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习近平强军思想视域下提升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

邱虹
  
大海媒体号
2024年19期
天津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 天津 300384

天津理工大学2023年校级教学基金项目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项目编号YB23-17,项目名称“习近平强军思想视域下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成果。

作者简介:邱虹(1991-),女(汉族),天津人,博士,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辅导员 讲师,研究方向:思想理论教育。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在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指导下,高校军事理论教学如何进行优化和创新。通过对当前高校军事理论教学现状的分析,结合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核心要义,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和实践方法。新时代下高校军事理论课程应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和国家安全需求,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方式,培养具备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的新一代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习近平强军思想;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研究

一、引言

随着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和国内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加强国防教育和军事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军事素养以及国家安全意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军事理论课程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新时代军事理论和实践提供了科学指导,也为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本文进一步对当前高校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的改进提供参考。

二、高校军事理论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高校军事理论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方面,部分高校对军事理论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教学资源投入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另一方面,教学内容和方法相对陈旧单一,难以激发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有必要从习近平强军思想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和构建高校的军事理论课程体系。

(一)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

目前,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普遍得到了重视,多数高校将其列为必修课程。然而,在课程设置上,个别高校存在课时不足、课程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一些高校将过多的课时用于介绍军事历史、战争案例等基础知识,而对于当代军事理论、战略思想等前沿内容的讲解相对较少。此外,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高校军事理论课程大多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缺乏创新性和互动性。虽然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但整体而言,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单一,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部分高校缺乏实践教学环节,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师资力量与教学水平

师资力量是影响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部分高校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师数量不足,且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一些教师缺乏系统的军事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难以胜任教学工作。此外,部分高校对教师的培训和进修不够重视,导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四)学生参与度与学习效果

学生参与度和学习效果是衡量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对军事理论课程缺乏兴趣和动力,参与度不高。同时,由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局限性,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一些学生虽然能够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知识,但缺乏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新时代加强军事理论课教学的必要性

(一)培养国家安全意识

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强军事理论课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国家安全形势,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对于培养具有高度国家安全意识的新时代公民具有重要意义。

(二)提高国防素养

国防素养是一个国家国民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军事理论课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国防建设的基本知识、国防法律法规以及军事战略等内容,提高国防素养。这对于增强国家整体防御能力,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三)促进军民融合发展

军民融合是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加强军事理论课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军队建设和国家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促进军民融合发展。高校军事理论教学可以借鉴和吸收军民融合发展的理念和实践成果,促进军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实现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为国家的繁荣稳定提供有力保障,同时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路,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将来投身国家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培养创新型人才

在新时代,创新型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动力。军事理论课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过程。通过军事理论课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能力。这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加强军事理论课教学,有助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革命精神。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四、习近平强军思想对高校军事理论教学的指导意义

(一)强化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习近平强军思想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建军之本、强军之魂。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高校军事理论教学应该深入贯彻这一核心要义。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觉悟和党性观念,确保他们牢固树立党的领导观念,增强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为国家的安全和稳定贡献力量。

(二)推进军事理论创新

习近平强军思想倡导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军队与时俱进。在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中,也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引入最新的军事科技成果和战略理念。

聚焦现代化军队建设目标,高校军事理论教学应当紧密结合时代要求和国家发展战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通过深入学习现代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知识,新时代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国家的军事改革和发展战略。

(三)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

习近平强军思想着眼于提高军队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水平。高校军事理论教学应致力于培养具备全面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为国家国防事业提供有力支撑。

五、基于习近平强军思想的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优化路径

(一)政治建军方面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应强调政治建军的重要性,让学生理解这一立军之本的核心意义。通过课程内容的设计,引导学生认识到坚持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和掌握部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政治觉悟和对军队忠诚度。

(二)改革强军方面

引入改革强军战略的相关内容,讲解其对于提升军队战斗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意义。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当前军队改革的进展和成果,增强学生对改革强军的认同感和理解深度。

(三)科技强军方面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应注重科技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通过介绍科技创新对军事变革的推动作用,鼓励学生关注并学习相关科技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人才强军方面

强调人才在军队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阐述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的深远意义。同时,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展示优秀军事人才的成长历程和贡献,激发学生的成才欲望和投身国防的热情。

(五)依法治军方面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应加强法治教育,让学生深入理解依法治军在军队建设和管理中的重要性。通过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遵规守纪的自觉性。

六、高校军事理论教学改进策略与实践方法

(一)优化教学内容 创新教学手段

结合习近平强军思想的要求,高校应对军事理论课程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军事特色和时代特征,形成既符合教育规律又贴近实战需求的课程体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增强课程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教学平台等,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

1.互动式案例教学

选择具有代表性和时代性的军事案例,如“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等,进行详细的案例剖析。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每组针对案例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邀请专家或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案例中的军事理论。

2.角色扮演与模拟演习

设计军事指挥或战术模拟演习,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军事角色,如指挥官、参谋等。通过模拟实战环境,让学生体验决策过程、指挥流程和团队协作。演习结束后进行反思和总结,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实践中的不足,提升军事素养。

3.开展实地考察

组织学生参观军事博物馆、纪念馆、军事基地等,了解我国军事历史、文化和发展现状。邀请部队官兵或军事专家进行现场讲解,加深学生对军事理论的认识和理解。鼓励学生撰写考察报告或心得体会,提升学习效果。

4.线上教学与资源共享

利用网络平台,如慕课、雨课堂等,开设在线军事理论课程,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收集和整理优质的军事理论教学资源,如视频、课件、论文等,共享给学生,拓宽学习途径。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提升学习效率和效果。

5.军事论文撰写与答辩

鼓励学生围绕军事理论主题撰写论文,提升科研能力和写作水平。组织论文答辩会,邀请专家或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完善论文内容和结构。优秀论文可推荐发表或参加相关学术竞赛,激发学生的学术热情和创新精神。

6.建立军事理论学习小组

鼓励学生自发组织军事理论学习小组,定期开展学习交流和研讨活动。学习小组可围绕某个军事理论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形成学习成果并进行分享。教师可对小组学习进行指导和监督,确保学习效果和质量。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选拔和培养一批热爱军事教育事业、专业素养高的教师担任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工作。定期举办教师培训交流活动,提升其教学能力和水平。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既要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要注重对其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价。通过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总结与展望

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作为培养国防人才的重要环节之一,在贯彻和落实习近平强军思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未来,需要持续深化对该类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探索工作,不断完善和优化现有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机制,以适应新时代国家对军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和新挑战。

当前高校军事理论课程在教学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力量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提升高校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需要进一步加强课程规划和设计,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还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未来,高校军事理论课程应紧密结合国家安全需求和时代特征,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学体系,为培养具备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的新一代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纪建强,陈鸽. 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系统论探析 [J/OL]. 系统科学学报, 2024, (04): 13-17+30.

[2]陶蓝,程静征. 新时代背景下提升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 [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3, 22 (08): 280-282.

[3]周贝贝. 习近平强军思想引领高校军事理论课建设:价值、原则与路向 [J]. 邯郸学院学报, 2023, 33 (01): 65-70.

[4]凌胜银. 论习近平强军思想的原创性贡献 [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2, (06): 41-50..

[5]沈志华. 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强军思想的科学内涵 [J]. 党的文献, 2018, (01): 6-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