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高校基层党支部党建与业务融合成效考核评价研究

——以浙江大学为例

吴菁 杨启炜 李志荣
  
大海媒体号
2024年77期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构建科学、精准的高校基层党支部党建与业务融合成效考核评价体系,是提升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更是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需要。本文以不同类型党支部的党建工作目标和业务单位工作分类为出发点,运用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分析了党建与业务融合成效考核评价的现实性问题,构建了基于实证研究需求的高契合度融合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并提出了促进高校基层党支部党建与业务互融互促的对策和建议,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党支部;党建与业务融合;成效;考核评价

【作者简介】吴菁,女,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副科职组织员。

杨启炜,男,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

李志荣,女,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党政办主任。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大学2022年度党建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22DJ-ZX108Y)研究成果。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2021年4月中共中央发布,以下简称“条例”)指出“坚持高校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深度融合,为高校改革发展稳定、完成党和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提供思想保证、政治保证、组织保证”。[1]《条例》作为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遵循,将高校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以党内法规的形式作出规定,这充分体现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是坚持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近两年党建与业务融合是上至党中央、下至各级基层党组织普遍关注的话题,党支部作为基层党建的最后一公里,往往存在对党建和业务的关系,双融合的工作要求理解不够深入,落实不够到位的现状,这就迫切需要构建一个党建业务联动式的成效考核评价体系,考评体系更加科学,责任落实更加细化,考核结果有激励,推动党支部党建和业务工作互融互促。

一、党建与业务融合现状

党建工作是促进高校教书育人机制深入实践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问卷星”网络调查平台,对浙江大学党员师生进行了问卷发放,了解党员对党建与业务融合成效的态度和评价。共1248名党员参与了调查,经调研对象对党建与业务融合态度和评价的调研结果显示,超2/3的党员认为党建与业务融合非常重要,反映在新时代下,党员对高校党建工作要和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的要求和重要性有基本的思想认识,但是仍有3.9%的党员认识不足,认为党建工作是务虚的,对业务工作的促进作用不大。在被问到党建对业务的引领和促进、业务对党建工作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时,超50%的党员都认为两者相辅相成,互融相促,认可开展融合的意义和价值。关于党建与业务统筹考核对促进融合的作用,认可度对比前三类问题有所下降,分析原因一是当前针对两者融合的考核机制并不健全,实施和考核办法也待完善,未能体现在日常考评考核中;二是当前存在的考核办法较多普及在支委班子层面,普通党员并未真正参与考核的过程,导致对两者融合考核的作用发挥了解不深,重视不够。

经调研对象党支部党建与业务融合的现状结果显示,近几年,随着高校党建“双创”工作和“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创建工作的有效开展,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具体举措已经在党支部建设中逐步实施,大部分党员表示,所在党支部会常态化联系师生群众,也注重在业务工作一线识别和发展党员,在进行业务绩效考核时会考虑党建工作的投入情况。党支部在业务单位的“角色”也有了较大改变,63.6%的党员认可党支部在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党组织的决策部署发挥的作用,33.8%和45.5%的党员认为党支部在讨论业务单位重大事项和落实上级重大决策时作用突出和有一定作用。在被问到党建与业务融合是否对整体绩效产生了积极影响时,有近20%的党员认为影响不明显,这与缺乏党建与业务融合的体制机制有较大关系,如何设计一套党建与业务目标任务同部署、同推进、同检查、同考核的科学规范运行机制至关重要。

二、党建与业务融合成效观测点的确定

(一)党支部分类和党建工作目标任务分析

高校基层党支部类型多样,包括教师、学生、管理服务型党支部等,教师党支部往往是以专业、教研室或研究所建立的;而非专任教师的教职工党支部大多是行政人员组成的;学生党支部通常以年级、专业、社团为单位建立。由于中心工作的不同,党支部的党建工作目标任务也各有侧重点,经文献分析和分类研究,高校三种类型党支部党建工作目标总结如下表1所示:

(二)基层单位业务工作内涵和分类

高校有多种类型的内设机构、基层单位,如校院两级的各类职能部门、研究所、教研室、机关科室、学生团支部等,不同类型的基层单位业务和中心工作存在较大差异。高校机关科室业务范畴包括提供管理和服务、决策参谋的管理作用、工作作风建设和政务公开。高校专任教师业务工作目标主要包括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专项工作,社会服务包括为政府、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开展成果转化等工作;专项工作如学科建设、专业认证、教学评估等一定时期内的重点工作。高校学生团支部业务范畴主要涵盖科学研究、课程学习、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四个方面。

(三)典型案例研究

为了解党建与业务融合的途径和效果,调研“双融合”优秀案例开展的现状和取得的经验成效,进一步对党建与业务融合成效的观测点进行科学准确的判断。单位A建立了包括董事会、党委会联席会议机制,保障科学决策;实施党组织、经营组织干部交叉任职,建设党、工、团、经营班组“四合一”基层战斗堡垒,凝聚员工在攻坚克难任务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业务工作的考核中,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统筹考核,加入了党员参与业务决策的比例、党建活动对业务绩效的影响等因素,对在党建与业务融合中表现优秀的个人和团队给予奖励,进一步以考核推动党建引领生产经营。单位B在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多个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包括组织编制融合,由业务科室负责人担任党支部委员、党小组组长,保证党支部在党建和业务工作中都有相应的话语权;目标方向融合,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把“四个面向”作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科技创新的前进方向,在正确的政治方向下开展业务工作;内容融合,以“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为单元,既开展业务工作的研讨交流,也融入党内红色主题的讲授分享。

(四)观测点分析

通过以上的研究分析,总结凝练党建与业务融合成效的六个观测点,也是考核指标的来源。思想目标融合,强化政治引领,以党的创新理论明确融合方向;组织体系融合,机关党支部要推动党的组织体系融入学校治理体系,教师党支部要扎实推进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建设,将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教师思想政治、师德师风等工作与学习国家科技创新政策、科研项目申报、成果输出与转化相联动,学生党支部要以党建为抓手,将党支部活动作为团支部、班级活动的有效平台和载体,完成科学研究、课程学习任务,同时深化与团员、群众的沟通与联系。行动效果融合,以党建带动业务工作取得的成效。机制保障,党建为业务发展提供支持和搭建平台,如教师党支部在整合科研资源、组建科研团队过程中,依托支部共建等机制推动校企平台合作;学生党支部参与并研究决定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如年度计划制定、评奖评优等工作中的重要事项;内容融合,如教师党支部在课程思政建设、“双一流”建设中将“党建融合、突出党的引领作用”的理念贯穿建设各个环节。文化融合,除了加强对学科、学术文化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和浸润外,也要加强对红色文化与革命精神的教育。

三、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指标确定

本文党建与业务融合成效考核指标设计以调查问卷获取的基层党支部对双融合成效的总体评价为基础,以党建与业务工作的目标分析结果为支撑,分析、提炼高校基层党支部党建与业务融合的观测点,结合德尔菲专家调查法进行补充、细化和删改,最终构建的党建与业务融合成效考核指标设计及指标说明如下表2所示。

(二)模型构建

综合考虑指标元素之间的层次关系,将“党建与业务融合成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O)” 作为目标层,一级指标(Ai)、二级指标(Bi)分别作为准则层和方案层,构建党建与业务融合成效考核层次结构模型,如下图1所示。

(三)指标重要性判断

运用德尔菲法对指标重要性进行判断。[4]由于考核指标的重要性在不同考核主体眼中不尽相同,为了保证结果的全面性和科学性,专家组由4名考核领导(组织工作部门、学院党委领导各2名)、1名教师支部书记代表、1名学生支部书记代表和1名机关支部书记代表组成,同时包括考察组和考察对象。7位专家对各项指标要素的重要性程度进行打分,其中非常重要赋值 1 分、比较重要2分、一般重要3分、比较不重要4分、非常不重要5分。采用计算“评价等级和”对同一指标的所有专家打分数值进行求和。

(四)权重计算

基于上文构建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首先对每一级指标要素下包含的同类平行指标要素的重要性程度进行两两比较,采用“1-9标度法”,形成5个判断矩阵。为保证计算结果的科学性,需对判断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以验证专家是在同一逻辑与同一标准下进行判断的。最后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就是同级内指标的权重,指标体系的完整权重还需计算方案层B对目标层O的权重系数。

可以看出专家咨询结果一致性符合要求(见表3):

同时可以得到指标的权重如下表4所示:

四、指标分析

在新时代背景下,构建科学、精准的高校基层党支部党建与业务融合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对提升两者融合的质量和实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根据构建的基层党支部党建与业务融合成效考核指标体系,可以对相关工作有更加清楚地认识。对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成效而言,应当重点考核党支部在发挥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方面的重要作用。彰显政治力、把好政治方向,确保业务工作与党中央决策部署同向同行,这与高校将政治要求落实到办学治校的具体行动中,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引领高校师生始终听党话、跟党走深度契合;重点围绕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联系服务群众等工作中,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这也是贯彻落实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的体现;相反地,资源保障、组织文化建设、工作考核等指标重要程度偏低,这些指标更具有显性特征,党支部更容易通过内部建设达到要求,说明在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成效上,更需要在党建工作的内驱力上下功夫,加强党组织的政治、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

五、研究结论及建议

运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构建的党支部党建与业务融合成效考核评价指标,有效解决了传统评价各模块互不相通的缺点,完整的考核体系将不同维度的指标换算到同一标准下计算,符合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的工作要求,能够在一定程度反映党建与业务融合的质量和成效。本文基于有关政策文本和相关研究成果,提出融合成效考评可以分为四个维度,分别是引领力、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并结合较为充分的调查研究将其细化为15个指标。

完善党支部工作机制。以落实理论学习“第一议题”制度为抓手,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党的创新理论中找到与业务工作相关的内容,通过深化学习来形成更好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提升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党支部与业务单位的沟通机制,明确党支部在业务工作中的权责边界,规范党支部议事和决策规则,落实保障党支部在业务单位中的政治核心作用。

实施党建项目化管理。聚焦业务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由党支部、党小组或者相关岗位的党员骨干组成攻关团队,通过党建项目化管理,将一系列党建工作落实在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的实事项目中,实现了党建与业务工作同向发力、同步推进。党员干部通过党建项目化管理紧扣重点难点,细化任务分工,落实责任到人,为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了平台和途径。

用好考核结果,发挥激励作用。[5]一是加强考核结果的及时反馈性,有助于党支部尽快了解上级党委对自身党建工作的总体评价,同时便于及时调整下一阶段的方法和策略,不断完善和改进工作;二是发挥考核结果的正向激励性,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党支部年度党建工作情况的重要依据,或作为评先评优、干部奖惩和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同时,党建与业务融合成效的考核成绩与业务单位年度考核成绩挂钩等。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EB/OL].(2021-04-22)[2024-06-03].https://www.12371.cn/2021/04/22/ARTI1619086314385347.shtml.

[2]德尔菲法 [EB/OL].(2023-12-26)[2024-06-03].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E%B7%E5%B0%94%E8%8F%B2%E6%B3%95/759174?fr=ge_ala

[3]张荣,任建蕊.推进高校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实践思考[J].时代报告,2022(7):28-30.

[4]斯阳,李露萍.协同治理视域下高校机关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现状与对策[J].基层党建,2022(4):79-84.

[5]黄海涛.用好考核“指挥棒”管好党建“责任田”[J].党建研究,2022(2):196-197.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