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三教”改革下老年护理课程的岗课赛证融通模式探索
摘要:在“三教”改革背景下,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成为关键议题。本文探讨了老年护理课程的岗课赛证融通现状及其在“三教”改革下的显著优势,通过师资优化、内容更新和方法革新,老年护理课程能够提升教学质量、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旨在为进一步完善老年护理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三教”改革;老年护理课程;岗课赛证融通
引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护理需求显著增加。为适应这一趋势,职业院校在老年护理课程中推行岗课赛证融通模式,将岗位要求、课程内容、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认证有机结合。然而,当前这一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为此,“三教”改革,即教师、教材和教法的改革,成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老年护理课程的岗课赛证融通现状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会对高素质老年护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为适应这一需求,各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在老年护理课程中积极推行岗课赛证融通的教学模式,即将岗位要求、课程内容、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认证有机结合,以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然而,目前老年护理课程的岗课赛证融通现状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课程设计与岗位要求的结合不够紧密。尽管许多职业院校已开始在老年护理课程中引入岗课赛证融通的理念,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课程内容与实际岗位需求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此外,课程设计中对老年护理新技术、新方法的更新不及时,未能及时反映行业的发展动态和需求。其次,技能竞赛与日常教学的融合不充分。技能竞赛是岗课赛证融通的重要环节,通过竞赛可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然而,许多院校的技能竞赛仍然是独立于日常教学之外的活动,未能有效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最后,职业资格认证的认可度和覆盖面有待提升。职业资格认证是衡量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标准,但目前老年护理领域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仍不完善。一方面,不同地区和机构的认证标准不统一,导致证书的认可度和含金量存在差异。另一方面,部分认证项目覆盖面有限,未能全面反映老年护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面临知识和技能的缺失。
二、“三教”改革下老年护理课程的岗课赛证融通优势
“三教”改革,即教师、教材和教法的改革,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三教”改革背景下,老年护理课程的岗课赛证融通具有显著优势,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优化课程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
(一)师资优化:专业教师引领,提升教学质量
“三教”改革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和优化,通过引入专业教师和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学质量。对于老年护理课程而言,专业教师的引领作用尤为重要。专业教师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够将实际工作中的典型案例和最新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使得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案例了解老年护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操作训练,通过模拟实训、案例分析和技能演练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操作考核,定期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确保学生在毕业时具备扎实的实操技能。此外,专业教师还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道德。学生不仅能掌握专业技能,还能在思想和行为上符合职业要求,提升综合能力。
(二)内容更新:紧跟行业趋势,教材与时俱进
“三教”改革注重课程内容和教材的更新,确保教学内容紧跟行业发展趋势,符合岗位需求。对于老年护理课程而言,课程内容的更新和教材的与时俱进至关重要。课程内容的更新需要紧跟老年护理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最新动态。职业院校应定期对课程内容进行评估和更新,确保教学内容涵盖老年护理的最新技术和方法。随着老年护理智能化的发展,一些新型护理设备和智能监测技术被广泛应用,课程内容应及时引入这些新技术的操作和应用,使学生掌握最新的护理技能。教材的与时俱进需要结合实际岗位需求,确保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职业院校应根据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编写和修订教材,使其内容更加实用和贴近实际。此外,教材的编写应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语言简练、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教材内容应注重与实际工作的结合,增加实操环节和练习题,通过课后练习和操作训练,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方法革新: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
“三教”改革强调教学方法的创新,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对于老年护理课程而言,教学方法的革新至关重要,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参与感。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的护理案例,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论知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和模拟实训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操作和练习,增强学习的实际操作性和实用性。教师可以设计模拟老年护理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护理员、患者、家属等,进行护理操作和应急处理。此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和多媒体技术,进行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教师可以录制教学视频,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实效性。此外,教师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VR)和增强现实技术(AR),进行虚拟实训和操作演练,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应注重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采用差异化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和帮助。教师可以通过分组教学和个别辅导,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实际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和支持,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设置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和案例,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效果。
三、“三教”改革下老年护理课程的岗课赛证融通模式构建
(一)对接岗位需求,精准定位课程目标
对接岗位需求,精准定位课程目标,是实现老年护理课程岗课赛证融通的基础。首先,职业院校应定期开展行业调研,了解老年护理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收集企业对护理人员的具体要求和期望。通过走访老年护理机构,与护理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进行深入交流,获取第一手资料,分析行业对老年护理从业者的具体需求。通过与医院、养老院、社区护理机构等合作,了解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需要具备的技能,从而确定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其次,课程目标的制定应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确保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根据调研结果,明确老年护理岗位所需的具体知识和技能。老年护理不仅需要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还需要熟练的护理技能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因此,课程目标应包括掌握老年护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如老年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熟悉常见老年病的护理方法,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的护理;具备操作护理设备的能力,如血压计、氧气瓶、输液设备等;提升与老年人及其家属的沟通技巧,培养耐心、细致和责任感,确保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最后,课程目标要具体化、可操作化。职业院校应将岗位需求转化为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指标,确保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将老年护理的各项技能细化为具体的操作步骤和评估标准,如老年人的基础护理(洗漱、进食、排泄、移动等),特殊护理(伤口处理、药物管理、急救措施等),以及心理护理和沟通技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具体的操作技能,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二)整合课程内容,强化实操技能培养
整合课程内容,强化实操技能培养,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举措。一方面,职业院校应根据老年护理的实际需求,整合现有课程,避免内容重复和脱节。将老年护理的基础理论课程与实践操作课程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基础理论课程可以包括老年护理概论、老年生理学、老年病学、药理学等,实践操作课程可以包括老年护理技术、护理操作实训、案例分析等,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强学生的知识系统性和应用能力。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应注重课程内容的更新和优化,确保教学内容紧跟行业发展趋势,符合岗位需求。随着老年护理智能化的发展,一些新型护理设备和智能监测技术被广泛应用,课程内容应及时引入这些新技术的操作和应用,使学生掌握最新的护理技能。同时,课程内容应结合实际岗位需求,增加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的比重。在讲解老年人基础护理时,可以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和模拟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护理技能,提高学习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此外,职业院校应通过设置实训课程和实训基地,提供充足的实践操作机会,强化学生的实操技能培养。可以在校内建立老年护理实训室,配备各种护理设备和模拟病人,学生可以在模拟环境中进行操作训练,提高技能水平。同时,学校应积极与老年护理机构合作,安排学生到实际岗位进行实习和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安排学生到医院、养老院、社区护理中心等进行实习,通过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训练和护理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三)以竞赛为驱动,全面提升学生能力
技能竞赛是岗课赛证融通的重要环节,通过竞赛可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其一,职业院校应定期组织校内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根据课程内容和岗位需求,设计具体的竞赛项目和考核标准,如老年人基础护理、特殊护理、急救技能等,通过竞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职业素养。竞赛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展示自己的技能,还要进行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全面提升综合能力。组织学生进行老年护理技能竞赛,通过竞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职业素养,使学生在竞赛中锻炼技能,提升综合素质。其二,职业院校应积极参与各类行业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和知名度。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乃至国际级的技能竞赛,通过竞赛展示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社会认可度。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老年护理项目,通过与其他院校选手的同台竞技,提升技能水平和心理素质。通过技能竞赛,学生不仅可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还可以通过与其他选手的交流和学习,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其三,职业院校应通过竞赛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竞赛不仅是技能的展示,也是学习的动力。职业院校应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竞赛中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通过设置创新项目和难度较高的竞赛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在竞赛中不断进步和提升。通过竞赛,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护理技能,提升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四)强化课证融合,增强学生职业竞争力
职业资格认证是衡量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标准,通过课证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第一,课程设计要与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对接,确保教学内容符合认证要求。职业院校应根据老年护理行业的职业资格认证标准,设计和调整课程内容,确保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能够满足认证要求。可以将老年护理职业资格认证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纳入课程教学内容,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训操作,全面覆盖认证标准。通过课程设计与认证标准的对接,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认证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第二,职业院校应组织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竞争力。为学生提供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的辅导和支持,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认证考试。通过开设职业资格认证辅导课程,讲解考试内容和注意事项;通过模拟考试和实操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实操水平。通过获得职业资格认证,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竞争力将大大提高,更容易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第三,课证融合不仅是教学内容和认证标准的对接,还应包括教学过程和认证过程的结合。职业院校应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职业资格认证的考核标准和评价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够熟悉和适应认证考试的要求。可以在课程考核中引入职业资格认证的实操考核标准,通过实际操作考试和技能展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试能力。通过课证融合,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认证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结语
“三教”改革为老年护理课程的岗课赛证融通提供了重要契机和平台。通过优化师资队伍,老年护理课程能够引入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内容更新,课程能够紧跟行业发展趋势,确保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需求相符合;通过教学方法的革新,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综合这些措施,老年护理课程的岗课赛证融通模式不仅能够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还能为社会提供优质的老年护理服务,满足不断增长的老年护理需求。通过持续优化和创新,职业院校可以在“三教”改革的引领下,实现老年护理教育的全面提升,为推动我国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朱佳. 校企合作背景下“老年护理”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4, 40 (04): 160-162.
[2]马琼,夏立平,张敏,等.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老年护理课程改革与实践 [J]. 卫生职业教育, 2024, 42 (05): 71-74.
[3]黎婷. “1+X”证书制度下“宠物美容与护理”课程改革与实践 [J].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 25 (02): 90-93.
[4]付莹,蒋师. 基于“三教”改革的内科护理课程实施路径研究 [J]. 继续医学教育, 2023, 37 (05): 21-24.
[5]李学玲,周帆,陈莎,等. “三教改革”视域下内科护理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初探 [J]. 陕西教育(高教), 2023, (02): 43-45.
[6]孙文婧. “互联网+”教学在老年护理课程中的应用体现及改革对策探讨 [J]. 黑龙江科学, 2022, 13 (03): 140-141.
戴颖(1988.12),女 汉族 陕西商洛人 本科学士学位,讲师,从事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教学研究
课题级别:2024年商洛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
课题名称:三教”改革背景下《老年护理》课程岗课赛证融通实践研究(课题编号JYKT202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