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
  • 加入书签
添加成功
收藏成功
分享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中的功能分区与流线规划

陈源 王冉 李元江 唐奕
  
大海媒体号
2024年84期
1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41 2 四川长河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41

摘要:综合医院建筑设计的功能分区与流线规划是确保医疗服务效率和患者安全的关键因素。有效的设计方案能够优化内部流程,满足不同医疗活动的空间需求,并提高整体服务质量。通过对现有医疗流程的详细分析,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建筑布局方案,旨在通过合理的空间配置和顺畅的内部流线,减少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移动距离,提升就诊效率。此外,该方案还考虑了紧急医疗服务的特殊需求,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提供医疗援助。

关键词:建筑设计、功能分区、流线规划、综合医院、服务效率

引言:

医院建筑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关联到医疗服务的质量与运营效率。在此背景下,功能分区与流线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它们是优化医院运营和提升患者体验的关键。本篇通过比较分析法,选取现代医院建筑案例,深入探讨和对比不同设计方案的实际效果和应用价值。目的在于揭示有效的建筑规划策略,以期为未来医院建筑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确保医疗环境的功能性与高效性得到充分发挥。此研究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明确医院建筑设计中功能分区和流线布局的最佳实践,从而指导实际应用中的设计改进。

一、综合医院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

在综合医院的建筑设计中,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服务效率,还关系到医疗安全和患者的整体体验。本部分将详细探讨两个核心原则:服务需求导向和安全与便捷的平衡,这两个原则是设计过程中必须细致考虑的关键因素。

1. 服务需求导向

服务需求导向原则强调建筑设计应以满足医疗服务的实际需求为核心。这包括对医院内部不同功能区的合理规划,如急诊、门诊、住院部、手术室、检验科等,每一个区域都应根据其服务的具体需求来进行专门的设计。

例如,急诊室应设在医院的易于到达的位置,确保在紧急情况下,患者可以快速接受治疗。门诊部门应靠近医院入口,方便患者快速找到并减少行走距离。住院部则应设计在较为安静的区域,以保证患者的休息质量不受干扰。

此外,服务需求导向还涉及对患者流和工作流的细致分析,设计时需考虑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流程,合理安排各个服务环节的位置,以减少患者和医护人员在医院内部的移动时间,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2. 安全与便捷的平衡

安全与便捷的平衡是医院建筑设计中的另一个基本原则。医院作为一个需要应对多种紧急情况的场所,安全永远是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这包括消防安全、医疗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的综合考量。

从消防安全的角度,医院的建筑设计必须符合国家的消防法规,合理设置消防通道、紧急出口等,确保在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患者和工作人员能够迅速疏散。

医疗安全方面,医院设计应保证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关键区域的无菌环境,同时也需要考虑到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安全储存。

在便捷性方面,医院建筑设计应考虑到患者的实际使用需求,例如设有清晰的指示标志、无障碍通道设施等,以适应不同患者的物理条件和健康状态。设计时还应考虑到患者家属的便利,如休息区的合理布置和访客流线的规划。

总之,综合医院建筑设计中的功能分区规划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涉及到众多因素的权衡与考量。服务需求导向和安全与便捷的平衡是设计时必须重点关注的两大原则。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不仅可以提升医院的服务效率,更能确保医疗活动的安全性和患者的舒适体验。

二、医院流线规划的策略与技术

在综合医院的建筑设计中,流线规划是提高效率和确保安全的关键要素。良好的流线规划不仅关乎医院内部的运作效率,还涉及到与外部环境的交互,特别是内部流线与外部交通的整合以及疏导人流的技术应用。以下部分将详细探讨这些策略与技术。

1. 内部流线与外部交通的整合

内部流线的设计必须考虑到与外部交通系统的无缝对接。这包括医院入口与出口的设置、紧急车辆通道的规划以及患者与访客停车设施的布局。有效的整合策略能够极大减少交通拥堵,提升紧急响应的效率,同时确保患者、访客和医护人员的便捷出入。

医院应设计有专门的救护车通道,直接通向急诊室,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进行医疗干预。同时,入口区域应有明显的指示标志和导向系统,引导患者和访客快速到达目的地。此外,停车设施的合理规划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应有足够的停车位,特别是靠近主要入口和急诊区的位置,方便快速停车和紧急情况下的车辆调度。

2. 疏导人流的技术应用

现代医院建筑设计中,技术的应用是疏导人流不可或缺的手段。这包括利用信息技术和自动化系统来优化患者流线和减少人流交叉。例如,智能导诊系统可以通过电子屏幕提供动态导向信息,帮助患者和访客快速找到目的科室,有效减少院内的拥堵和迷路情况。

此外,预约挂号系统的优化也是疏导人流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网络预约挂号,患者可以选择合适的就诊时间,医院也可以根据预约数据合理安排医生和资源,平衡高峰期和非高峰期的患者流量,有效缓解等候区的拥堵。

在更高级的应用中,一些医院开始采用人脸识别系统和行为分析技术来管理患者流线和安全。这些系统能够自动识别患者身份,实时监控人流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如未经允许的区域入侵等。

医院还可以利用移动应用程序提供导航服务,患者和访客可以通过手机应用实时获取自己的位置信息和目的地路线,这种方式不仅提升了患者体验,还有助于优化整体的流线管理。

三、入院区域的设计考虑

在综合医院的建筑设计中,入院区域的设计是连接患者与医院服务的第一环节,对患者的初步印象和体验至关重要。合理的设计不仅能提升患者的便利性和满意度,还能有效地支持医院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以下部分将详细探讨入院区域设计中便利性与接待功能的优化以及信息管理与导引系统的整合。

1. 便利性与接待功能的优化

入院区域的设计首先应考虑到便利性,确保患者及其家属可以轻松、快速地进行入院手续。这包括合理的空间布局、清晰的标识系统以及舒适的等候区域。设计时应考虑到不同患者群体的需求,包括老年人、残疾人等,合理设置无障碍通道和设施。

接待功能的优化也是入院区域设计的关键。接待区应设有充足的工作站,以便工作人员能够高效地处理入院登记、咨询和指引等任务。此外,接待区域应配备足够的座椅和等候空间,以减少高峰时段患者的等待压力。在装饰和环境设计方面,应使用温馨舒适的色彩和材料,创造一个让人感到安心的接待环境,这对于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非常有帮助。

2. 信息管理与导引系统的整合

在现代医院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服务效率和患者满意度至关重要。入院区域的设计应充分整合信息管理系统和导引系统,以优化患者流程和信息流动。

信息管理系统应包括自动化的登记设备和电子病历系统,这些系统可以实时更新患者信息,减少手动输入的错误和时间延误。例如,通过自助服务终端,患者可以快速完成挂号、预约和支付等操作,大大减少传统手动处理的等待时间。

导引系统则是指导患者快速找到目的地的关键工具。医院应部署清晰的指示牌和电子显示屏,这些指示设施应涵盖从入院区域到各个科室的路线。在更高端的应用中,可以通过移动应用提供增强现实导航,患者通过智能手机即可获得步行到达指定科室的3D路线图。

此外,入院区域的设计还应考虑到隐私保护的需要。接待区应设有隐蔽的咨询窗口,以保护患者个人信息的安全和隐私。信息系统也应符合医疗信息安全标准,确保患者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总之,入院区域的设计需要从便利性、接待功能以及信息技术的整合三个方面进行全面考虑。通过优化这些设计元素,不仅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舒适度,还能提升医院整体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这些措施最终将促进医院成为一个更加高效和人性化的治疗环境。

四、诊疗区域的空间布局

在综合医院建筑设计中,诊疗区域的空间布局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关键。合理的空间配置和科室间的有效协同是确保医疗服务流程顺畅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以下详细探讨诊疗单元的配置和科室间的协同效应,以及如何通过设计优化这些要素。

1. 诊疗单元的配置

诊疗区域的核心是诊疗单元的合理配置。每个诊疗单元应根据其功能需求进行设计,如门诊部、急诊部、手术室、ICU(重症监护室)等。设计时需考虑到诊疗活动的逻辑顺序和患者安全,合理安排诊疗单元的位置和大小,以支持高效的医疗服务流程。

例如,门诊部通常设置在医院的前部或容易到达的区域,以便患者快速接受诊断和治疗;急诊部应靠近医院的入口,方便紧急病患的快速救治;手术室则应位于相对隔离的区域,以保持无菌环境,同时接近ICU和恢复室,便于术后患者的即时监护和护理。

此外,每个诊疗单元内部的空间布局也至关重要。例如,在门诊部内,应合理设置诊室、检验室和药房的位置,使得患者在完成诊断后能方便地进行血液或影像检查,再快速取药。这样的布局可以大幅度减少患者在各个点之间的移动时间,提升就诊效率。

2. 科室间的协同效应

科室间的协同效应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同样重要。医院应设计成允许高度协同的环境,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跨专业协作的医疗活动,如癌症治疗或复杂手术,这些通常需要外科、放疗科、化疗科等多个科室的紧密合作。

为实现有效的科室间协同,医院设计应考虑科室之间的物理近接和连接通道。例如,放疗科和化疗科可以设计为相邻或在同一层楼,以便患者在接受不同类型治疗时能够少移动,减少疲劳。此外,设置内部通信系统,如医院信息系统(HIS),可以促进信息的即时交流和共享,加强不同科室间的合作。

科室间的设计还应考虑到工作人员的流动和交流。例如,可以通过设置共享的休息室和会议室,促进不同科室医护人员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团队精神和协同工作的能力。

3.综合设计考虑

在整体的诊疗区域设计中,还应充分考虑到患者的隐私和舒适度。诊室和治疗室应提供足够的隐私保护,如使用隔音材料和私密的布局设计。此外,设计应包括足够的自然光和宜人的室内环境,创建一个有利于恢复的治疗环境。

最后,诊疗区域的设计应灵活以适应未来的扩展和技术更新。医院建筑设计应考虑长远发展,预留空间和基础设施以适应未来医疗技术的变革和发展需求。

通过上述措施,医院可以创建一个既高效又人性化的诊疗环境,优化患者体验,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促进医护人员的协同工作和专业发展。

五、住院部的安排与管理

在综合医院中,住院部的设计和管理对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优化医疗服务至关重要。住院部不仅是患者治疗和恢复的场所,也是医护工作的核心区域。因此,住院环境的舒适性设计和患者与医护人员流线的优化是住院部规划中不可忽视的两大方面。

1. 住院环境的舒适性设计

住院环境的设计应以患者的舒适和恢复为中心。这包括使用温馨的色调、自然光照、优质的空气质量和适当的噪音控制。每个病房应尽可能地提供一个安静、私密且舒适的环境,以支持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快速恢复。

(1)空间布局:病房的空间布局应充分考虑患者的活动范围和日常需要。床位的安排应保证有足够的空间供患者和医护人员活动,避免拥挤。此外,每个病房应配备必要的设施,如卫生间、淋浴间和小型厨房,以及足够的储物空间,方便患者和家属使用。

(2)视觉与触觉元素:采用舒适的床上用品、防滑地板和温暖的照明可以大大增加病房的舒适度。墙壁上可以挂些艺术作品或自然景观画,以提供愉悦的视觉刺激,有助于缓解患者的压力和焦虑。

(3)声学设计:良好的声学设计是创建舒适住院环境的关键。医院应采取措施减少走廊和病房内的噪音,如使用吸音材料和隔音门窗,以及控制访客和服务人员的声音,确保患者可以在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中休息和恢复。

2. 患者与医护人员流线的优化

优化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流线设计是提高医疗效率和降低交叉感染风险的重要策略。住院部的流线规划应简洁明了,减少不必要的移动,同时确保患者的安全和隐私。

(1)分区设计:医院可以通过将住院部分为多个独立的区域来优化流线,每个区域可以根据医疗需求进行专门的设计,例如将感染性疾病患者和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分区,以防止交叉感染。

(2)直观导向系统:应使用清晰的标识和导向系统帮助患者及家属快速找到目的地。这包括电子显示屏、指示牌和地面导向线,确保即使是行动不便的患者也能轻松导航。

(3)医护通道:设计专用的医护通道,使医护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快速到达病房,同时日常巡视时也能更加高效。这些通道应尽量与公众区域隔离,减少对患者休息的干扰。

(4)信息流的管理:通过使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如电子病历和移动护理站,医护人员可以在任何地点快速访问患者信息,提高决策速度和医疗服务质量。

通过上述措施,住院部的安排和管理不仅能提供一个支持患者快速恢复的舒适环境,还能实现医护工作的高效化,优化患者体验,提高整体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这种设计理念将帮助医院提升服务声誉和患者满意度。

六、辅助服务区的功能配置

在综合医院的设计中,辅助服务区的功能配置是支持医院日常运营和应急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区域包括后勤管理和紧急及公共服务设施,其合理布局和设计对医院的整体功能性和效率至关重要。

1. 医院后勤管理的空间需求

医院后勤管理包括供应链管理、设备维护、清洁服务和食品服务等多个方面。为了支持这些活动,必须合理规划足够的空间以存储物资、设备和其他后勤用品。例如,存储区应设计为容易访问且方便物流操作的位置,确保医疗用品和设备可以快速配送到需要的地点。同时,维修工作区需要配备必要的工具和设备,以便及时对医院设施进行保养和修理,保障医院设备的正常运行。

2. 紧急与公共服务的空间整合

紧急与公共服务的空间设计需考虑灵活性和多功能性。紧急服务如急救站和消防设施,应设在易于快速出入的位置,同时与医院的主要流线互不干扰。公共服务区域如访客接待、信息咨询及休息区,应便于访客到达且能提供舒适的等候环境。

整合这些服务的空间布局时,重点在于优化空间使用效率和确保快速响应能力。通过将紧急服务设施与公共服务区域紧密配合,不仅能够提升空间使用效率,还能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有效地提供必要服务,增强医院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通过上述设计策略,医院能够确保辅助服务区域的功能完善,支持医院后勤管理的高效运作,同时保障紧急和公共服务的及时有效,从而提升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

结语:

在综合医院建筑设计中,合理的功能分区与流线规划对于提升医院服务效率和患者满意度至关重要。通过精心设计,医院不仅能够优化医疗服务流程,还能提高运营效能,从而创造一个支持高效医疗服务和良好患者体验的环境。展望未来,医院建筑设计应更深入地融合先进技术,同时更加关注于提升患者体验,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医疗需求和挑战。

参考文献:

[1]滕伟. 平疫结合需求下的综合医院建筑改造设计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21.DOI:10.26943/d.cnki.gbjzc.2021.000387.

[2]栗树凯. 现代综合医院中的介入治疗中心建筑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

*本文暂不支持打印功能

mon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