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整合建筑信息模型(BIM)与区块链技术提升公共建筑工程管理
摘要:在现代公共建筑工程中,复杂性和规模不断增加,对管理和协调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本文探讨了建筑信息模型(BIM)与区块链技术的整合应用,如何在建筑设计、方案设计以及工程管理中提升效率和透明度。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本文揭示了BIM与区块链结合的优势,并提出了一种新的管理平台,能够在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和进度管理中实现全面的监控和控制。
关键词
建筑信息模型(BIM)、区块链、公共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
引言
公共建筑工程因其规模大、涉及的利益相关方众多、施工周期长等特点,管理难度巨大。传统的管理方法存在信息孤岛、数据不透明、协同困难等问题。随着BIM技术的发展,其在建筑设计与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区块链技术以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特点,为建筑工程的透明管理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1. BIM与区块链技术概述
1.1 建筑信息模型(BIM)
BIM是一种数字化的建筑模型,通过三维模型整合建筑的各类信息,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管理。BIM技术能够在设计、施工、运营等阶段提供数据支持,提高项目的协同效率和管理水平。
1.2 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账本技术,具有去中心化、透明、不可篡改等特点。它可以记录和追踪各类信息,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区块链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数据的透明度和信任度,减少纠纷和风险。
2. BIM与区块链的整合应用
2.1 成本管理
将材料代码与进度代码结合,通过区块链技术对每一个施工阶段的成本进行实时追踪和记录,确保成本管理的准确性和透明度。这样可以防止预算超支和资金挪用,提高项目的财务管理水平。
2.2 进度管理
将位置代码与进度代码结合,利用区块链技术对项目进度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确保每一个施工环节都按计划进行。通过BIM模型可以直观地展示进度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避免工期延误。
3. 案例分析
3.1 案例背景
本案例选择了某大型公共建筑项目,该项目包括一座多功能会议中心、一栋办公楼和一个地下停车场,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项目由多个承包商和分包商共同参与,施工周期为三年。项目初期,管理团队决定采用BIM与区块链技术整合的方式,以期提高项目的管理效率和透明度。
3.2 项目实施
3.2.1 成本管理
1)实施过程
在项目的成本管理中,所有的材料采购和施工费用都通过区块链进行记录和追踪。每一笔费用支出都与具体的材料代码和施工进度代码相关联,形成了完整的成本管理链条。
费用支出: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有的费用支出都需要通过区块链进行审核和记录。费用支出与具体的材料和施工环节挂钩,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和准确。
2)结果分析
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项目管理团队能够实时监控每一笔费用支出的去向,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透明性。项目的实际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没有发生任何重大超支现象。这种成本管理方式减少了财务管理的风险,提高了项目的资金使用效率。
3.2.2 进度管理
1)实施过程
在项目的进度管理中,通过将BIM模型中的位置代码和施工进度代码进行关联,实现了对项目进度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施工计划: 在项目初期,根据BIM模型制定了详细的施工计划,并将计划数据上传至区块链。每一个施工环节都分配了唯一的进度代码。
进度跟踪: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施工人员通过移动设备扫描位置二维码和进度二维码,将实际施工进度数据上传至区块链。项目管理团队能够实时查看施工进度,并将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进行对比。
2)结果分析
通过BIM与区块链的整合应用,项目管理团队能够及时发现施工进度中的偏差,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整个项目按计划顺利推进,没有发生重大工期延误现象。这种进度管理方式提高了项目的可控性和透明度,确保了项目按时完成。
结论
BIM与区块链技术的整合应用,为公共建筑工程的管理提供了一种创新且高效的解决方案。通过全面的质量、成本和进度管理,提升了项目的透明度和可靠性,有助于实现工程的高质量交付。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这一整合方案将在更多的工程项目中得到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永淋. 基于区块链的建筑工程设计阶段BIM工作流程优化研究[D].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3. DOI:10.27662/d.cnki.gznlc.2023.001080.
[2] 李伟,魏豪,王保栋. 区块链技术在未来建筑全领域的应用[C]//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总工程师工作委员会.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总工程师工作委员会2021年度学术年会暨首届总工论坛会议论文集.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发展建设分公司;, 2021: 4. DOI:10.26914/c.cnkihy.2021.065677.
[3] 朱林,刘红勇,黄苏丽,等. 建筑信息模型、区块链和建设项目管理研究 [J]. 科技促进发展, 2020, 16 (10): 1175-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