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在建构游戏中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
[摘要]: 幼儿期是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建构游戏,作为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形式,能有效提升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本文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通过一次建构活动案例,分析幼儿在游戏中如何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并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在建构游戏中培养这一能力。
[关键词]:建构游戏;幼儿;解决问题
一、引言
幼儿期是人生中关键的发展阶段,如何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育工作的重点。建构游戏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幼儿,成为培养他们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指南》强调通过观察、操作等方法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国内外学者也普遍认为幼儿期是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建构游戏能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案例与分析
为了更深入地探讨在建构游戏中如何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选取了一次具体的建构活动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活动起源:一个雨后的早晨,班级里因为布置运动场地而显得有些拥挤。为了扩大活动空间,教师决定利用走廊进行运动,并准备设置跳高场地。A、B、C、D几位小朋友主动承担了场地搭建的任务。
活动过程:在建构区,A、B、C、D几位小朋友开始用牛奶箱和长积木搭建跳高场地。他们先是用积木垒高了四个障碍物,然后进行了试跳。然而,在试跳过程中,他们发现场地太挤,不好排队,也不好跳。于是,他们进行了第一次调整,将起跳点的牛奶箱换了个方向。然而,在A试跳时,第三个障碍物被脚碰倒了。面对这一问题,A、B、C三位小朋友围过来重新搭建。在快要成功的时候,障碍物又一次倒了。这时,A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让C拿来两个大的奶瓶罐作为支撑。在A的指导下,他们成功地搭建了新的跳高场地。
然而,问题并没有就此结束。在试跳过程中,D觉得跳得很简单,于是A又增加了一个牛奶箱的高度。然而,这一调整又带来了新的问题:离桌子的距离太近了,差点撞到桌子。于是,他们再次进行了调整,将障碍物向起点方向移了移。
在搭建过程中,孩子们还遇到了其他问题,如材料选择、搭建技巧等。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不懈地尝试、调整,最终成功地搭建出了一个满意的跳高场地。不仅如此,他们还进一步升级了搭建,创造出了一个有规律、由易到难的跳高场地。
幼儿行为分析:从这次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在建构游戏中展现出了极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他们全身心投入,不断尝试、调整,直到找到最佳解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不仅学会了如何解决问题,还学会了如何面对失败,如何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同时,他们也展现出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遇到问题时,他们能够共同商讨、协作解决,从而实现了共同的目标。
四、活动反思与策略建议
(一)兴趣引导:调动幼儿问题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建构游戏中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时,我们首先要注重调动幼儿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兴趣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适宜的建构材料和场景,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和问题解决意识。例如,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对跳高运动产生了兴趣,于是教师就为他们提供了相应的材料和场地,让他们自由搭建。这样一来,孩子们在搭建过程中就更容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谈话聚焦:梳理幼儿问题解决经验
在建构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谈话的方式,帮助幼儿梳理问题解决的经验。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在搭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通过这样的谈话活动,幼儿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为未来的问题解决提供有益的借鉴。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在这次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在活动结束后组织一次谈话活动,让孩子们分享自己在搭建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三)同伴互动:提升幼儿问题解决能力
同伴互动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建构游戏中,幼儿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和合作,可以学习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同伴互动能力,鼓励他们在建构游戏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就通过同伴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成功地解决了搭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他们相互商讨、协作解决,不仅提升了问题解决能力,还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和信任。
(四)材料投放:丰富幼儿问题解决资源
在建构游戏中,材料是幼儿进行问题解决的重要资源。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材料的投放和更新,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选择。这样一来,幼儿在搭建过程中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想法选择合适的材料,从而更好地进行问题解决。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搭建,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次活动中,教师就为孩子们提供了多种材料选择,如牛奶箱、积木、奶瓶罐等。这些材料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搭建选择,还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问题解决资源。
(五)教师引导:支持幼儿问题解决过程
在建构游戏中,教师的引导和支持对于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应该注重观察幼儿在搭建过程中的表现和需求,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当幼儿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分析问题、尝试解决;当幼儿取得成功时,教师可以给予肯定和鼓励;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引导。通过这样的引导和支持,幼儿可以更加自信地进行问题解决,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在这次活动中,教师就通过观察和引导,成功地支持了孩子们的问题解决过程。
五、结论与展望
通过本次建构活动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我们深刻认识到在建构游戏中培养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建构游戏不仅为幼儿提供了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的机会,还为他们提供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平台。通过建构游戏,幼儿可以逐渐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索在建构游戏中培养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我们将注重调动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尝试;我们将注重同伴互动和合作,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我们将注重材料的投放和更新,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资源选择;我们将注重教师的引导和支持,为幼儿提供有力的保障和助力。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幼儿们一定能够在建构游戏中茁壮成长,成为具有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儿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陈红霞.创意拼搭:幼儿园建构方案[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5
[3]温慧.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J].内蒙古教育,20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