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石家庄市城乡建设中传统风貌建筑保护与利用策略研究

刘丽 黄蕾 王利素
  
大海媒体号
2024年80期
石家庄学院 河北省 石家庄市 050000

课题项目:石家庄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24年度社科专家培养项目“我市城乡建设中传统风貌建筑保护与利用策略研究”(立项批准号:2024zjpy52)

摘要:本文对石家庄市传统风貌建筑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保护与利用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石家庄市传统风貌建筑的特征、历史价值以及当前保护现状,指出了在城市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存在的矛盾与挑战。结果表明,尽管市政府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但仍面临城市化压力、公众认知不足、保护执行不到位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制定综合性保护规划、推动多元化利用模式、加强公众参与和教育、创新保护技术等策略,以促进石家庄市传统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与文化传承。

关键词:石家庄市;传统风貌建筑;保护意识;公众参与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石家庄市城乡建设面临着现代化发展与传统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传统风貌建筑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其进行保护和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许多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建筑面临被忽视、改造甚至拆除的威胁。因此,如何在保护传统风貌建筑的同时,合理利用这些资源,成为了城乡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石家庄市传统风貌建筑的现状,提出一系列保护与利用的策略,为该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 传统风貌建筑的定义

1.1传统风貌建筑的定义

传统风貌建筑是指在某一历史时期具有地方性特色的建筑类型,其设计、结构、装饰和材料体现了特定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征,这类建筑通常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构造工艺和装饰艺术,反映了该地区的传统工艺和生活方式。传统风貌建筑不仅是建筑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体。在现代建筑技术和材料不断演变的背景下,传统风貌建筑通常展现出其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成为对过去生活方式和建筑技术的见证。

1.2石家庄市传统建筑的特征和历史价值

石家庄市的传统风貌建筑体现了北方地区传统建筑的典型特征。首先,这些建筑多采用砖木结构,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四合院和民居,其建筑形式和空间布局展示了北方寒冷气候下的适应性。例如,传统四合院的布局讲究中轴对称和功能分区,既适应了北方干燥气候,又符合传统的家族生活需求。这种建筑风格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技术水平,还传承了中国古代的家居文化和建筑理念。其次,石家庄的传统建筑常用本地特有的砖石材料,这些材料不仅耐寒防潮,而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性与耐久性。例如,传统的青砖和石材在地方建筑中广泛使用,这些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方式体现了石家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石家庄传统建筑中的雕刻和装饰艺术,如门窗上的木雕和砖雕,也蕴含了丰富的地方文化元素,展示了工匠的技艺和地方风俗。

2 石家庄市城乡建设中传统风貌建筑保护现状分析

2.1当前保护现状

石家庄市作为河北省的省会,近年来在城市化进程中对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政府和相关部门在政策上逐步加强了对传统建筑的重视,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例如,市政府在《石家庄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明确了保护范围,并设立了专项资金用于修复和维护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此外,石家庄市还建立了传统风貌建筑档案,记录了各类重要建筑的历史背景、现状及保护要求。这些措施有助于系统性地保护和管理传统风貌建筑,确保其文化遗产的完整性。然而,尽管有了政策和资金支持,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在实际操作中,保护措施的执行力度和效果参差不齐,一些建筑在修复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或资金不足,存在保护不到位的问题,传统建筑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缺乏对违法行为的有效制裁措施。这些问题使得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工作面临较大的难度,保护效果不尽如人意。

2.3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石家庄市在传统风貌建筑保护中面临着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巨大压力。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许多历史建筑被拆除或改建,以适应现代化的城市需求。城市规划中的优先考虑是经济效益和土地利用效率,传统风貌建筑常常被忽视。在一些开发项目中,虽然存在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承诺,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保护措施往往被削减或忽略。例如,某些老旧社区在改造过程中,尽管规划中有保留传统建筑的要求,但由于实际施工中的管理不到位或资金限制,很多建筑被破坏,原有风貌难以恢复。其次,公众对传统风貌建筑保护的认知和参与度不足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尽管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在传统建筑保护方面做出了努力,但许多市民对这些建筑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认识不足,缺乏足够的保护意识。这种认知不足导致在建筑修复和改造过程中,缺乏来自社区和公众的有效监督。此外,由于缺乏系统的宣传教育和参与机制,公众对传统建筑保护的参与往往较少,使得保护工作的开展受到制约。

总的来说,尽管石家庄市在传统风貌建筑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依然存在着城市化压力和公众认知不足等挑战。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保护法规,加强公众宣传与教育,提高社会各界对传统建筑保护的重视和参与。只有在政府、社会和公众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传统风貌建筑的有效保护,确保其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扬。

3 石家庄市城乡建设中传统风貌建筑保护与利用策略

3.1制定综合性保护规划,完善相关保护政策

在石家庄市城乡建设中,有效保护传统风貌建筑的关键在于制定一套系统性和综合性的保护规划与政策。这一策略的核心是建立一个明确且可操作的保护框架,该框架不仅涵盖法律法规,还包括技术标准和实施细则。在制定规划时,必须对石家庄市现有的传统风貌建筑进行全面的调查与评估,这一过程包括对建筑的历史背景、文化意义及建筑结构的详细分析,以确保所制定的保护措施能够准确反映建筑的实际价值。《石家庄市传统风貌建筑保护规划》应对传统建筑进行分类,确定不同建筑的保护级别,并制定针对性的保护措施。该规划不仅要考虑建筑本身的保护,还要确保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避免传统建筑保护与城市发展目标发生冲突。例如,对于历史悠久且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建筑,规划应设定更高的保护标准和更严格的修复要求,而对于相对较新且较少被关注的建筑,则可以制定相对宽松的保护措施,但仍需确保其不被随意改动或拆除。在政策方面,建议完善《传统风貌建筑保护条例》,明确保护责任和监督机制,并设定具体的处罚措施,以遏制非法拆除和破坏行为。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框架,确保所有涉及传统建筑的活动都在法律的约束下进行。此外,政府应引入“保护与利用并重”的理念,设立专项资金和提供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建筑保护工作。为确保政策的时效性和适应性,应定期更新保护政策和技术标准,以适应城市化进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有效保护石家庄市的传统风貌建筑,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3.2推动多元化利用模式,促进文化与经济双重效益

为了实现传统风貌建筑的有效利用,必须深入探索并推动多元化的利用模式,这些建筑不仅要得到保护,还要充分发挥其在文化与经济方面的潜力,从而实现双重效益。在文化层面,建议将传统风貌建筑改造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或历史文化博物馆,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将传统建筑的历史价值转化为吸引力。例如,将建筑改造为“历史文化街区”可以重新定义其在城市中的角色,展示地方传统工艺、民俗文化和历史故事,创造一个集教育、娱乐和互动于一体的文化体验空间,吸引更多游客,增加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同时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举办定期的文化活动、工艺展览及节庆庆典,持续增强建筑的社会影响力和经济收益。在经济方面,应推动传统建筑与现代商业的结合,将其用作特色商铺、餐饮场所或民宿,为传统建筑注入新的生命力,在保护其历史风貌的基础上提升其利用效率。例如,将古老的民宅改造为“风情民宿”,为游客提供独特的住宿体验,为建筑带来稳定的经济回报。引入“文化+商业”的模式,将传统建筑与现代商业需求相结合,创造出新的经营模式,使其成为城市经济活力的源泉,这种模式能增强建筑的经济效益,为当地社区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商业机会。石家庄应推行以“活化利用”为目标的改造方案,确保传统风貌建筑在现代城市环境中焕发新生,精心设计和规划,保持建筑的历史风貌与功能,满足现代使用需求的同时,保持其文化独特性,使传统建筑能够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挥作用,为其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了可行的路径。

3.3强化公众参与与教育,提升社会保护意识

在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过程中,公众参与和教育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了有效提升社会对传统建筑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必须采取一系列精细化的措施。第一,举办“传统建筑开放日”,组织公众参观这些历史建筑,提供实际的文化体验,使人们能够直观感受到传统风貌建筑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与此同时,开展“文化遗产讲座”或“建筑保护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深入讲解传统建筑的保护技术、文化背景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提高公众的知识水平和保护意识。第二,加强宣传教育,将传统建筑保护纳入中小学课程,开设相关的教育课程,向学生介绍本地历史建筑的背景、保护方法以及文化重要性,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觉,培养他们对本地传统建筑的尊重和保护意识。配合开展课外活动,如组织学生参与传统建筑模型制作、现场保护实践等,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保护兴趣。第三,建立一个有效的“公众监督机制”,设置专门的投诉和建议渠道,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到传统建筑保护的过程中,能够增强社会对保护工作的关注和支持。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如创建线上平台和社区论坛,为公众提供了便捷的信息获取和交流渠道。这些平台可以汇集来自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实现对保护工作的实时监督和反馈。这种开放透明的沟通方式,能够增加保护工作的透明度,让公众在参与和监督中增强对传统建筑保护的责任感和参与感。

3.4创新保护技术,提升管理水平

在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和修复过程中,必须注重技术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确保修复工作既能保持建筑的原貌,又符合现代建筑的标准和要求。首先,加强对保护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是提升保护水平的基础。现代建筑科学技术,特别是“激光扫描”和“3D建模”,在传统建筑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激光扫描技术可以快速、精确地记录建筑的三维数据,从而获得建筑的详细测绘图。这种高精度的测绘结果为修复团队提供了真实、全面的建筑状态信息,使他们能够在修复过程中准确把握建筑的结构和细节。3D建模技术则通过虚拟重建建筑模型,帮助设计师和工程师在修复前对建筑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模拟,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修复方案。例如,在石家庄市的一项传统建筑修复项目中,使用了激光扫描和3D建模技术对一座明清时期的古宅进行全面测绘。通过这些技术,修复团队成功获取了古宅的详细三维数据,并制作了高精度的虚拟模型。这些模型不仅帮助团队识别了建筑中存在的结构问题,还模拟了不同修复方案的效果,最终选择了最适合的修复方案。该项目的成功展示了现代科技在传统建筑保护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大大提升了修复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除了技术支持,推广使用环保、可持续的材料和技术也是保护工作的关键。传统建筑修复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原材料和工艺,但现代环保材料的引入可以减少对原建筑的干扰,同时提高修复后的建筑使用寿命。例如,使用高性能的透气性涂料和环保的修复材料,不仅能有效保护建筑原有的结构和装饰,还能确保建筑在现代使用中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风貌建筑不仅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独特的地方特色,对增强城市的文化认同感和历史深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传统建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有效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资产,必须采取综合性保护措施,提升技术与管理水平,同时推动公众参与和多元化利用。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认识的深化,我们有理由相信,石家庄市的传统风貌建筑将能够在现代化与传统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不断完善保护策略,能够有效保存城市的历史风貌,并使其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继续发挥独特的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谭炳坤,叶昌东. 广州市传统风貌建筑保护与利用策略研究 [J].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4, (01): 5-7.

[2]罗玥琪,胡斌. 传统风貌建筑地域特色保护与传承研究——以重棉四厂传统风貌建筑为例 [J]. 当代建筑, 2023, (S1): 18-21.

[3]广州立法保护传统风貌建筑 [J]. 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 2022, (12): 4.

[4]朱懿. 道郡村传统风貌建筑保护与更新设计研究[D]. 海南大学, 2022.

[5]王绍杰. 传统风貌区建筑保护整治策略研究——以贵州从江下江镇粮管所仓库群为例 [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1, (22): 1-3+10.

[6]孙琳琳. 蓬莱万寿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建筑保护与更新设计研究[D]. 山东建筑大学, 2020.

作者简介:1.刘丽,出生年月:1975.8,女,汉族,籍贯:河北省邯郸市,所在院校:石家庄学院,职称:副教授 学历:研究生,学位:硕士,研究方向:美术学。

2.黄蕾,出生年月:1989.10,女,汉族 籍贯:河北省灵寿县

所在院校:石家庄学院,职称:讲师   学历:研究生  学位:硕士  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3.王利素,出生年月:1990.04,女,汉族 籍贯: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所在院校:石家庄学院

职称:讲师   学历:研究生  学位:博士  研究方向:数智化非遗研究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