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三全育人”视角下投资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路径

谢钟芸
  
大海媒体号
2024年75期
怀化学院 商学院 湖南 怀化 418000

打开文本图片集

作者简介:谢钟芸,女,土家族,1992.06-,湖南怀化人,怀化学院,专任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与经济

基金项目:怀化学院2022年校级教改项目《“三全育人”视角下投资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数字经济时代,投资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顺应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和新商科人才的需求。本文分析总结了目前高校投资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从国家对新商科人才转型的要求出发,以提升投资学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和关键能力为突破口,深入探索“三全育人”视角下投资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路径,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求。

关键词:三全育人;创新型;人才培养

一、前言

数字经济时代,各行各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商科领域的专业界限逐渐模糊,新业态与新职业不断涌现,对具备创新能力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和新商科人才需求的背景下,要求本科高校商科专业教育进行相应调整与转型[1]。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全员育人是指高校要形成育人合力,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自我育人的有机统一。这就要求高校建立健全育人机制,明确各类人员的育人职责,提高各类人员的育人能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全程育人是指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都要实现课堂内外、校内校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育人目的,注重对学生思想的引领、知识的培养和素质能力的提升。全方位育人是指高校要从多个维度全方面对学生进行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素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实现对学生的均衡发展[2]。

投资学专业培养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本科四年的学习,思想道德素养、专业能力、独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社会认知与实践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能够满足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投融资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用人要求。目前我国高校的教育还明显存在着发展不均衡、模式发展不成熟的问题,尤其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跟不上高校教育规模的扩大,而“三全育人”理念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符合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与要求。因此,在高校教改中,坚持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导,在“三全育人”视角下对高校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和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具有很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高校投资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学生普遍创新意识相对薄弱、创新素养相对较低。除此之外,高等教育中的传统教育理念也制约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对高校投资学专业人才创新培养现状进行梳理,总结出以下几个问题。

(一)缺乏与行业深入融合

高校投资专业人才培养是当代教育的重要课题,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投资领域的创新能力。然而,当前高校投资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与行业深入融合。这一问题表现为缺乏与社会需求的对接,投资专业人才培养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3]。高校投资专业人才培养应该充分利用行业实践的资源和平台,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投资人才。然而,目前高校投资专业人才培养往往缺乏与行业实践的有效结合,忽视了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的重要性,导致投资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和方法过于理论化和书本化,与实际工作要求存在较大差异,造成了人才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不足。

(二)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投资学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该专业重视实操能力和投融资分析能力的培养。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应该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和需求,及时调整,以培养适应市场变化的创新型投资专业人才。然而,目前高校投资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不准确,没有充分反映高校教育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的要求。缺乏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导致投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内容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与综合能力的培养,造成了人才供需的失衡和结构性矛盾[4]。

(三)教学资源建设滞后

如今高校投资专业的课程体系往往不能及时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需求,缺乏对新兴领域和前沿知识的涵盖,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与市场实际需求不匹配,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且本科课程教学中主要依赖于传统的灌输式讲授,考核模式也以纸质化考试为主,缺乏对学生主动参与和实操能力的锻炼,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足,综合竞争力较差,难以形成有效的学习成果和深刻的理解。其次,相比我国金融行业的迅猛发展和不断创新的金融产品,投资学课程教学使用的教材略显滞后,相关课程知识内容的交叉和重复问题也较为严重,缺乏相应的课程辅助教学平台。

三、“三全育人”视角下投资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路径

(一)创设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投资学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也需要具备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应该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5]。投资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路径建设的重点,在于创设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本文设计概括为六大环节:1、教学定位与目标: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突出投资学专业特点,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投融资问题;2、教学方案设计:本着教学目标的达成,优化课程设计,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开设实验课程、组织社团活动、开展投资实践项目、参与投资竞赛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的场景中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综合素质;3、教学资源建设:确保“人财物”的有效组织和利用,同时进行必要的教学条件和资源建设,建立产教融合平台、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优化师资队伍;4、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设计、执行、评估各类投资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分析、讨论、模拟各类投资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5、教学成果与产出:通过教学管理系统的建设、在线调查、评估和认证活动的参与以及与其他教育机构或企业的合作等方式获取;6、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评价是持续的动态的过程,以实现教学目标为核心,致力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的持续进步,如图1所示。

(二)加强专业素养与人文素养的融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要求:“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因此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强专业素养与人文素养的融合。在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途径上,一是应成立“三全育人”工作领导小组,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可操作性强的具体制度措施。二是要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深度挖掘、整合学校的内在精神与核心理念,体现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在培育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关注人文精神的渗透。三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进优秀的海内外投资学专家,开展教师之间的深入交流与合作,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金融、经济学术会议等方式,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知识、研究能力和文化素养。四是改革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丰富学生的人文教育,不断加强人文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进一步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

(三)重构创新型人才培育体系

1.改革课程知识体系

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在全过程育人思想的指导下,对课程知识体系进行调整和优化,使之更加符合投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在投资专业人才培养中,应重构课程知识体系,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特点,确定财经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明确课程知识体系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结构。在教学方面,注重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的结合,以问题为导向,以案例为载体,以项目为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重构课程知识体系,应及时更新知识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基础与前沿、专业与通识的结合。教师应该根据社会发展,及时更新教材和教案,引入新兴知识,增强知识内容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2.多学科知识的融合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案例分析、实验模拟、实地考察等方式,增强知识内容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根据投资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平衡专业核心课程和通识选修课程,增强知识内容的系统性。教师应根据投资专业人才培养的层次和方向,建立横向贯穿各个学科领域、纵向延伸各个学习阶段的知识结构,增强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在本科阶段,应重点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核心技能,引入新知识与新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场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分析能力,深入探讨理论基础和实际问题,如金融风险管理、数字货币、智能投顾等引导学生开展新知识与新技术的前沿研究和应用创新,如金融科技、智慧城市、共享经济等。

3.创新评价机制

为提高学生的创新素养,教师需要对评价机制进行革新。一方面,评价方式应多元化,教师应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平时的课堂参与度、互动率以及创新行为,将学生的创新素养纳入考核范围,以此来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另一方面,评价主体应多元化,教师应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人工智能评价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立体化的评价,以此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考与实践。

四、结语

数字化时代,投资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顺应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和新商科人才的需求,以确定教学成果的适配性与实践性。本文深入探索了“三全育人”视角下投资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路径,如图2所示,三全育人体现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的包含了德智美体全面的教育,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设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加强专业素养与人文素养的融合、重构创新型人才培育体系的培养路径,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及整个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翟绪军,潘楚扬,林红.应用型本科高校商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探索[J].科教导刊,2023, (26): 26-28.

[2]黎安康.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财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4, 46 (S1): 293-295.

[3]张丽晶.创新驱动发展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4,37(06):9-10+13.

[4]王传梅.“全方位育人”模式下英语人才创新素养培育路径[J].英语广场,2024,(07): 113-116.

[5]黄晓敏.数字化时代财务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以闽江学院为例[J].互联网周刊,2024,(05):68-70.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