拟的VR资源,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体验沉浸式的红色文化之旅,对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三)用好互联网数据平台

用好互联网数据平台,推进教育方式创新,具体措施如下:①开设线上课程,让学生能够自己支配时间,学习爱国主义知识;②通过互联网技术增强网络课程的互动性,在线参与讨论,与老师、同学、网友等分享自己的思考和体验;③举办线上研讨会和论坛。高校可以利用视频会议等方式,组织线上研讨会与论坛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举办在线讲座,提高他们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关注度和参与度;④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传递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制作精彩的微视频,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爱国主义教育相关内容。

(四)加强网络资源的舆论引导,避免爱国主义“信息茧房”

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其提供的资源具有流动性与不稳定性、片面性与非系统性、信息干扰等弊端,这些弊端加剧了信息的风险。当互联网提供的消极影响成为关注焦点后,会影响一段时期内的舆论走势,使大学生视野受限,思想偏离正道。因此,利用大数据技术,发挥媒体优势,引导主流价值的传播极为重要。借助大数据手段,分析大学生的文化精神诉求以及各种利益要求,对社会情绪和社会心态进行宏观把握。通过建立健全大数据分析的专业团队和运转机制,建立权威的网络平台,提供爱国主义学习资源,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网络信息,加强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实现信息互补、资源共享引导舆论,有效避免“信息茧房”的出现。

四、结语

数智化大背景下,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必须依靠数智技术,充分利用大数据、新媒体等搭建学习平台,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借力数智赋能探索新媒体厚植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新型路径,为更多广大学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承爱国主义精神、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优秀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孙健.互联网时代的舆论引导:视频转向、算法转向与情感转向[J].新闻知识,2021(04):32-36.

[2]黄春玲.“学习强国”的育人功能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9.

[3]刘琳.“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创新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20):241-242.

基金项目:2023年贵州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数智赋能视角下厚植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路径研究》(S20231066505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