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双减”政策下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探究

吴丽萍
  
大海媒体号
2024年54期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教育体育事业发展中心028100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行,如何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初中语文作业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核心素养的培养。所以语文教师必须对作业布置与设计进行有效创新,使语文作业能够发挥出实际作用

关键词:“双减”;核心素养;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引言

“双减”政策背景下,优化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减少作业总量、提升作业质量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优化作业设计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机会,发挥其特长和潜力。

1现阶段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作业设计类型单一

传统语文作业类型单一,大多是单纯重复的知识性作业,作业类型单调枯燥、缺乏新意,仅仅局限于巩固知识和发展学生基础能力,忽视了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学生的综合技能得不到有效的训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2与生活关联性不高

一些语文作业过于抽象,难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导致学生对作业内容感到陌生和无趣。作业设计还存在实用性不强的情况,作业内容缺乏实际应用性,不能帮助学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使语文学习失去一定的实践价值。此外,与生活关联性不大的作业无法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或兴趣,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下降。作业设计还存在脱离现实的情况,作业内容有时可能与学生的年龄、生活阅历或兴趣不符,使学生感到难以理解或产生共鸣。

1.3作业设计内容缺乏层次性

教学知识具有层级性,讲求作业设计循序渐进、层层递进;学生个体具有差异性,讲求分层作业设计。因此,同一个知识点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应该有不同的任务来适应不同层次目标的要求,比如“学习、理解、应用、综合、评价反映”。在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中,教师不重视学生的学习差异,对学生作业“一刀切”,会导致有的学生“吃不饱”,影响学生的能力提升;有的学生“吃不了”,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2“双减”政策下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策略

2.1设计预习作业,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语文教学中,预习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获取知识。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预习作业,引导他们在课前做好学习准备。预习作业通常要求学生进行文本分析、总结、提问等多种认知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批判性思维和写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学生在预习作业中已经接触到了一部分知识,在课堂上可以更深入地讨论、拓展和强化相关概念,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2.2积极布置自主性语文作业

自主型作业设置指的是将学生作为主体,由学生进行作业制定、完成以及评价。想要全面提升语文教学品质,就必须重视培养初中生学习语文的能力,语文教师必需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自主预习、学习、复习、评价,全面保障学生自我学习水平的提升。在新课标的影响下,语文教师需要对作业形式进行全面创新,设计多样性的作业类型。传统作业形式靠“量”积累“质”,就比如语文练习册、全文段落的抄写、课后练习册等等,形式单一且作业量庞大,严重限制了学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违背了新课标的具体要求,所以语文教师应进行多种形式的作业设计。“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传统教学中,语文教师对于作业设计大都以背诵相关知识点、课后习题、考卷试题等为主要形式,内容过于单一并且作业量较大,毫无趣味性的作业完成形式影响着初中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热情,久而久之,学生对于语文作业会产生厌烦情绪,这种做法不符合“双减”政策的实际要求。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必须针对作业设计进行趣味性创新,将寓教于乐贯穿于语文作业当中,激发学生对于知识探索的兴趣,从而有效提升作业品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生活的成就感,使得学生能够积极自主地完成作业,让学生将被动完成作业转换为主动。

2.3设计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通过对学生分层,可以根据他们不同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来设置作业。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巩固基础知识的作业,如字词的强化练习、经典语句的背诵等,帮助他们打牢根基;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需要深入思考和分析的作业,如文本的解读、写作技巧的运用等,以提升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而对于学有余力的优等生,则可以安排一些拓展性和创新性的作业,如文学作品的比较分析、创意写作等,以此激发他们的思维潜力。这样的分层作业设计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有效提升。

2.4鼓励合作与交流的作业设计

初中语文作业可以设计成鼓励合作与交流的形式,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想交流。例如,可以安排小组讨论、合作写作、文学分享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交流见解。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的思维碰撞和创新,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的能力。通过合作与交流,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解读作品,加深对语文的理解。

2.5设计跨学科作业,促进学生思维拓展

跨学科作业要求学生在不同学科领域之间进行关联和整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通过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语言、文学和其他学科的概念,有助于建立更全面、更深刻的学科知识体系。跨学科作业鼓励学生跳出学科的限制,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能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问题。跨学科作业可以增加学生的学科间交叉点,使学习更有趣味,激发他们对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跨学科作业要求学生综合不同学科的知识来解决复杂的问题,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结语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优化作业设计,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潘芝波,李充.“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策略[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23(09):15.

[2]贾维渊.“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创新优化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23(12):13.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