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讲好青海故事推进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项目式学习策略
标 注:本文系青海省社科联课题“青海省学校四史教育常态化机制研究(课题编号:22Y029)”研究成果;本文系2024年青海省教育系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相关主题研究”资助课题“讲好青海故事推进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项目式学习策略研究”研究成果。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通过讲好青海故事,运用项目式学习策略推进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青海,作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民族团结进步实践。本文分析了讲好青海故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内在联系,阐述了项目式学习在该教育中的独特优势,提出了项目式学习策略的具体实施策略,以期在中小学阶段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关键词:青海故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小学教育;项目式学习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在中小学阶段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青海作为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资源。讲好青海故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探索讲好青海故事推进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项目式学习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讲好青海故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内在联系
青海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生活着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等多个民族。青海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反映了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共同创造的灿烂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体现。讲好青海故事,可以让学生了解各民族共同开拓祖国疆域、共同书写祖国历史、共同创造中华文化的历史进程,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各民族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增强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包容精神。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受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成果,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的向心力。
二、项目式学习在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的优势
项目式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在讲好青海故事推进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深入了解青海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采访调研、制作作品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讲好青海故事推进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项目式学习策略
(一)确定项目主题
1.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项目主题
在确定项目主题时,教师可以结合中小学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如历史、地理、语文、品德与社会等学科,挖掘青海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民族特色资源,确定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相关的项目主题。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确定适合学生的项目主题。例如,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确定“青海的美丽风光”“青海的民族服饰”等主题;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可以确定“青海的历史文化遗迹”“青海的民族传统节日”等主题;对于初中学生,可以确定“青海的民族团结故事”“青海的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等主题;对于高中学生,可以确定“青海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青海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等主题。
2.突出项目主题的时代性和教育性
在确定项目主题时,教师要注重突出项目主题的时代性和教育性。项目主题要紧密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和时代主题,如民族团结、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等,让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了解国家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项目主题还要具有一定的教育性,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明晰项目实施步骤
项目式学习的实施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项目启动阶段。教师要介绍项目主题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分组,确定小组名称和口号,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和职责。教师引导学生制定项目计划,包括项目进度安排、任务分工、资源需求等。二是项目实施阶段。实施中要注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学生通过查阅书籍、报纸、杂志、网络等渠道,收集与项目主题相关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在资料收集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权威性。如有实地考察与调研,学生要根据项目计划,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在实地考察和调研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安全,遵守纪律,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同时,学生要认真观察、记录和思考,收集第一手资料。作品制作与展示。学生根据项目计划,选择合适的方式制作作品,如手抄报、调查报告、PPT 演示文稿、视频等。在作品制作过程中,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作品的质量和水平。作品制作完成后,学生要进行展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心得体会。三是项目总结阶段。学生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包括项目目标的达成情况、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小组成员的合作情况等。教师对学生的项目实施过程进行评价和反馈,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同时,教师要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学生根据教师的评价和反馈,对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提高作品的质量和水平。
(三)明确教师角色定位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具有时代性和教育性的项目主题和目标,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和评价标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实践创新。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问题解决方法、资料收集渠道、作品制作技巧等。教师要根据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建设性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和综合素养。
(四)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一是评价内容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同时,评价内容还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评价。二是评价方式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等。三是评价标准要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评价标准要根据项目的特点和目标进行设计,既要注重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评价,也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 巴克教育研究所.项目学习教师指南——21世纪的中学教学法[M].任伟,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4.
[2] 桑国元.马依然.项目式学习的历史溯源、现实需求与未来发展[J].中国教师,,2024(09).
[3] 张华.论“设计本位学习”[J].教育发展研究,2006(23):
[4] 邓金萍,于开莲,杨鑫.项目活动、项目教学与项目学习:幼儿园课程实施形式相关概念辨析[J]. 学前教育,2022(23):4-7.
[5] 杨明全.核心素养时代的项目式学习:内涵重塑与价值重建[J].课程·教材·教法,2021(2):5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