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收藏
- 加入书签
探索与创造:基于问题解决的幼儿园项目化学习实践
——以“多功能晾晒架”项目为例
一、摘要
探讨了项目化学习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与效果。通过跨学科的单元项目,中班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培养了解决问题、主动探究和合作交往的能力。项目围绕制作稳固又实用的晾晒架这一核心问题,整合了语言、艺术、科学、社会、劳动等多领域的知识与经验,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关键词
项目化学习;幼儿园教育;跨学科;实践能力;合作交往
三、引言
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强调通过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深度理解。在幼儿园教育中,项目化学习尤其注重培养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本研究旨在通过《多功能晾晒架》项目,分析项目化学习在促进幼儿能力发展中的作用和效果。
四、项目实施过程
(一)驱动性问题与核心概念
1.驱动性问题是如何制作稳固又实用的晾晒架。
2.核心概念围绕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通过多领域知识与经验,培养幼儿主动参与、高阶思维、知识建构与迁移能力。
(二)学习目标
1.幼儿通过动手制作,了解结构稳定性、承重能力和三角形稳定性原理。
2.能在设计制作中与同伴交流,面对问题分享想法。
3.通过分工合作选择材料,探索生活中材料运用的多样性。
(三)教学准备
1.学习制作材料包括锯子、剪刀等工具,竹竿、竹片等材料,同时进行资源盘点。
2.思维支架工具包括图片、视频等展示的创意性设计资源型学习支架,分组合作的交流型学习支架,设计图制作模型的策略型学习支架。
(四)任务规划与实施
任务一:探索晾晒材料选择
学习目标是识别材料特性,根据特性选择材料,培养决策和问题解决能力。实施过程包括观察讨论不同材料特性,实地考察或通过图片视频了解材料质感、强度和耐久性,小组讨论材料适用性及替代材料。支持性活动有材料收集、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
任务二:设计并构建晾晒架模型
学习目标是学习设计绘图技巧,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等。实施过程包括利用所选材料绘制设计草图,讨论设计图的稳定性、空间利用和美观性,制作小型模型并测试评估。支持性活动有艺术欣赏、艺术活动、区域活动和小组活动。
任务三:测试与优化晾晒架原型
学习目标是培养观察力等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实施过程包括制作全尺寸原型,在户外测试稳定性和实用性,收集反馈讨论改进方案。支持性活动有实践活动、小组活动、艺术活动和提供记录工具。
五、项目成效
1.多维能力提升
通过实地考察、图纸设计等一系列步骤,孩子们在动手操作、团队合作、分析表达等技能上显著提升。
2.探究与试错
孩子们积极参与,主动思考解决方案,在活动前做好准备,过程中高度专注。合作创作阶段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会解决冲突,同时锻炼了社交技能。
3.问题发现与解决
孩子们识别出 “保持稳定性” 的重要性,通过减少受力面积和确保结构稳固插入增强晾晒架稳定性,结合科学知识解决问题,提升生活经验。
4.展示分享
项目通过多种形式交流分享,教师起到支持、帮助和引导作用,确保幼儿能表达想法和成果。
5.创新精神激发
“活教育” 理念下,孩子们面对晾晒问题展现创新精神,激发制作兴趣,引导主动探索和实验,促进实践学习和成长。
六、项目反思
1.教师素养提升
教师需关注孩子需求,耐心观察,适时提供帮助,引导幼儿探究,同时自身要积累知识、经验和资源。
2.改进方向
教师应构建更坚实知识体系,加强项目前期信息搜集和准备,提升实践经验,以便更好解决幼儿操作问题。
合理安排项目活动时间,包括前期计划到成果展示各阶段,确保活动有效性和幼儿全面发展。
提高师幼互动频率,通过观察或参与活动自然融入支持和引导,准确把握幼儿参与程度和困难,有质量地参与活动。
七、项目化学习对幼儿未来发展的影响
(一)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通过参与“多功能晾晒架”项目,幼儿学习面对材料选择、结构稳定性等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这种模式有助于他们未来在学术、职业及生活中主动分析和应对挑战,适应社会环境。
(二)增强团队合作与社交能力
项目中的小组讨论、分工协作和共同探讨改进方案等环节,培养了幼儿的团队合作与社交技能。这些技能将有助于他们未来在学习和工作中与他人有效协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项目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独特的晾晒架模型和尝试不同的材料组合。这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为他们未来在艺术、科研或技术创新等领域提供独特视角,帮助他们在社会中突出。
(四)提升实践操作与知识迁移能力
幼儿在项目中通过动手制作晾晒架,加深了对结构稳定性等知识的理解,并培养了将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的能力。这将帮助他们未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提高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