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群众文化助推文旅融合发展实践路径的探索
摘要:群众文化是文化建设的根基,文旅融合是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充分发挥群众文化在文旅融合中的作用,对于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群众文化助推文旅融合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群众文化在丰富文旅产品内涵、促进文化传承创新、推动多元参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耕本土文化资源、创新群众文化表现形式、构建多元参与机制、融合数字技术应用等四条实践路径。本研究旨在为群众文化与文旅融合的深度结合提供新思路,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推动文化强国建设。
关键词:群众文化;文旅融合;实践路径;创新发展;地方活力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在这一背景下,群众文化作为连接本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纽带,正在文旅融合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群众文化不仅能够丰富文旅产品内涵,还能激发地方活力,推动多元参与。然而,如何充分发挥群众文化的优势,探索出切实可行的文旅融合发展路径,仍是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群众文化在文旅融合发展中的作用
(一) 丰富文旅产品内涵,提升文化体验
在文旅融合的进程中,群众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生命力,成为连接游客与当地文化的重要纽带。民间艺术、传统节庆、地方戏曲等群众文化元素融入文旅产品,不仅赋予了旅游活动更深层次的文化意义,还为游客提供了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这种体验不再局限于浅尝辄止的观光,而是深入到了解当地风土人情、感受文化精髓的层面[1]。群众文化的融入使文旅产品更具吸引力和生命力,游客在参与中获得了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产生更深刻的旅游记忆和更强烈的重游意愿。
(二) 促进文化传承创新,激发地方活力
群众文化在促进文化传承创新和激发地方活力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它根植于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成为连接历史与现代的纽带,为文化传承注入新的生命力。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群众文化不仅保存了地方特色,还通过创新性的表达方式焕发出新的魅力。这种创新往往源于群众的智慧,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使文化遗产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新生。地方特色文化的活化与创新,进而激发了社区活力,增强了居民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群众文化的传承创新过程中,地方政府、文化机构、旅游企业等多方主体的参与,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发展生态。
(三) 推动多元参与,实现共建共享
群众文化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多元参与的催化剂,为实现共建共享提供了广阔平台。它激发了当地居民、游客、文化工作者等多方主体的积极性,使其成为文旅融合的重要参与者和受益者。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如民俗节庆、艺术展演、手工艺制作等,不仅增强了社区凝聚力,也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的窗口。这种多元互动模式打破了传统旅游中游客与当地居民的界限,营造出一种共创共享的氛围。同时,群众文化的参与性特征还促进了文旅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创新利用,为文旅产品注入新的活力。
二、群众文化助推文旅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探索
(一) 深耕本土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旅IP
深耕本土文化资源需要深入挖掘地方文化底蕴,提炼其中独特而富有吸引力的元素,进而塑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文旅品牌。在实施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当地的民俗活动、传统工艺、特色美食等群众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的文旅产品[2]。例如,可将传统节庆活动重新包装,融入现代元素,打造成为吸引游客的文化IP。又如,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与创意设计相结合,开发出独具魅力的文创产品。这种做法不仅能够彰显地方文化特色,还能激发群众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在打造文旅IP的过程中,应注重品牌塑造和营销推广,通过多元化的传播渠道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要坚持创新发展理念,不断丰富IP内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文旅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推动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 创新群众文化表现形式,提升文旅吸引力
传统的群众文化活动往往局限于固有模式,难以满足当代游客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因此,在文旅融合发展中,亟需探索新颖的表现手法和体验方式。这种创新不仅包括形式上的变革,更涉及内容的深度挖掘和重新诠释。例如,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融入现代舞台剧创作,或将民间故事改编为沉浸式实景演出。通过这些创新形式,游客得以更深入地感受本土文化魅力,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同时,创新还应注重跨界融合,如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打造富有创意的文创产品。此外,借助数字技术手段,如AR/VR技术,可以为群众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使其呈现方式更加丰富多彩。这不仅能够吸引年轻群体的关注,还能扩大文化传播的受众范围。在实践中,一些地方通过举办创意文化节、艺术季等活动,成功地将群众文化与现代艺术、科技等元素相融合,极大地提升了当地文旅项目的吸引力。
(三) 构建多元参与机制,激发群众创造活力
构建多元参与机制的核心在于打破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文化管理模式,建立起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群众多方联动的参与框架。通过搭建开放性平台,为群众提供展示才艺、交流创意的舞台,使其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主角。这种参与不应局限于表面的形式,而是要深入到文旅项目的策划、设计和运营等各个环节。例如,可以组织群众参与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理,邀请他们为文旅项目贡献创意点子,甚至参与文创产品的设计和制作。同时,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也不可或缺,通过设立群众文化创新基金、举办创意大赛等方式,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此外,培育和扶持民间文化社团,为群众自发组织文化活动提供支持,也是激发创造活力的有效途径[3]。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充分发挥引导和服务作用,为群众参与搭建平台、提供资源,而不是包办代替。企业则可以借助其市场化运作经验,将群众的创意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的文旅产品。通过构建这样一个多元参与、协同共创的机制,不仅能够激发群众的文化创造力,还能增强文旅项目的本土特色和生命力,推动文旅融合向更深层次发展。
(四) 融合数字技术应用,拓展文旅体验边界
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群众文化与文旅融合开辟了新天地。借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前沿技术,传统文化元素得以焕发新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沉浸感和互动性。这不仅丰富了游客的体验维度,还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提供了创新途径。数字化手段使得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再创造成为可能,让静态的文物“活”起来,让无形的文化“显”出来。例如,可以通过全息投影技术还原古代建筑的原貌,或利用交互式数字展览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工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更是打破了时空界限,使得文化体验不再局限于实地参观。通过小程序、短视频等形式,群众文化可以随时随地触达受众,激发其参与和创作的热情。数字技术还为文旅融合提供了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服务的可能,通过大数据分析游客偏好,定制专属文化体验方案。在这个过程中,群众既是文化的消费者,也成为内容的生产者,形成了一个良性的文化生态循环。数字化转型不仅拓展了文旅体验的边界,更重塑了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方式,为文旅融合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群众文化在文旅融合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为文旅产业注入了活力和内涵。深入挖掘群众文化资源,创新表现形式,构建多元参与机制,并融合数字技术,将有助于推动文旅融合向更高层次发展。未来,应进一步强化群众文化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激发文化创新活力,提升旅游体验质量,从而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王俊.群众文化助力文旅融合[J].文化产业,2024,(21):19-21.
[2]邓凯韵.文旅融合背景下群众文化品牌的高质量发展探析[J].参花,2024,(20):134-136.
[3]刘佳琪.群众文化助推文旅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探索[J].大众文艺,2023,(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