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耕种广藿香,传承中草药文化
——洛溪新城小学小农田种植活动案例
一、案例背景
中草药文化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劳动新课程标准》第三学段学习的任务群:农业生产劳动,要求学生能种植和养护1-2种常见植物,结合广州市劳动教育实验教材《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五年级主题一《我来栽种中草药》,我校开发“广藿香”小农田课程,以道地广药“广藿香”为模式,邀请中药学院导师和研究生进校园,指导学生繁育保护与生态种植,打造“院—校—家”相结合的岭南中草药进校园的“同心圆”生动模式,探索出一条特色十足的岭南中草药繁育保护与生态种植进校园之路。
二、学情分析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动手、交流、记录、阅读、展示、评价、拓展等方式,体验种植中草药的劳动过程,学习种植中草药的劳动知识与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持续性劳动的艰辛和不易,培育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
三、案例目标
总目标:开展认识和了解中医药“广藿香”文化和体验农耕劳作(扦插、种植、收获等)的劳动教育研学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劳动实践能力,致力弘扬岭南中草药文化,传承国药精粹。
1.岭南中草药的繁育保护与生态种植进校园,实现中草药的保护与推广。
2.在繁育保护幼苗的过程中,通过筛选优良广藿香品种,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确保广藿香的质量,为资源保护、可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
3.形成必备的中草药种植能力,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强化劳动探究意识和劳动习惯,提高劳动素养。
四、案例应对方法和策略
为实现中草药的保护与推广,打造“院—校—家”相结合的岭南中草药进校园的“同心圆”生动模式,指导学生繁育保护与生态种植。
利用劳动课、校内劳动实践活动,在校内广藿香种植基地让学生亲身体验广藿香的种植和养护过程;结合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药用植物室外教学基地(时珍山、药王山)做为我校开展教学、科研、科普、思政育人工作的重要场所,中药学院的南药良种繁育基地还可作为学生校外广藿香劳动教育研学基地,从而更加深入了解育种与繁育技术。家庭是孩子们开展中草药研学实践活动的最好“基地”,以学院团队繁育保护与生态种植技术指导学校的学生,再辐射到家家户户。
五、案例实施过程
(一)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工作任务。
为了确保我校“广藿香”小农田课程工作顺利实施,我们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导处、德育处、总务处、班主任、任教劳动教育老师等有关人员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小农田劳动实践基地办公室,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岗位职责。
(二)“院校”合作,院专家团队进校园科普。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教研室导师、研究生团队和学校老师合作组建一支岭南中草药传播队伍——以道地广药广藿香为模式。定期走进校园开展广藿香科普知识讲座,从广藿香的特性、价值,以及繁育保护与生态种植,让学生体验到劳动带来的快乐,感受到中草药传统文化的魅力,守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重要性。
(三)校内外广藿香劳动教育基地建设和运用
在校内,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做为学生繁育保护广藿香幼苗基地,同时发挥总分校两校区的优势,在总校教学楼天台和分校教学楼后面开垦出20块小农田作为广藿香生态种植基地,利用劳动课、校内劳动实践活动,了解广藿香的特性,让学生亲身体验广藿香的种植和养护过程。
结合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药用植物室外教学基地(时珍山、药王山)做为我校开展教学、科研、科普、思政育人工作的重要场所,中药学院的南药良种繁育基地还可作为学生校外广藿香劳动教育研学基地,从而更加深入了解育种与繁育技术,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
(四)“院—校—家”“同心圆”模式构建和运用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团队结合中草药独有的思维模式、认知方式、价值取向、行为习惯、审美情趣,制定适合小学开展的传播载体和形式。前期,学院团队先到学校开展调研,收集问题,并将问题和学校老师进行筛选整合,共同探讨制定教学计划,再组织学习成果展示。家庭是孩子们开展中草药研学实践活动的最好“基地”。以学院团队繁育保护与生态种植技术指导学校的学生,再辐射到家家户户,对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有更深一步地认识,激发大爱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六、案例的评价
“广藿香”小农田课程形成“两个维度、四个经度”的多元多维劳动评价模式,以评价促教育,以评价促发展。
(1)第一纬度是劳动过程中学生的态度、品质、习惯的发展状况。
包括:a、良好自觉的劳动态度,协作劳动意识。
b、劳动过程的时间、次数,劳动过程中意志品质。
(2)第二纬度是劳动过程中学生的技术能力、劳动成果。
包括:a、评价学生参加劳动时的运用劳动技术的能力。
b、评价学生完成劳动任务的情况——劳动成果评价。
2.四个经度
(1)第一个经度是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引导学生采用一系列的方式对自己的进步,成果以及不足加以记录,通过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活动目标以及自我调控进程,增强学习的信心和责任感。
(2)第二经度是小组评价,“广藿香”小农田课程实施中强调合作,劳动的过程与结果离不开小组集体的力量,因此各评价项目的评价首先由小组根据评价原则进行评价。
(3)第三经度是教师评价,在“广藿香”小农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指导都是必要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发展性评价原则,给予学生评价,教师的评价可以是正式评价----即量化或分等,更重要是非正式评价。
(4)第四个经度是家长或社会人士的评价,学生参加广藿香的培育、种植等劳动,通过家长和社会人士的一定评价,可给与更深入或更客观的过程活动指导。
“广藿香”小农田课程遵循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基本要求,坚持劳动课程的育人导向,着力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以“劳动感知—劳动探究—劳动实践—劳动体认—劳动评价”为主线,完整地呈现了劳动实践的全过程,倡导手脑并用的多元学习方式。整个活动既注重农业生产课程中劳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又注重在种植实践过程中劳动观念、劳动品质、劳动习惯、劳动精神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