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优化与创新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的识字教学方式往往存在内容单一、方法枯燥、缺乏趣味性和情境化等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本文旨在探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优化与创新策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识字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优化与创新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中,知识的传授不仅承载着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工具性使命,更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关怀与情感熏陶。识字教学,作为这一教育体系中的基石,不仅是学生掌握阅读、写作等基本技能的前提,更是他们通往广阔知识世界与文化殿堂的钥匙。教师需充分发挥其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有效提升课堂识字教学效率,引领学生跨越生僻汉字的障碍,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重要性
识字作为阅读与写作不可或缺的前提,其基础性地位无可替代。它不仅为学生搭建了通往广阔知识海洋的桥梁,更是锻炼语言思维、深化理解表达的基石。学生掌握足够数量的汉字后,能够自如穿梭于字里行间,领略阅读的乐趣,汲取文化的精髓。同时,汉字作为汉语的独特载体,其形、音、义的精妙结合,有助于学生在识字过程中逐步构建起对语言的敏感与热爱,从而在表达时更加准确、生动,充分展现个人思想与情感,实现语言能力的全面提升。这一过程,无疑是学生心智成长与知识积累的宝贵财富。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优化与创新
(一)创设情境释文本
如果把一个汉字单独拿出来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的教育方法不仅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也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所以随文识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每一个字都离不开词语,词语离不开句子,句子就是需要在朗读文章中有所认知,所以随文识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方法。教师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上还需要根据文本的特点创设合理的情境和语境,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能够真正地走入文本中,从而教师深刻地理解文本的含义,让学生投入到语文知识学习的状态中,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地对生僻汉字进行记忆。以《比尾巴》为例,在讲解“比”字时,教师要指导最新笔划竖提的书写方法。“尾巴”的“巴”字与之前学习过的“爸爸”的“爸”字相比更加简单,也容易掌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出图片的情景,让小动物比尾巴,然后再带领学生共同朗读文章的内容,使其深刻了解“尾巴”这个词语和生僻汉字的含义,也能够让学生对这些生僻的汉字有所记忆,加深学生学习印象的同时,激发起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学习的热情和信心,从而打造高质量的课堂教育环境。
(二)结合生活实际
日常生活中包含丰富的语文素材,但是在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往往愿意忽视生活素材,没有充分运用生活素材,发挥生活素材的价值和作用。小学低段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薄弱,需要教师善于运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拉近学生与语文知识的距离,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在识字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活动,引入适合学生学习的生活元素,发挥出生活素材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促进作用,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质量。例如在条件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春游活动,引导学生在开放性的环境中识字,身心愉悦、轻松的环境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学习也更为轻松,选择合适的时机开展教学很重要。例如在欣赏柳树时,教师便可以讲解柳、絮等字,将汉字与眼前的景象相结合,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深化学生记忆。又如当学生走在阳光草地上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日、阳等文字,使学生了解生字的起源和发展。在生活素材的引入下,帮助学生记忆更多的生字,促进识字教学质量的提升。音、义、形作为识字教学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重新构建教学结构,注重汉字字形内容,将其作为教学重点内容,同时,教师要结合低段学生特点,适当降低教学难度,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有效引导学生识字,使学生在汉字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乐趣,增强学生对汉字的记忆能力,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使学生在后面接触到的阅读和写作知识学习中更轻松。
(三)灵活运用识字方法
教师在低年级小学语文课堂上,还需要使用灵活的识字方法,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提高课堂知识学习的效率。教师可以使用互助激趣法,也就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汉字的学习。例如,学生在课前可以提前向教师申请认识生僻字的卡片,然后同桌之间进行互动。在进行生僻字复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这种方法,让同桌之间的两个学生互相读自己选择卡片上的生僻汉字,然后当对方出现读错的时候,及时地给予纠正,并且把这个卡片交给对方。在游戏结束之后比较同桌之间卡片的数量,如果相差很多,则是数量多的学生需要继续努力地学习。这样就可以激发小学生之间比较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够让处于弱势的学生更加积极努力地学习生僻汉字,使课堂充满着激情。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归类识字的方法。因为每一个汉字都是有特殊的含义和造型特点的,所以教师就可以从造字的方法进行汉字的学习,其中有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等,这些汉字都拥有着一定的规律,也能够带给课堂教学一定的便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帮学生进行归类,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也能够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例如,教师可以把带“氵”偏旁的生僻字进行归类,告诉学生这样的汉字几乎都与水有关;而带“艹”的则是都与花花草草有关。在这样的归类过程之中,学生还会认识一些课外的生僻汉字,既拓宽了学生知识学习的层面,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果。
三、结语
识字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更是学生们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只有学生先掌握扎实的文字,后面的阅读和写作才会更顺利。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识字教学,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慧敏.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J].语文世界,2024,(10):14-15.
[2]孟利.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实践[J].天津教育,2023,(29):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