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基于淮河文化传播角度对蚌埠本土文创发展进行分析
[ 孟博蕊(2002.6),蚌埠学院本科生。]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淮河文化的特征及其对本土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的影响。通过分析淮河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淮河文化内涵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潜在价值,探讨如何利用文化资源,借助文化传播手段推动蚌埠本土文创产业的发展,促进淮河文化与文创产业融合发展,为蚌埠本土文化传播和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淮河文化;文化传播;蚌埠文创产品;融合发展
一、淮河文化的起源与显著特征
淮河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淮河流域这一广袤而富有历史底蕴的地区。淮河流域位于中国东部,地处黄河与长江之间,是南北分界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地位于河南省桐柏县西部的桐柏山,素有“淮河之源”的美誉。淮河从这里出发,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最终注入洪泽湖并流入黄海。淮河流域的地理位置独特,使得它成为多种文化交汇融合的重要区域。
淮河流域不仅是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在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更是淮河文化得以孕育和发展的摇篮地。淮河文化是在淮河流域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下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它源于长江流域的楚文化,兴盛于淮河流域的宋、明文化,并与 中原文化汇合,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淮河流域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中,淮河文化的兼容性和过渡性的文化特征尤为显著。
1、兼容性
在艺术形式上,淮河文化表现出了高度的兼容性。例如,花鼓灯这一在淮河流域广为流传的艺术形式。它融合了舞蹈、音乐、戏剧等多种元素,既具有北方文化的粗犷豪放,又不失南方文化的细腻柔美。这种艺术形式的兼容并蓄,正是淮河文化兼容性的生动体现。在思想观念上,淮河文化也表现出了开放性和包容性。淮河流域的人民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这种开放的心态使得他们在接受外来文化时更加从容和自信。同时,淮河文化也注重传承和创新,不断吸收新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元素,为自身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文化交融上,淮河流域位于黄河与长江之间,是南北文化的交汇地带。因此,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淮河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和融合来自北方和南方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风貌。无论是中原文化、齐鲁文化,还是荆楚文化、吴越文化,都在淮河流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并与当地文化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淮河文化的兼容特征。
2、过渡性
在地理位置上,淮河是我国东部的南北分界线,淮河流域则位于黄河与长江之间的过渡地带。这种特殊的南北分界地理位置使得淮河文化在南北文化的交流中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是南北方文化传播和沟通的有效通道。在文化特征上,淮河文化也表现出了过渡性。它既有北方文化的豪放刚烈,又有南方文化的柔婉秀丽;既有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有江南文化的清秀飘逸。这种文化特征的过渡性使得淮河文化在南北文化的交流中更加具有亲和力和影响力。在历史进程上,淮河文化经历了从古代到现代、从封闭到开放、从单一到多元的历史变迁。在这个悠久的历史过程中,淮河文化不断适应不同时代的更迭和社会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和发展方式。在南北地域的文化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淮河文化的传播对蚌埠本土文创发展的影响
1、推动蚌埠本土文创产品的设计创新
淮河文化的传播促使蚌埠本土文创产品在设计上不断创新。设计师们通过淮河文化的有效传播,可以对淮河文化有进一步的深入挖掘和提炼,并可以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创造出一系列既具有淮河传统文化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文创产品。这些产品不仅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可以提升蚌埠文创产业的整体设计水平和创新能力。
2、拓宽蚌埠本土文创产品的市场
淮河文化的广泛传播为蚌埠本土文创产品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淮河文化的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具有淮河文化内涵和蚌埠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蚌埠本土文创产品吸收淮河文化丰富的文化进行创意设计,凭借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有助于在市场上赢得良好的口碑和广泛的认可,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关注和购买。
3、为蚌埠文创产业的国际化注入动力
蚌埠市淮河国际传播中心的建设,旨在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传播方式,全面立体地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蚌埠故事,提升蚌埠市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一举措不仅促进蚌埠与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更为蚌埠文创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通过挖掘和利用淮河文化的的丰富历史资源,打造“文明根脉”IP,作为展示淮河文化的重要窗口,这一举措可以进一步推动蚌埠文创产业的发展。
三、蚌埠本土文创的发展成果与不足
1、“蚌埠有礼·创享美好”文化创意和旅游商品设计大赛
为贯彻落实全省文化强省建设大会、全省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蚌埠市举办了“蚌埠有礼·创享美好”文化创意和旅游商品设计大赛。参赛作品以蚌埠大禹文化、淮河文化、双墩文化等文化资源为创作题材。创意设计的非遗文创、文博衍生品、工艺美术品、手工艺品等,要求具有地域性、艺术性、实用性、创新性。其中优秀作品如以蚌埠特色元素(如大禹治水、蚌埠入淮等)为灵感设计的插画、字体设计、青瓷茶具、家居用品等,均展现了蚌埠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创意设计的无限可能。
2、“双墩礼物”系列文创产品
蚌埠市双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与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创新设计了“双墩 礼物”系列文创产品。“双墩礼物”系列文创产品分为“这段历史闪耀光芒”、“双墩有宝藏”、“刻划美好”等多个系列,包括便利贴、胶带、卡通贴纸、符号贴纸、手提袋、文具盲袋、绘本、尺子和异形本等多种类型。这些文创产品上印有众多双墩出土的珍贵文物、刻划符号和双墩先民卡通形象。如微笑的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各类陶器刻划符号等,展现了先民独特的审美风格和生产生活场景。将双墩遗址的珍贵文物和刻划符号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历史底蕴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文创产品,同时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3、蚌埠特色景点文创产品
(1)官方联名文创产品
由蚌埠日报社和蚌埠百货大楼联手推出的联名款文创背包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级品牌文化活动产品。连续四年推出的联名款文创产品更是受到了广泛的欢迎。以及由蚌埠日报和优增服饰联合推出的“珍珠女”和“分界线”T恤,以蚌埠张公山南门的“珍珠女”雕像和龙子湖的“南北分界线”为设计元素,一经推出便备受青睐。这款文创T恤不仅设计新颖、充满活力,还成为了宣传蚌埠城市形象的文化名片。
(2)长三角文博会上的蚌埠文创产品
在长三角文博会上,蚌埠的多家企业也展示了其文创产品的魅力。例如,蚌埠白根柱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结合蚌埠张公山、龙子湖、南北分界线等元素,推出了不少文创产品。这些产品通过展会平台得到了更广泛的展示和推广,进一步提升了蚌埠文创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原创文旅产品
蚌埠“珠城”珍珠饰品,桑酒冥夜冰淇淋,蚌埠南北分界线地标书签等大量的原创文旅产品面世。这些原创文创产品借助影视剧的火速出圈及旅游业的爆火,高效率助推了蚌埠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提升了游客的文化体验感。
4、不足之处
(1) 本土文化资源开发不足
蚌埠拥有独特且丰富的文化资源,如双墩文化、大禹文化、淮河文化等,但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尚不充分。许多文创产品仅停留在表面元素的简单复制 上,缺乏对本土特色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和创意转化利用。这导致文创产品的文化内涵不足,难以形成具有独特魅力和影响力的本土文创品牌及产品。
(2)创新创意及产品实用性缺乏
蚌埠的文创产品在创新创意方面存在明显短板。许多产品往往只是对传统元素的简单堆砌或复制,设计缺乏创新。这导致市场上的文创产品同质化严重,难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和兴趣。同时,部分文创产品在设计时忽略了产品的实用性和功能性,仅注重其外观和形式。这使得产品在使用过程中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导致产品的使用频率和满意度不高。不利于产品推广和消费者接受。
(3)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不足
蚌埠的文创产品在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方面也存在不足。许多优秀的文创产品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推广策略和品牌建设规划,导致其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限。限制了文创产品的市场拓展和销售增长。
(4)人才短缺和创新能力不足
蚌埠在文创产业方面还面临着人才短缺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目前,蚌埠市的高素质创新创意人才严重短缺,对现有人才的培训机制也不够完善。这导致文化产业的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偏低,高端的文化创意创新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缺乏。这进一步限制了蚌埠文创产品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四、蚌埠本土文创结合淮河文化传播的有效发展策略
1、充分发挥淮河文化内涵作用
(1)文化资源整理与元素提炼
系统整理淮河文化的悠久历史资料、传说故事、民俗风情等,结合蚌埠本土特色挖掘其独特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并从淮河文化中提炼出具有代表性、辨识度高、利于广泛传播的文化元素,如大禹治水、双墩文化符号等,作为文创产品的设计灵感。
(2)加强本土文化IP的开发与转化
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内涵,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打造独特文创产品。比如围绕双墩、禹会村、花鼓灯、泗州戏、大禹治水、禹会诸侯、劈山导淮等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利用动漫游戏,网络表演,数字艺术等数字创意产业形态,打造本土原创IP,进行宣传推广。借助本土原创IP,文创产业有更多的创意来源和产品形式。也有更多人通过IP的传播来进一步了解IP背后的文化及周边文创产品。
2、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1)数字创意产业赋能
积极推动数字创意融入文创产业,促进文创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跨界融合。数字创意可以为文创产业提供更加丰富的创作素材和工具,使创作者能够打破传统创作模式的束缚,结合本土文化创作出更多元化、个性化的作品。同时,数字技术的应用还能根据用户的兴趣和行为习惯,实现精准推荐和个性化推送,优化文创产品的传播渠道。而VR和AR技术能够为用户提供沉浸式体验,使文创产品更加生动有趣。实现新颖文创体验带动文化“出圈”,促进传播与发展。
(2)文旅产业融合
将文创产品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开发具有淮河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创产品。以及举办本土特色文化节日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旅游的同时,还能促进文创产品的销售与推广。同时,除了传统文创产品外,可以结合当地特色文化,推出文创体验旅游项目。通过数字技术提升蚌埠旅游及文创项目的吸引力。
3、政策扶持与市场引导
(1)政策扶持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方案,为本土文创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税收、土地等方面的支持。并且随着蚌埠市淮河国际传播中心的成立,将打造一个集国际文化传播、对外人文交流、商务贸易资源整合于一体的国际传播平台和具有蚌埠特色的国际传播IP。可以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传播方式,全面立体讲好中国式现代化蚌埠故事,提升蚌埠市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利于蚌埠淮河文化及文创产业的传播与发展。
(2)市场引导
政府积极引导举办文化创意大赛、文化节等活动,激发市场活力,推动文创市场创意创新,引导消费者关注和支持蚌埠本土文创产品。
五、结语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的精神家园,通过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人民更加深入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民族文化,从而增强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样,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与交融变得更加重要。文化传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加强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有助于提升国家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因此,为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推动文化传播,蚌埠要充分挖掘和发挥淮河文化的内涵,推动本土文创产业的发展与创新。并结合淮河文化,利用现代化数字技术进行传播推广,为蚌埠市的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推动淮河文化与本土文创产业的深度融合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方柳青.淮河文化特色与传播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8,(04):47-48.
[2]张梦宜.旅游文创产品营销策略探讨[J].活力,2024,42(14):175-177.
苏珊影.基于沉浸式体验的文创产品设计策略研究[J].包装工程,2024,45(14):85-96.DOI:10.19554/j.cnki.1001-3563.2024.14.009.
[4]陈雨璇.智媒时代淮河文化传播趋向研究[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6(02):82-84+106.DOI:10.16018/j.cnki.cn32-1499/c.202302015.
基金项目:蚌埠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心“淮”珠城——淮河文创外宣工作室》(202311305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